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麗 胡月靈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
目前,針對法律援助的相關制度和政策還不夠完善,法律援助的公眾認識度較低,因為法律援助主要針對的是一些弱勢群體,因此,他們對于法律援助的認識程度更低,對于相關法律援助條例不熟悉,導致法律援助工作開展困難,相關群體在受到權益侵害的時候往往都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不知道自己的權益是否遭到侵害,更不懂得怎樣利用法律援助尋求幫助和支援。這種情況讓很多地區的法律援助部門形同虛設,日常處理的工作寥寥無幾,造成法律援助資源的浪費。
現階段,信息時代高速發展,而法律援助工作還是以單一的部門形式存在,主要的工作方式是等待求助者上門,但是往往因為法律援助機構數量有限,窗口較少,導致人們無法及時來窗口辦理相關求助業務,導致他們無法及時尋求咨詢和幫助,法律援助工作開展效益提升緩慢。現在,很多政府部門都設置相應的網絡平臺信息傳播和交互渠道,而法律援助部門雖然有的也建立了相應的網絡平臺,但是這些平臺往往缺乏管理,成為一種擺設,針對上面的留言也不能及時進行回復等,造成網絡平臺建設流于形式,不能發揮積極作用。
在開展法律援助的過程中,很多地區的服務工作形式比較繁雜,沒有充分考慮求助者的需求和愿望,往往在需要經歷一系列的申請、審批等程序,導致求助者無法及時獲得援助,在開展法律援助中,沒有切實考慮求助者的便利,為他們帶來了很多的不便和麻煩,導致服務工作質量下降,群眾滿意度低。
針對法律工作制度的建立中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要進一步開展法律援助主題宣傳活動。地區司法局應重點針對殘疾人、老年人、婦女、未成年人、農民工、軍人軍屬、在押服刑人員制定《關于開展“法律援助在身邊”活動的實施方案》,法援中心可以定期組織舉辦法律援助宣傳活動,發放宣傳資料。通過開展“法律援助在身邊”等主題的系列活動,加大法律援助制度宣傳力度、拓展法律援助服務領域、提升法律援助服務質量,使困難群眾和特殊案件當事人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切實幫助其解決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問題,讓普通百姓在家門口享受“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務。
針對目前的政府工作形式變化,相關司法援助部門要健全法律援助服務網絡,筑牢法律援助基層陣地。以區法律援助規范化受援大廳為中心,依托鎮、街和工、青、婦、老、殘等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在村(社區)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構建區、鎮街、村(社區)“三級網絡”。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法律援助網絡全覆蓋,通過積極打造“一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推進法律援助工作站點向城鄉社區延伸,拓寬申請渠道,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服務,方便廣大群眾就近及時獲得法律援助服務。
針對目前法律援助中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要切實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措施。在簡化程序手續,豐富服務內容,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申請渠道,充分發揮法律援助工作站、聯絡點貼近基層的優勢,方便困難群眾及時就近提出申請,對老弱病殘、行動不便的群眾提供上門服務。上門弱勢群體辦理維權糾紛案件的法律援助及代理的相關手續,免去求助者的奔波之苦。開通法律服務熱線,充分運用熱線等在線求助途徑,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申請。加強值班律師管理。不定期開展對律師值班監督檢查,嚴抓值班工作紀律。加強法律援助案件流程管理。采用受援人風險告知、當事人意見反饋、案件回訪、承辦人座談等方法做好案件整個過程中的質量監督,辦案過程中主動和受援人溝通,了解承辦人辦理案件過程有無違紀、消極辦案等現象,確保案件質量。通過不斷完善相關的服務工作形式和內容,切實為求助者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服務。
法律援助工作彰顯了社會公平,體現了黨和國家堅持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是新時期社會主義建設工作的重點內容,針對目前法律援助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要進一步提升思想認識,切實加強法律援助工作制度建設,從多方面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轉變工作方式,注重為特殊群體提供有效的法律援助,真正發揮法律援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