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棟清
(華中農業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0)
1.社區參與的心理認同程度低
對于社區事務主動參與的意識較低,社區行政事務執行過程中對于社區居委會的疑問很多,社區每年對于案主家庭基本情況的采集讓案主覺得多余并且不知道有什么作用。
2.可利用的社區參與動力較低
筆者發現第一代農民工目前的社區政治參與是很少的,他們對于政治參與的概念是模糊的,由于對于社區參與本身的目的性不清楚,所以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參與動力不強也是可以理解的。
3.缺乏社區參與的渠道和方法
社區是用來滿足居民需求的,具有社會控制的功能,社區矯正;社會化的功能和社會互動的功能,第一代農民工對于社區的功能認識度很低,這導致了社區服務兩邊的巨大差異。
4.可投入社區參與的時間少
第一代農民工在城市勞動大部分以體力勞動為主,因此對于業余生活的關注度是不足的,他們最大的關注點集中在經濟方面。
1.社區組織的交往程度停留表面
筆者在與第一代農民工訪談中會提到社區主體意識的問題,他們普遍對于社區提供服務的要求是偏低的,社區在對于流動性質的第一代農民工老人的社會養老保障方面也要做到城鄉平等。
2.社區文體活動的專業化有限
從社區角度來,說社區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單元,社區治理的重要目標就包括多元主體參與治理,共同承擔建設社區的責任。
1.提高對社區參與的心理認同程度
通過與子女的溝通,鼓勵第一代農民工的父母參與社區活動,利用社區資源解決生活中的困難,改善居住環境,改善自己的生活社交網絡,豐富社區生活,有助于更好地融入社區。
2.擴大社區參與的渠道和方法
改變第一代農民工對社區參與的看法和偏見。第一代農民工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因此社區在與第一代農民工溝通時,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盡量通俗易懂。
3.改善社區交往的范圍和質量
深入了解城市建設者在城市的生活現狀。城市建設者在建設城市的同時,為該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組織社區積極購買專業化的社區服務
向居民詳細解釋居民委員會的主要職能,解釋居民委員會與政府的區別;舉辦貼近農民工群體生活的文體活動,充分考慮第一代農民工可參與的時間問題。
2.發揮子女及家庭的重要情感紐帶作用
鼓勵第一代農民工利用社區資源網絡解決生活困難,積極參與社區各類活動。第一代農民工由于長期的農村生活經驗,有很強的傳統家庭生活觀念,子女在家庭中的作用很重要。
3.培育社區文化氛圍
社區開展活動時要考慮第一代農民工的生活和參與的實際,舉辦貼近生活,貼近他們實際需求的文體活動,讓第一代農民工改善對于社區居委會的刻板印象,不再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而是共同參與建設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