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杰
(阜陽市插花中學,安徽 阜陽 236000)
現階段,一些語文教師仍以課堂灌輸式教學為主,忽略初中生閱讀能力培養及興趣激發,課堂效率低。無論學校,還是語文教師,都要從傳統的學科桎梏中跳脫出來,鼓勵初中生自主閱讀,將生本理念貫穿到課堂教學中,為后續語文課程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新課程改革強調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理念及方法,鼓勵初中生充分參與到語文課堂中,自主學習,具備較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生本理念與新課程改革要求相符,顯示了初中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動性,教師要著重對學生進行引導,而非單一的知識灌輸。素質教育背景下,學校和教師要探索新型閱讀教學理念、方法、技巧,使初中生積極主動閱讀,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等,不斷增強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拓寬其思維空間,不斷提高語文閱讀質量及效率,養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
生本理念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適用性強,實施效果好,有助于提高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質量及效率。語文教師要依據課程背景及閱讀教學內容及要求,把生本理念貫穿到課程教學始終,優選豐富多元的閱讀教學方法,實現語文課程創新,不斷增強初中生的自主閱讀意識。
以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相對比較枯燥,以語文教師為主體,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著重講解文本中的各類知識點,忽略了初中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和培養,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內容枯燥,效率低。究其原因,初中生的主體地位沒有體現出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無論學校,還是語文教師,都要將生本理念融入課堂,強調初中生在語文閱讀中的主體性,確保班級中的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依托閱讀教學,實現其綜合素質的提升[1]。與此同時,還要借助生本理念,為語文教學提供指導,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不斷提高語文課程質量及效率。
以《竊讀記》一文為例,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把初中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結合文本內容,鼓勵學生分享自身的讀書經歷或者對其影響深刻的名家讀書經歷,甚至還可以用課堂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歡的書店等,與此同時,將作者林海音的知名作品《城南舊事》穿插到課堂討論中,讓讀過該書的學生分享感受,組織學生觀看同名電影,為其營造開放的語文閱讀學習環境。這種教學方法,對初中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培養非常有幫助,也有助于體驗式課堂構建,充分挖掘初中生的潛能,課堂效果非常好,契合了生本理念下的語文閱讀教學要求。
生本理念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除了強調初中生主體性,還要兼顧多元教學方法的應用。依據課程背景及語文閱讀教學要求,鼓勵初中生自主合作及探究,使其積極與教師進行交流、互動,實現初中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及提升。課程實踐中,微課、情景教學法、合作教學等都可應用。依托上述方式,使語文閱讀教學更加輕松、活潑,這對初中生合作、創新、探索能力的培養也非常有幫助,也與初中生身心發展要求吻合。具體而言,結合教學內容,設置課堂場景,給出問題,引導初中生進行分組討論,以此增強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使語文閱讀教學更加合理、有序,并進行不斷探究和總結。
例如,學習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童年經歷,以此進行課堂導入,簡單講解完寫作背景之后,讓學生自由閱讀,并思考如下問題:作者在有關百草園的描寫中都介紹了哪些植物?文章的主題思想是什么?采用了哪些創作手法?然后,依據個體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安排他們對上述問題進行分組討論,挖掘文章深意,主動思考,養成良好的閱讀探究習慣,凸顯生本理念價值。
生本理念下,語文課程教學目標明確。通過語文閱讀教學,不斷提高初中生的寫作能力、理解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等,使初中生得到全面提升。具體而言,依據課程背景及文本內容,分別采用朗誦、默讀、速讀等方式,全面理解文章主題思想、寫作技巧、作者情感傳達等[2]。鼓勵初中生觀看《朗讀者》《見字如面》等文化類綜藝節目,學習閱讀技巧及方法,學會靈活運用各類語文知識,達到良好的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綜上,生本理念強調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以往教學方法相比,教師傾向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等,使之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語文教師要始終秉承生本理念,為初中生營造開放、有趣的語文閱讀環境,幫助他們熟練掌握各類語文閱讀及學習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