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昆 蘇美玲
(湖南文理學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學生軍事訓練教育”主要指的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在全國范圍內的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中實施的學生軍事訓練。1928年無論是南京國民政府還是社會有識之士都注意到了實施學校學生軍事教育的重要性。為了在全國統籌實施中上學校的學生軍事訓練,南京國民政府特別頒布了《中等以上學校實施軍事訓練案》,其中規定“初中以下之體育及童子軍,需嚴格施行。高中以上學校,方得成立學生軍”。并且在這個法案中明確指出之所以要實施軍事訓練是因為“在忍辱負重之時,為御侮圖存起見,總應該不在玩忽,而用全力在軍事教育上用功夫”。[1]不可避免這種影響也會波及到廣東地區。但是廣東地區由于一些客觀原因使得其軍事教育實施出現了不同于其他省份的情況。本文現就這一時期廣東軍事教育陷入低迷的原因進行相關分析與研究。
1928年大學院頒布了《通令學校加強軍事教育》,其中規定,“自此次通令后,各專門以上學校應一律加課軍事教育,每星期至少三次,以兩年為限……各校長務宜認真辦理,以期立健國民之基礎。而振奮民族固有之精神。”[2]而且全國教育會議也作出了《設立學生軍問題的決議》,決議中寫到,“高中以上學校放得設立學生軍,初中以下之體育及童子軍,須嚴格執行。”[2]
1929年教育部與訓練總監部國民軍事教育處制定了《修正高中以上學校軍事教育方案》其中規定,“凡大學、高級中學及專門學校、大學預科并其他高中以上學校,除女生外,均應以軍事教育為必修科目。”[3],并且還制定了軍事訓練程度表。這都體現了國民政府對軍事教育的重視。雖然國民政府對軍事教育很重視,但是其在全國的實施狀況卻不盡人意,1929年2月,教育部通令《增加高中軍事訓練》的法令中就提到過“現在全國高中以上各學校遵令呈請遴派軍事教官者固不乏人,而尚未著手籌辦者實局多數。”[4]甚至到了1931年,教育部頒布的《關于高中以上學校加緊軍事教育的通令》中指出“現查各省市公私立中等以上學校實施軍訓以來,遵令奉行者固屬甚多,而漠視敷衍者亦復不少……且受訓人精神渙散,似此情形,實有礙軍訓教育之發展。”[5]
從上述可以看出從1928年到1930年,在全國范圍內,雖然國民政府對軍事教育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但是實施軍事教育的狀況卻不勝理想。受這種大的外部環境的影響,廣東省在1928—1930年內軍事教育實施的狀況的不理想是可以理解的。
1929年教育部與訓練總監部國民軍事教育處制定了《修正高中以上學校軍事教育方案》其中規定,“凡大學、高級中學及專門學校、大學預科并其他高中以上學校,除女生外,均應以軍事教育為必修科目,其修習期間均定為二年。軍事教育之目的在鍛煉學生心身涵養、紀律、服從、負責、耐勞諸觀念,提高國民獻身殉國之精神,以增進國防之能力。”[6]并且還制定了軍事訓練程度表,其中包括了“軍事教育的各個課目、高級中學暨大學預科學術科教授訓練要目表、大學本科學術科教授訓表。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1929年的修正方案的具體內容比1928年要豐富的多,體現了國民政府對學生軍事訓練教育的地位的進一步重視。
然而當時廣東各個城市經常出現工人、商人請愿罷工事件,學生積極參與各種游行活動,還常常掀起“擇師運動”。當時的學生干涉校政為普遍現象。教育界學風不良,人心浮囂,學業不精,就如東莞縣立中學校長鄭嘉猷指出,“各校停課頻仍。更以學生無信不讀書就是不革命之言,竟爾忘卻本分……及肄業期滿,便不問功課曾否授完,概予畢業從大學招生困難,便可證明了各地中等學生之程度。”[7]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除省會廣州外廣東省其他大部分地區的教育環境都還不穩定,連展開正常普通教育都存在一定的困難,何況是學生軍事訓練教育的開展。
在廣東進行軍事教育最積極的要數中山大學,“自接到政府命令后,并立即著手籌備軍事訓練一切事宜”。[8]到了1929年的時候,國立中山大學當局對于軍事訓練注重異常,在對于學生進行嚴格的訓練的同時又嚴厲地執行賞罰規則。這是因為學校發現出現了“現查前學期未經呈準而不到軍事訓練部報名出操者竟有多人,殊屬玩視學校功令”的現象的緣故,于是規定“凡違抗長官命令或言語舉動有礙學生軍名譽者,得由本部呈請軍事訓練委員會,轉請校長令其退學”。[9]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國立中山大學對于軍事教育的實施有著嚴格的標準,違反者的后果甚至是開除學籍。除了中山大學著手進行軍事教育外,省立一中于1929年公開宣布增授軍事教育科目,“學校加緊軍事訓練,健全學生身心起見,特規定凡高中生,必須受軍事訓練。”[10]
雖然各校都積極推進軍事教育,但實際上,學生依然對其持敷衍的態度。1929年,當時的中山大學校長戴季陶和副校長朱家驊發布了整飭中大學生軍的公告,其中指出“惟近來間有學生借故請假,避免訓練……學生每藉故告假、曠課,虛擲光陰,于軍事訓練前途不無影響。”[11]而且根據中山大學學生在回憶當時的軍訓時寫道“其實同學們對于軍訓是及其討厭的,對教官則輕視;對助教則揶揄。取槍上操時,有的把槍托地,有的則將之撞地……學生的意愿是在畢業后做大官的或專家,哪里會對軍訓感到需要與興趣?后來一般的學生軍訓從未野營與射擊練習,也沒有軍事學科的講授,所謂軍訓不過是上兵式操罷了。”[12]從而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廣州有一定條件實施軍事教育,但是當時整個廣東省的一流大學中山大學,“有著充足的經費、槍械、服裝”但是學生寧愿被扣除學分和關禁閉,都不愿接受軍事訓練,可見學生對其何其的反感。故而我們也可以看出軍事教育的實施并不盡如人意。
故而從1928年至1930年之間廣東軍事教育的低迷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其實施的狀況不是很理想。這是由于外部原因,即從大的環境來看,全國其他各個地方的教育教育的實施都不甚理想。二是從內部原因來看,一方面由于廣東是全國最動蕩的省份之一,另一方面即使處在環境比較安寧地區并且有著良好的軍事教育實施條件的學校其開展的成果也不理想。三是是通過與1931年以后的軍事教育的實施情況相比較來看,這種低迷體現在通過軍事教育對學生的控制還比較的松散,還沒有形成一套嚴密的體系去控制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