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摘 要: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水平與進展,關系著國家未來的發展,也與和諧社會建設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新時代的發展下,國內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還存在一些不足,對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及身心健康有著負面作用,不利于未來和諧社會的建設。針對當地青少年道德教育現狀加以分析,討論了影響道德教育順利展開的負面因素,并結合當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一些可行的對策。
關鍵詞:青少年;道德教育;對策研究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針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內容,對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應引起高度重視,來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結合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現狀,對影響道德教育的各種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并利用科學有效的對策來解決問題,推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順利開展。
一、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現狀研究
1.缺少實踐引導工作
針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工作,相關的理論知識是教育的基礎,通過實踐得出的關于道德感的體會也是德育的重要部分。道德本身并不是一個單憑文字就能講述清楚的知識體系,實踐作為道德教育的一環,對受教育者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但國內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大多偏重于理論知識層面的講述,尚未認識到實踐活動能起到的本質作用。這種教育模式使得青少年的道德認知多停滯于理論相關的理性思維,一旦現實情況與書面內容不同,學生難以在第一時間對事件或行為進行正確的道德判定,也無法及時決定自身的行為對策。國內現行的道德教育方法無法達到行知合一的效果,導致道德教育流于表面,難以提升實際教育效果。
2.學校教學中,青少年道德教育過于形式化
當下國內的很多中小學學校,將必修課程中的思想政治課作為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采取教師課堂說教的模式來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學校的這種教育模式過于刻板,會導致學生只將成績作為課堂學習目的,而未將課堂內容真正落實在自身意識中。教師在單方面講解的課堂活動中,對學生道德水平的考查也多以卷面分數為主,無法全面地評估學生的思想狀態。缺少實踐活動的道德教育,難以對學生起到有效的引導與評價意義。國內有部分學校開展了志愿者活動等課外實踐,但實際情況是,大多數學生參加活動的原因是為了考評分數而不得不參加,對于活動本身缺少興趣,導致在活動中無法感受其中的道德內涵,教師也很難通過學生的表現來判定其真實的思想進程。因此,國內大多數學校的道德教育,真正能實現其開設目的的極少,幾乎成為一種表面化的教育形式。
3.道德教育階段互動交流不足
道德教育是對學生的思想加以正確指引,并結合學生在實踐中的表現進行評價的活動。但在國內普遍缺少實踐活動的情況下,青少年道德教育很難客觀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真實思想狀況。在一些過于追求教師主體的教學活動中,因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導致教師很難對學生的思想狀態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工作。還有一些教師將學生視作需要全方位遵循教師指揮的被教育者,對學生的態度輕慢,認為學生在思想認知方面不應當有偏差問題存在。這種教師沒有正確掌握道德教育的真正意義,其教育理念及教學行為會嚴重限制學生對道德的認識深度,缺少交流的課堂也使得教師無法真正了解學生的道德水平,難以將道德教育的本質傳達至學生的思想意識中,情況嚴重者可能會引發學生的排斥心理,不利于提升教育的時效性。
二、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負面影響因素分析
1.多元文化的沖擊
國內互聯網平臺的興起,在開闊學生視野、促進素質教育發展等方面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網絡社交平臺的崛起,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網絡社交平臺作為多元文化的載體與社會主流思想意識的聚集中心,其中的負面文化會對青少年的價值觀念有歪曲作用。青少年的價值觀還未完善,缺少社會經驗,對社會文化及思想潮流的認識相對片面,在接受網絡信息時,如學生缺乏主觀判斷力,則會導致不良文化的侵蝕問題不斷擴大,使得學生的道德觀念發生歪曲。在網絡文化的作用下,道德教育處于劣勢地位,青少年對網絡上有吸引力的文化內容更有興趣。面對這種情況,道德教育的實質作用已受到不利影響,如對學生采取強行的道德綁架行為,導致學生難以對道德教育有正面思考的積極取向。
2.道德價值標準的不同
國內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導致一些青少年家長更重視孩子的商業能力,對其道德認知缺乏關注。青少年在社會及家庭的負面氛圍影響下,可能會偏離當代社會道德標準要求,在思想認知上產生偏差。只采取學校教育、社會傳播等形式的道德教育體系,很難完全抵抗價值標準差異帶來的不利因素,使得青少年道德教育路徑受阻,不利于營造積極的文化氛圍。
三、解決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問題的對策討論
