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春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西安 710302)
近年來,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實踐頻頻發生,對學生個人的學業發展和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都產生了消極影響。政府部門和學校管理機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并建議將課堂教學與心理學知識相結合,在增強學生心理抗壓能力的同時,幫助學生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危機防御意識。學校社會工作視角的產生,能夠幫助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以新的視角面對高職學生可能出現的各類心理健康問題。同時,學校社會工作的引進能夠對傳統的心理教育模式進行推陳出新,促成以現代化、專業化的方法系統的應對大學生心理問題。
本文根據前期的問卷統計結果,對當前高職學生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進行了統計,發現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有五類:1)學習與生活壓力問題;2)環境適應與角色轉化問題,這一問題表現在許多高職學生在入學后,很長一段時間不能適應快節奏的大學生活,進而導致自我意識缺乏;3)經濟壓力和物質差距問題;4)戀愛問題和情緒管理問題;5)就業問題,這一問題主要表現為自身條件不符合意向就業單位要求、所學專業不對口、工作地點選擇性問題、學生個人認識的狹隘性。
造成當前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有四點:1)社會因素的影響。大學是一個開放、包容的環境,在吸納優秀文化的同時,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也會滲透進校園,一些無法抵制社會誘惑的大學生就會因此而誤入歧途,導致價值觀發生扭曲;2)教育方式的影響。教育方式對高職學生心理的影響最為深刻,特別是在進入大學校門之前,學生的心理問題會因為專制型教育方式和溺愛型教育方式等不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而逐漸表露出來;3)學校因素的影響。學校因素對于高職學生的影響表現在硬件設施不完善、教學管理不夠完善、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重視;4)高職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這一問題主要包括部分高職學生獨立性差、校園生活中理想因素與現實因素差別較大、交往需要和情感封閉之間的矛盾、以及自我認知能力較低等。
(一)學校社會工作能夠滿足高職學生在增強溝通能力、健全人格發展、提高認知能力上的需要。社會工作的展開基于助人自助這個理念,學校社會工作能夠基于校園這一大環境,為學生創造舒適的學習和實踐環境,并有注意教師和學生間的溝通,幫助學生盡快地融入到校園生活中來。學校社會工作強調的是個人在情境中實現自身發展,通過校園隱性教學因素和社會因素的結合幫助學生實現人格發展。此外,在學校社會工作中,有利于高職學生增強思辨能力,通過理性認識提高對自身行為的控制力,進而讓學生從思想上根除消極思想。
(二)學校社會工作和高職管理部門有著相同的工作目標。學校社會工作和高職學生管理有著同樣的目標,主要體現在學校社會工作注重用專業的理論知識幫助學生滿足心理和社會發展層面的需求;而高職學生管理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社會奉獻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積極地人生觀和價值觀,營造良好的學院環境。從這一層面講,二者在本質上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同一性。
(三)學校社會工作和高職學生管理有著相同的理念認同。學校社會工作提倡高職學生本著以人為本的觀念進行各類活動,并強調學生的主觀意愿是所有活動開展的首要前提,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實現自身實踐能力和心理能力的提高,還能調動學生參與社會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個高職管理所秉持的教育理念也是相同的,旨在從學校、社會等方面調動資源,更高效地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型人才,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
學校社會工作和高職教育管理在本質上具有同一性,能夠充分地利用校園和社會環境,為高職學生最大限度地創造心理健康和社會實踐能力發展的諸多條件,具有實施的必要性。本文對學校社會工作和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特別是在如何以學校社會工作方法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具體方法上需要持續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