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迪
摘 要:經濟、科技與通訊方式的發展,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及學習的方式。藝術教育方式也從原有的面對面授課向以互聯網為媒介的授課方式轉變。文章從自媒體的優勢出發,分析當下自媒體與網絡社群結合的線上藝術教育方式,為今后的藝術教育實施及管理提供策略。
關鍵詞:自媒體 網絡社群 線上 藝術教育
自媒體,簡單來說就是網民自身通過互聯網,向特定或不特定對象發布和分享信息的途徑。微博、微信公眾號、論壇等網絡社區均為自媒體。網絡社群,指以互聯網為溝通中介,以信息聯系為紐帶,因共同需求而相互尋求認同,并按照一定的規則和方式進行社會網絡互動的數字化個人的集合體。線上藝術教育指的是用互聯網及電腦、平板、手機登電子設備完成的藝術教育工作。它不僅包含專業院校為培養藝術人才進行的理論及實踐教育,也包含非專業的、為大眾普及藝術的基本知識和原理,提升審美修養和藝術鑒賞力,豐富大眾精神生活的藝術教育,后者承載著文化普及發展的重任。在本文中,我們主要探討的是后者。
一、線上藝術教育是一種新的學習方法
政策、經濟、社會、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是線上藝術教育運行的根本保障。用戶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擇媒體及平臺,隨時隨地的傳播信息、分享互動。線上藝術教育模式包括:藝術網站、藝術網絡課堂、移動端APP藝術類學習軟件、微信藝術教育公眾號、微博藝術教育自媒體、以網絡社群為基本溝通方式的藝術小組等。線上藝術教育的流動性資源,解決了一部分大眾的藝術教育“掃盲“工作,為一些想進行藝術教育但時間、經費、精力有限大眾找到了碎片化學習的新方法。
二、線上藝術教育的問題
首先,從藝術本身出發,它受審美、技巧、意愿、想象力、經驗等因素共同影響,其作品是隱含美的事物,凝結個人感情與集體意識沉淀。因此,藝術給人一種不確定的、虛無飄渺的感覺。線上藝術教育比實體的藝術教育又增加了一層屏幕,使得有藝術教育訴求的大眾在心中又自行添置一層障礙,降低了在線藝術學習的積極性。其次,線上藝術教育平臺方面,各類藝術教育類網站、APP、小程序、藝術社區群種類繁多、魚龍混雜,教學水平層次不齊,加上大眾的信息搜集、選擇及甄別能力不強,這使得人們放棄在線接受藝術教育。第三,藝術教育網站內容方面,雖然某些藝術館、博物網站館開辟虛擬展廳,但停留在了作品圖片、作者、尺寸、創作年代、材料等基礎介紹,沒有對觀眾的藝術素養及鑒賞水平進行細分,也沒有給出不同的觀點,引發觀者思考,因此“看不懂”成為人們不愿意接受線上藝術教育的另一個原因。第四,收費標準方面,并未形成知識付費的習慣,線上藝術教育的費用標準并不清晰,有些打著線上藝術教育的旗號亂收費,使得大眾的試錯成本增加。第五,學習習慣及經驗方面,線上藝術教育需要更強的自主性與自控力。以往的藝術教育一直實體班的形式,轉換成線上藝術教育方式,師生都需要時間。同時,線上藝術教育在某些感知、體驗、點撥等特殊時刻,“被關懷程度“弱于實體班藝術教育。第六,線上流量資源方面,由于部分線上藝術教育是免費的,所以存在大量占用資源端口但并未進行學習或者關鍵學習內容出現后迅速被垃圾信息覆蓋等情況,免費線上藝術社群很難保障每一個成員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及內容,且管理維護難度大。第七,線上藝術教育內容同質化嚴重,缺乏針對性強的系統化的線上藝術教育、缺少線上藝術教育”品牌“。比如微信藝術教育公眾號、微博藝術類自媒體等內容設置上多以藝術知識介紹與欣賞類為主,難得有藝術專業院校教授、專家等對線上藝術教育內容進行整體、細節把關,即是做到了這些也沒有精力與線上藝術教育需求的大眾進行互動,一對一解答。
三、自媒體與網絡社群結合的線上藝術教育模式實例
筆者通過考察新浪微博自媒體“民族大學付愛民”及相關網絡社群“跟付老師學畫畫”MVP學習群,得出以下線上藝術教育模式要點。
(一)誕生與發展
在簽約新浪微博藝術類自媒體之前,中央民族大學的付愛民副教授愛攝影、愛分享知識及藝術感悟,通過上傳臉譜胡須的勾線視頻到自己的微博,得到了大量藝術愛好者的關注和評論。他擁有專業院校美術教授身份,且不斷分享自己的傳繪畫作品與繪畫技法,耐心的回答粉絲們的相關問題,這使他收獲大量繪畫愛好者的關注,成為新浪微博簽約自媒體——“民族大學付愛民”。
諸多次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回答粉絲的藝術類問題,使他發現70%問題屬于基礎性問題,相似度高,反復回答浪費時間和精力。為提高他本人及粉絲的學習效率,他在新浪微博建立15個線上免費藝術學習社群,每群1000人,這15個群在短期內迅速滿員。