1.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社會教育作為學校及家庭教育的延伸,是加強青少年思想認知教育的關鍵場所。國內社會的相關部門與各個方面都應全力協作,將青少年道德教育置于重要工作日程中,整合國家及社會各部門的德育資源,大力宣傳科學理論與法律知識,批評不道德觀念及行為,鼓勵青少年形成積極進取的正面態度。
2.打造網絡道德教育平臺
網絡在當代青少年的學習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網絡自身的開發性,使其成為青少年道德教育建設的隱患之一。國家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網絡環境的管理,打造網絡德育平臺,指導青少年利用科學的上網形式,來豐富自身網絡生活。還應嚴厲打擊不良網吧,建設綠色上網環境。
3.重視青少年道德價值觀念的塑造
青少年的道德價值觀念是在長期的家庭環境與社會環境的共同影響下,逐漸建立并完善的。青少年道德價值觀念塑造的工作,需要社會與家庭共同進行,來保護青少年對社會道德的正確認識。家庭教育應重視青少年的真實想法,以青少年思想道德行為實踐方向為準則,家長則要避免將拜金思想傳遞至青少年的認知中。社會教育要以正面的教育活動來消除社會文化中的負面因素,利用公眾媒體來引導輿論傾向,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鼓勵青少年構建正面的道德價值觀念。
4.降低負面文化的侵蝕作用
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需要先獲取教育主體的主觀認可,避免教育流于形式。在對負面文化的態度上,應形成道德文化對比的機制,引導青少年分析對比結果,來使青少年能夠正確分辨多元文化中的負面文化。學生在從社會價值中正確辨識負面文化傾向后,才能對道德層面的思想內涵有深層次的認識,才會對有正面意義的社會公益有所關注,重新樹立正面的道德觀念,達到道德教育活動的開設目標。
5.重視實踐活動的引導
青少年德育在對理論知識進行考評的情況下,還要對其日常實踐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估與衡量,來對學生的思想變化進行全面客觀評價體系,以此掌握學生思想道德認知水平的真正情況。學校作為青少年學習的主要場所,承擔了道德教育的重要工作。學校需要發揮其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優勢,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方針,將道德教育置于校園活動的重要地位。如開展德育實踐主題活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并從實踐活動中考查學生表現的道德水平。
6.加強青少年心理教育
青少年的價值觀、人生觀都未建立成熟,面對誘惑時可能缺少抵抗力,無法完全正確對待青春期的一些不良心理。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如不及時進行解決,會對學生未來的發展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國內大部分中小學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缺少重視,未聘請心理教師,也沒有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導致學生在產生心理問題時,學校無法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疏導。學校需要重視心理教育的意義,加強心理健康輔導建設,保障學生能夠在青春期內健康順利地成長。
7.建立雙向互動機制
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中,單方面進行理論知識講授的教育模式是行不通的,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才能對教學模式和課程內容進行更具針對性的規劃。學校需要建立有效的師生交流平臺,以雙向互動機制來引導學生積極聽取道德教育的建議。雙向互動機制的建立,需要家庭、學校與學生共同完成。家庭需要對青少年思想變化信息進行及時的收集整理,學校應建立網絡交流平臺,以公共網絡為媒介,開發青少年能夠交流溝通的介質。學校內部也需建立信息收集平臺,并鼓勵學生建立信息考察團隊,保障雙向互動機制能在學生的監督及鼓勵下共同完成。
總之,道德教育對于青少年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樹立健康的思想認識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道德教育是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對當代國內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問題需要進行仔細分析,正視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的負面因素,結合時代特點,采取有效的方式,來凈化德育環境,使國家與社會能有更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計效宇.淺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納稅,2017(13):120-122.
[2]錢儲.中學生思想道德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綠色科技,2017(11).
[3]張樹東.關于新時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六)[C],2017:1.
[4]任鳳生,萬燕玲.當代青少年社會責任感現狀及其培養研究[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4):95-98.
[5]郝世杰.美國新品格教育對我國當代中學生道德教育的啟示[J].遼寧教育,2017(2).
[6]劉昭云.強化傳統道德教育規范青少年學生行為:淺議傳統道德教育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行為的影響及對策[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5).
[7]孫建奎.淺析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8(1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