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的持續成長是企業實現其它目標的前提,而目前我國大型企業的平均壽命在10年左右,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更加不容樂觀。企業成長過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既有外部因素的影響如政府作用、經濟政策的支持等,也有企業自身內部因素的制約,歸根結底是缺乏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本文基于企業成長理論新理論的理論基礎,分析了創新能力對企業成長路徑的影響機理,通過分析創新能力各要素的內在聯系,最后通過海爾的例子,提出了創新成功的企業成長之路,作為其它企業的借鑒。
關鍵詞:企業成長 創新能力 核心競爭力
Abstract: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enterprises is a prerequisite for enterprises to achieve other goals, and the average life of large enterprises in China in 10 years, 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s not optimistic. Restricted by many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s growth, both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the role of government, economic policy support, there are restrict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factors, after all is the lack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n this paper,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growth theory based on the new theory, analyze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he growth path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nternal relation between various elements of innovation, finally through the example of Haier, is proposed Innovate the successful way of enterprise growth, as a reference for other enterprises.
Keywords: Enterprise growth; Innovation ability; Core competence
1.引言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以腦力勞動為主體的經濟,也被稱為創新經濟。所以知識經濟時代,如果沒有創新力就會缺乏核心競爭力。2006年,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提出要建設創新型企業的要求,明確要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依靠技術創新獲取市場競爭優勢和能夠持續發展的企業。此外,黨的十七大報告中也指出了自主創新的重要性,認為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是實現社會健康發展,建設創新型城市和國家的保證,而企業創新是國家、區域創新的基礎。在當今社會中,經濟的增長和企業的發展都越來越取決于創新能力,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經濟和企業增長的關鍵動力。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化進程的日益加快,市場競爭也愈演愈烈,企業不創新就會滅亡,就會被市場所淘汰,客觀上要求企業必須盡快提高自身實力并擁有核心競爭優勢,不斷地并且卓有成效地進行創新,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成長。
2.相關理論基礎
2.1創新理論
創新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資源創造新事物的一種手段,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把創新定義為企業家實行對生產要素的新結合。要正確地對企業創新能力進行評價,我們首先應該要了解哪些要素會對企業創新有重要的影響作用。通過對那些成功創新的經驗分析總結,可以總結出企業創新能力的主要構成因素,這些都對研究和評價企業的創新能力有很大的借鑒性。
英國的蘭格力士通過調查了20世紀60至70年代的英國企業,總結了這些企業創新成功的經驗7個主要因素:一是具備企業領導者;二是具備良好的組織團隊;三是明確市場需求;四是認識到一項具有潛力的技術創新行為;五是組織內良好的合作氛圍;六是具備企業創新資源;七是政府的扶持及幫助。
2.2企業成長理論
企業成長理論繼承了熊彼特的思想,它是從經濟學角度通過研究企業內部動態活動來分析企業行為。成長是事物從低級逐漸走向高級的過程。企業成長也是一個漸變的過程,通過企業內部的不斷優化和成長,逐步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從而使企業質變的過程。
學術界對于企業成長概念界定很多。曾志偉認為,企業成長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企業規模的擴大,二是指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劉學軍認為,企業成長是企業不斷變革的過程,企業成長會經歷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并在這一時期不斷地蛻變、調整和優化直至達到企業質變的過程。
2.3系統論理論
理論生物學家L.V.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被認為是系統論的創立者。1932年他提出了系統論的思想,1937年一般系統論原理奠定了這門科學的理論基礎。構成一個系統要符合三個條件:一是要有兩個以上的要素;二是要素之間要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三是要素之間的聯系與作用必須產生整體功能。系統與要素的關系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系統是整體,要素是部分,它們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一方面,系統對要素起支配作用、主導作用,系統的性質和功能,決定它的組成部分的特性和功能;另一方面,系統對要素也有依賴性,要素是構成系統的基礎,要素的變化也會影響到系統的變化。要素是構成系統的組成部分,在分析一個系統時,通常把它分解為若干部分,這些相互聯系、反映事物本質的部分就是該系統的要素。