兩年的線上免費藝術學習社群的運營讓他發現以下線上藝術教育面臨的問題,比如有人反復加了付愛民老師建立的多個學習群,占用了多個名額且學習效果不佳;盡管分成了15個學習群,但是群中的答疑內容無法共享,同樣是同一問題要多次不定期回答;由于無法對入群成員一一嚴格審核,導致部分人入群后亂發廣告、掩蓋有效信息分享及傳遞、影響其他同學學習效果及老師觀察與問題反饋;由于免費線上學習群缺乏契約精神與管理規范,學習群管理及運營需要專人負責;線上藝術學習社群的同學對同群成員及群內藝術教育有了更高要求,希望群內成員有著共同文化認同、共同契約精神,共同學習進步,希望老師可以全面、系統的把學畫畫內容進行梳理、講解,希望學習群可以減少成員數量、提升成員質量,保證多數人在完成在自主性學習之后與老師有一定的互動。因此,以師生雙向選擇為基礎,付一定年費、有規則約束的“跟付老師學畫畫”MVP學習微信群就此誕生,正是開啟自媒體與網絡社群結合的線上藝術教育模式。
(二)定位與初衷
通過三年半的摸索與實踐,付愛民老師發現線上教育并不能實現完整的藝術教育,在這種情況下 ,“跟付老師學畫畫”MVP學習群定位17歲以上、有一定自主性、熱愛繪畫、會使用互聯網工具的人作為招收對象。初衷是用兩年碎片化時間,是成員做自己繪畫的教練、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讓成員學會看真相、觀全貌、以及通過思路性答疑,幫助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同學找到自己的真正需要,通過繪畫塑造自己。
(三)工具與運營
首先,“民族美術付愛民”新浪微博自媒體不斷發布與分享高質量的繪畫藝術教學內容,鞏固原始粉絲、吸引新粉絲。第二,喜馬拉雅FM音頻APP發布部分免費音頻課程,方便“跟付老師學畫畫”MVP學習群成員收聽,同時增加知名度及傳播力度,使其他平臺吸引來的粉絲轉化成為新浪微博或學習群成員。第三,微信朋友圈及微店推流,朋友圈好友自然轉化。由于學習群為每群容納50人的精品學習群,日常學習的網頁文件及圖像多以微信群發方式進行,因此微信朋友圈成為另一個信息傳遞窗口,轉化一部分微信好友成為學習群成員。第四,百度網盤發放音頻、高清視頻、文字、底稿等學習資料。第五, “小打卡”小程序完成作業提交,方便老師進行作業點評,也增加不同群成員與成員的互動學習的熱情。最后,新浪微博私信、喜馬拉雅FM私信、微信朋友圈私信、小打卡評論等加學習群管理員、咨詢并支付年費,進入學習階段。
(四)盈利模式
第一,不同平臺精準定位后的需進行線上藝術教育的人群,他們完成的年費支付;第二,為有助于繪畫教學工作的同步展開,提供付愛民老師監制勾線筆、定制礬宣等耗材、付愛民老師撰寫書籍、主編期刊等收入;第三,文化藝術衍生品、文創產品收入;第四成員作品交換、買賣傭金;第五,付愛民老師原作定制費用。
四、自媒體與網絡社群結合的線上藝術教育模式的啟示
(一)利用不同平臺優勢,共同完成線上藝術教育
在內容為王的互聯網時代,需要大量的、持續的優秀內容,完成內容總量的積累。同時,優秀的內容與流量之間是雙向作用的關系,優秀內容吸引更多流量人數的積累,更多人數的流量不僅會促進優秀內容的持續產生,還會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因此,利用多各平臺的不同優勢,從不同平臺吸引粉絲,完成粉絲轉化。除此之外,在沒有誕生一個綜合、實用的在線藝術教育軟件或平臺之前,利用多平臺各自優勢可以使藝術教育的大多數要求得到落實。
(二)打造網紅藝術家與藝術學習社群品牌
自媒體“民族美術付愛民”與“跟付老師學畫畫”MVP學習群是兩個品牌,他們互相關聯,且來自自媒體的擁有知識型網紅的藝術家吸引粉絲向藝術學習群轉化。由此分析,無論是藝術類自媒體還是藝術學習社群,有知識型網紅十分重要。在藝術學習社群的運營中,大家通過網紅藝術家的分享、授課、互動更為理解與認同他,通過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逐漸形成品牌的藝術學習社群。因此,網紅與品牌的建設與管理需得到重視。
(三)從整體出發、從實際出發,不斷調整方式方法
任何藝術教育都存在它的優勢與不足,要用發展的觀點來對待問題。管理者與執行者需要合作,不斷調整,幫助學員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藝術教育方式,不斷完善自己的藝術教育模式。
結 語
藝術教育是發現美、創造美、表達美、分享美的過程,沒有標準答案,卻影響著個人的人生及國家的未來。因此,線上藝術教育需要完善課程體系、打造橫向、垂直等多領域的合作,建立并管理品牌,實現盈利模式可持續發展,造福更多人。
參考文獻:
[1] 總政宣傳部編. 網絡新詞語選編 2013[M]. 2014
[2] 唐雨著. 技術認同與社會認同 網絡社群結構的演進及其管理模式研究[M]. 2015
[3] 呂軍.基于社群的在線大眾藝術教育探析[J].藝術教育,2018,(第12期)
[4] 劉興隆,康詠鏵,程子桉,等.“互聯網+微媒體”:移動互聯時代的新媒體營銷密碼[M].北京:鐵道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