濮 晗
(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37)
目前,隨著制造業的迅速發展和質量提升,我國勞動力市場也在發生著轉變,并迎來自己的劉易斯拐點。對于畢業大學生來說,尋求一份含金量高的工作極具挑戰性。
1954年英國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首次提出了二元經濟結構理論。他指出,在一國經濟不斷增長時,工業部門會獲得更多產值和利潤,需要更多勞動力,而農業部門的產值和利潤將下降,產生大量剩余勞動力。[1]工業部門將逐步汲取農業部門里的剩余勞動力,進行資本積累。
在這一過程中,農業部門剩余勞動力的減少會使農業相對生產力即農業效益得到提高,勞動力將在這兩個部門中不斷調節,趨于平衡穩定,達到“劉易斯拐點”,最終形成一個城鄉一體化勞動市場。二元經濟理論為一些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定建設性的建議,促進他們實現工業化進程。
在二元經濟理論的啟示下,我國形成了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城市經濟以現代工業化為主,農村經濟以小農經濟為主,城鄉差距顯著。
這種二元模型不免帶來發展的不平衡,兩級化現象明顯,帶來更多問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情況就是剪刀差。在二元經濟結構的作用下,農村與城鎮的兩極化差異日益顯著,剪刀差也不斷擴大。據統計,目前農村常住人口數占我國總人口的42.6%,約為五億人。面對如此龐大的農村人口數,鄉村振興必須進行,推動城鄉一體化以改善城鄉二元體制的短板,縮小剪刀差。
在200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曾提出:我國的勞動力正由過剩向短缺轉變,拐點將在“十一五”期間出現,確切的時間可能是在2009年。[2]經過計劃生育,人口老齡化等變化,中國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因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沒有得到同比的增加、城市化的推進使得這部分勞動力仍然向現代工業部門轉移,所以這部分剩余勞動力逐漸枯竭,最后勞動力在傳統農業部門與現代工業部門的分配趨于平衡。
近年來,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農村勞動力不斷向城市涌入,剩余勞動力不斷減少,[3]。從工資角度進行分析,可以看出近五年來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穩步增加,企業在不斷調整增加工資吸引更多勞動力。
我們從2013-2017年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工資統計情況來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分別為2013年/51483元、2014年/56360元、2015年/62029元、2016年/67569、2017年/74318元。
目前,我國逐漸突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大力開展城鄉一體化建設,改善勞動力市場。與此同時,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就業問題在當前也備受關注,預計至2019年,我國大學畢業生將高達843萬人,在愈發接近劉易斯拐點的今天,當今大學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就業難題。
面對當前就業情況,下面筆者將提出幾點建議:(1)調整就業心態。大學生就業一定要有正確的心態,可以先在基層崗位鍛煉自我,積累經驗。(2)進行職業定位。大學生不僅應謹慎的對自己進行職業定位,還應結合實際,明確目標。例如,目前我國企業中的生力軍為中小微企業,而在這些企業中同大企業一樣會有很多機會,應成為大學生就業目標。(3)新興業態就業。大學生應實現就業的多元化,利用當今平臺經濟,共享經濟,互聯網經濟等新業態就業。
隨著劉易斯拐點的逼近,人口紅利的消失,未來大學生就業問題將得以緩解,原因如下:第一,適齡勞動力將進一步減少,在劉易斯第一拐點之后,城市現代工業企業面臨的將是勞動力供給不足。這就給大學生就業帶來機會。第二,城鄉應是一個共同體,繁榮的城市需要興旺的鄉村烘托,在鄉村振興計劃中,農村人口被鼓勵回城就業創業,大學生城鎮就業機會回升。第三,目前,中國制造正在向中國創造轉型,未來,企業將更需要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勞動力人才,這一要求無疑又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劉易斯拐點的到來的今天,大學生就業之路充滿了挑戰與機遇。但對于大學生自身來說,要能夠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根據市場需求和個人能力謀劃自己的職業生涯,那么尋求一份合適的工作就不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