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杰
【摘要】目的 探討術前準備在醫院手術室優質護理實踐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擇期手術的患者120例參與研究,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模式下的術前準備,觀察組接受優質護理模式下的術前準備。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00%,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73.33%,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經檢驗,P<0.05。結論 術前準備在醫院手術室優質護理實踐中的應用效果好,能夠明顯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術前準備;手術室護理;優質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6..01
優質護理是臨床新興的護理服務模式之一,在具體實踐應用中,主張圍繞患者和臨床開展護理。在醫院外科手術治療中,術前準備是重要環節,其對手術治療效果有著重要作用。將優質護理應用于術前準備的護理實踐,在手術室入口旁邊設置術前準備室,為患者提供完善的術前準備,建立靜脈通路術前給藥,保證手術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在本次研究中,探討了術前準備在醫院手術室優質護理中的應用實踐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擇期手術的患者120例參與研究,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齡分布范圍為22~78歲,平均年齡為(45.63±10.42)歲,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模式下的術前準備,觀察組接受優質護理模式下的術前準備。建立術前準備室,按照手術室布局和醫院感染管理的相關規定,選擇靠近手術室入口的房間作為術前準備室,完善洗手設備,配置心電監護儀、吸氧設備、中心負壓吸引、輸液軌道、搶救車、搶救藥物、簡易呼吸器、專用活動床等。并對術前準備室消毒隔離工作按照嚴格的標準執行,設置合適的室內溫度濕度,保持清潔,定期監測室內空氣細菌。為術前準備室配備專門的護理人員。選擇溝通技巧好、專業素養高、責任心強的護理人員進入術前準備室,熟悉各種搶救技術、術前準備工作流程和術前護理技巧。根據手術數量,對手術前所用物品進行完善,對儀器、藥品數量等進行核對,檢查儀器的功能狀態。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選擇合適的留置針為患者建立靜脈通路,并完成術前麻醉藥物和抗生素的輸注和備皮,對患者用藥情況進行評估,并做好記錄。在具體護理實踐中,當患者進入術前準備室后,專職護士要對患者的信息進行核對,為患者確立舒適的體位,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三查七對,建立靜脈通路,給予術前抗生素的應用,觀察患者藥物反應和病情變化。根據患者需求做好保暖工作后,將患者護送到手術室,并做好交接班。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
2 結 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00%,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73.33%,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經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 論
優質護理模式是近年來新興的護理模式,與常規護理模式相比,它更注重護理環節的人性化和質量[1]。而手術室護理也是亦然。按照傳統模式,手術室護士僅僅側重于在手術臺上與外科醫生做好配合[2]。而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手術數量的增加,對于護理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于患者而言,手術是一項應激事件,患者容易伴有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應激,甚至引發呼吸、循環系統方面的生理應激,影響手術治療的效果。通過在手術室護理實踐中實施優質護理,能夠有效改善這一問題。同時,在優質護理模式下,建立術前準備室,完善手術準備,為患者提供溫馨的手術等待環境,并配備專門的護士進行接待和護理,改進工作流程,避免了術前準備的弊端,提高了工作效率,對于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在本次研究中發現,術前準備在優質護理中的應用和完善,提升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改善了手術護理效果,對于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 潘月敏,婁秋平.術前準備室在基層醫院手術室優質護理實踐中的應用體會[J].護理與康復,2015,14(11):1072-1073.
[2] 施巧微.手術室專科護理分組對醫護配合質量滿意度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1):180-181.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