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雯靜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黨的十九大向世界昭示了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宏偉部署和堅強決心。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我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邁入新征程并承擔著新使命,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著眼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勇擔新使命。
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率先垂范,在學懂、通透、全面落實十九大精神上下功夫,努力提升自身政治理論素養。學習十九大精神,要全方面不同角度的去理解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然后從各校實際情況出發開展好實踐工作。
做好“學習者”。要準確把握“新時代”這一科學判斷,深刻領悟“新矛盾”這一重大變化,時刻牢記“新使命”這一時代重任,始終堅持“新思想”這一指導思想,努力邁進“新征程”這一奮斗目標,認真貫徹“新舉措”這一部署安排。
做好“宣傳者”。應把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當前以及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切實把中國夢宣傳教育覆蓋全員、貫穿思政工作全過程,實現全方位育人。注重探索宣傳教育新形式,充分發揮網絡在宣傳方面的優勢,引導學生在網絡學習平臺上自主學習十九大精神,同時做好網絡輿情的引導和管理,牢牢掌握網絡宣傳教育的主動權、主導權、話語權。做好“實踐者”。古人云:“師者,人之模范也。”作為一名老師應勇當青年的楷模,不忘初心、立德樹人,體現出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宣揚引領作用,把從十九大精神中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自信和擔當傳遞給學生,轉化為關愛學生、服務學生、引領學生的實際行動。
新時代時期,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逐漸轉變,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從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后生產力之前的矛盾轉化為越來越高的生活需求與發展不平衡之前的矛盾。這一深刻變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深入挖掘新時代大學生群體特征以及內在需求,著力解決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與思想政治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
要堅持從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出發,準確把握新時代下思想政治育人新規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正能量,既要潤物細無聲沁入心田,又要有滴水穿石的韌勁。在工作中應堅持“求真”,勇于直面問題和質疑,務求實效;堅持“向善”,弘揚主旋律,堅定價值追求;堅持“尋美”,用心做好思政教育內涵與形式的有機統一,努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此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僅肩負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和實踐重任,更要當好學生的人生導師,所謂“傳道授業解惑也”,歸根到底是要引導學生做好人、做好事、走好人生路。科學運用十九大精神的立場、觀點、方法處理問題,把十九大精神蘊含的科學理論和偉大論斷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成為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信念的價值引領,才能真正有效地增強高校思政教育獲得感。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以“四個意識”為引領,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堅定政治立場,突出政治意識在人才培養中的核心地位,培養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在基層黨建工作、選拔和培養學生干部、評優評先等工作中,始終把政治標準放在育人的第一位,確保我們培養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真正具備優秀的政治素養,努力激發政治素質過硬的青年才俊樹立崇高理想、開拓砥礪奮進的人生華章。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殷切期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人是否能真正成才從根本上取決于“德”,即是否具備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品德和優秀的政治素養。如果說有理想和有本領是一百分后面的兩個“0”,那么有擔當就是一百分前面的那個“1”,有“0”可以增色不少,但沒有“1”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價值。因此,我們要牢牢占領意識形態主陣地,培養與國家級思想方針一致的能夠擔當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
同時,深入推進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入腦入心,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集中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明方向。
一方面,新時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應當體現一種充滿自信的精神風貌。思政教育側重于信念的傳播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尤其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具備信念與知識的統一,比如向學生宣講十九大精神時,與其空談大道理,不如以詳實的數據、豐富的信息量作為論據,更能彰顯一種有底氣的自信,也更易說服人、教化人。
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致力于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文化。習總書記講過“中國人民的偉大精神,是一代代中華兒女創造和積淀出來的,也需要一代代傳承下去。”我們在育人的過程中應注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精神財富的傳承。在各種社會思潮騰涌、網絡信息錯綜復雜的環境下,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正確引導,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升學生的內涵修養,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去幫助學生培養明辨是非的能力,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去鼓舞青年的斗志,用核心價值觀去進一步規范學生的一言一行,培養有理想的時代新人,進一步夯實“四個自信”。
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教育會議上作出了明確指示,“我國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扎實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強化“四個服務意識”,深刻領會“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贏得廣大師生對我們黨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戰略部署發自內心的擁護;把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義不容辭的擔當;把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作為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持的價值取向;把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層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情寄語:“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國夢終將經過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實現。”為新時代培養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所在,在工作中應注重引導青年學生關注社會需要、把握時代脈搏,將個人奮斗目標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緊密結合,培養符合時代需求、有扎實本領的時代新人,確保思想政治工作與黨和國家的事業同向同行。
總之,統一思想才能統一行動,凝聚共識才能凝聚力量。黨的十九大已為我們指明了奮斗的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肩負著培育時代新人的重大歷史使命,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勤奮學習、善于思考、扎實工作、勇于創新,高校思政工作者應該在學習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同時將這一份精神繼續傳承給學生,這需要工作者總結教育經驗、改進教育方法、以實踐為真理,真正意義上落實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保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不忘初心謀發展、砥礪前行譜新篇,永葆生機活力!為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