2.4協同理論
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一定不是能力要素的簡單疊加,而是能力要素的協同,所以企業全面協同創新不僅僅是單一維度的技術創新,績效、戰略、文化、制度、組織等要素能否全面協同創新同企業創新緊密相關。在企業管理中,協同不僅能夠帶來價值的增加,還可以創造價值。
3.創新能力對企業成長路徑的作用機理分析
3.1技術創新能力推動企業成長機理
技術創新能力對成長路徑的驅動作用基本思想是:企業通過研究開發,設計和構思新的技術創新活動,經過循環的反復試驗,使得新知識、新構想能夠物化為新的產品和設備或形成新的生產工藝或方法,從而掌握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加經濟效益,實現企業的持續成長。
3.2戰略創新能力推動企業成長機理
戰略創新能力就是指企業根據企業外部環境和企業內部環境變化適時調整戰略,以保持動態平衡的能力。戰略創新能力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技術戰略,包括對企業技術戰略的制定、企業技術戰略能力預測、對企業技術能力的投入等等:二是戰略和環境,包括企業外部環境的分析,如對市場環境、政策環境、企業所處的行業環境以及對企業競爭對手的了解等等;三是長遠戰略,包括企業愿景的制定、價值觀、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等方面。
3.3市場創新能力推動企業成長機理
市場創新能力對成長路徑的驅動作用基本思想是:通過發現市場上顧客的不同需求和偏好,一方面進而對產品進行改進或新新產品開發,增加新顧客和新產品份額以此來開拓市場實現企業成長;一方面通過一系列營銷創新的實施,促進企業管理模式、組織結構、人力資源等方面變革,從而實現企業成長。
3.4組織創新能力推動企業成長機理
組織創新能力的發展就如組織的生長一樣,是一種自然的過程,其創新包括從戰略到結構,再到文化的全面更新。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可以減少人員的管理,企業管理效率和任務的執行效率也會提高,組織結構更加靈活和便捷。同時一個組織不只是一系列產品和服務的組合,它同時也是人文團體。像其他社會團體一樣,它也培育了特殊的形式即企業文化。
3.5制度創新能力推動企業成長機理
制度創新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企業層次的制度創新,包括產權制度、公司治理結構及激勵制度;二是基礎管理方面的制度創新,主要有職工的績效考核、薪酬工資水平、員工培訓等方面的制度創新。
4.基于創新能力企業成長路徑的形成
4.1創新能力體系的內涵及框架
創新能力體系不僅僅是簡單羅列各創新能力要素,而是需要將創新看作一個系統過程,全面、系統地協調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是保證創新成功的重要條件。其協同主要表現為:一方面,技術創新是企業創新的關鍵,其勢必會影響各非技術要素的創新;另一方面,包括制度創新和組織創新在內的非技術要素創新是企業對生產資源的重新整合和配置,從而進一步推進技術創新。因此,各創新要素協同的關鍵在于協調好技術創新要素和非技術創新要素之間的關系,使其相互適應、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4.2創新能力要素間的內在聯系
企業的戰略創新是從企業整體和長遠出發,所制定的指導企業活動的全面性安排。因此,戰略創新能夠使企業從注重單一創新到注重整體的創新,從注重分散創新到注重系統集成的創新,從重視專業人員的創新到重視全體人員的創新。只有在戰略創新的引導下,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創新等要素的創新活動才能順利的展開,才能獲得組織上下一致的認同和支持,從而更有效的完成企業目標。
4.3基于創新能力的海爾公司路徑
以海爾公司為例,根據海爾集團的成長歷程及創新機制對海爾成長的作用,我們可以得出各種創新要素對企業成長方面有著推動作用,多種創新要素的協同更能有效地促進創新績效。
結 論
理論角度分析創新能力對企業成長的作用機理。通過分析技術創新能力、戰略創新能力、組織創新能力、市場創新能力和制度創新能力在推動企業成長過程中的關鍵點,分析了各創新能力要素對企業成長路徑的影響機理。技術創新能力主要是通過研究開發能力和生產制造能力推動企業成長:戰略創新能力是通過技術戰略、戰略和環境、長遠戰略的分析、制定和實施來作用于企業成長:組織創新能力主要是通過流程創新和組織結構創新來影響企業的成長路徑;市場創新能力主要是通過市場領域的開拓和市場營銷的創新來影響企業成長路徑;制度創新能力主要是從企業產權制度創新、公司治理結構創新和基礎管理方面的制度創新三方面來作用于企業成長路徑。
參考文獻:
[1] 王玉榮,高菲. 轉型時期中國企業創新能力成長路徑研究:基于共演視角的一個案例分析[A]. 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第八屆(2013)中國管理學年會——管理案例研究分會場論文集[C].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復旦管理學獎勵基金會:,2013:15.
[2] 尹江子. 基于動態能力的黑龍江省高新技術企業持續成長路徑選擇[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3.
[3] 曹宇明. 基于組織學習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成長路徑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
[4] 李菁,揭筱紋. 規模型與能力型農業科技企業成長路徑研究[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06):14-17.
[5] 王毅. 我國企業復雜技術創新能力研究:基于三維模型的成長路徑[J]. 管理工程學報,2011,(04):203-212.
[6] 牛曉蒙. 欠發達地區創新型企業成長路徑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
[7] 滕響林. 基于系統動力學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路徑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
[8] 張米爾,田丹. 從引進到集成:技術能力成長路徑轉變研究——“天花板”效應與中國企業的應對策略[J]. 公共管理學報,2008,(01):84-90+125.
[9] 王海龍. 面向不連續創新的科技創業企業成長路徑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
[10] 李穎灝,彭星閭. 基于創新力與控制力動態均衡的企業持續成長路徑分析[J]. 科研管理,2007,(04):67-72.
作者簡介:楊海霞(1987—),女,回族,籍貫:河北張家口,單位: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研究方向:企業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