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軍
摘 要: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水平和效果也越來越好。當前我國的智慧課堂普及率也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而不斷普及。智慧課堂在各個學科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主要是研究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是如何構建智慧課堂的,并分析智慧課堂環境下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現狀,總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給予更好的建議。
關鍵詞:智慧課堂;信息技術;課堂構建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已經步入了信息時代,但是我國的教育模式還沒有得到跨越式的進步,還停留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傳統的教育模式就是班級固定、學生固定、教師固定,學生學習知識基本是靠聽講記憶的方式,教師通過對知識直觀的講解、固定性的講解來教授學生。但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需要構建一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混合學習、合作探究的課堂模式。我國的教育要適應信息時代的潮流,那么,教師就要從課堂的構建入手改變這種現狀。
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授課模式主要以教師課上演示并講授為主要的方式,這樣留給學生自己課上操作學習的機會很少,學生的參與度非常低,從而導致學生的興趣也不是很高。被動的教學模式往往達不到非常有效的目標,而智慧課堂的構建將會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效率。智慧課堂主要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個個性化的學習環境,通過互相協作、自主學習等方式來提高學生自主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等,從而打造出一個適應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生態課堂。智慧課堂的構建符合我國信息時代的發展特征。
一、智慧課堂構建的必要性
1.初中信息技術課的特點
我國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成績已被列入中考的考試科目之中,占取的分數也是值得學生和學校重視的。新課改要求學生要全面發展,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信息技術素養。但是我國的信息技術發展十分迅速,知識內容十分復雜,初中信息技術教科書上所涉及的知識是有限的,而且沒有跟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修訂,導致有些知識已經不符合當前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因此,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應該引入一些符合當前信息時代應該重視的問題和技術,做到與時俱進,靈活地教授信息技術課程,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智慧課堂的出現,可以幫助教師提供符合時代發展的教學資源,能夠讓學生隨時隨地地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并且還可以達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2.智慧課堂構建的必要性
智慧課堂最早起源于美國,先后在韓國、日本等國家逐漸流行。雖然我國的教育形態還沒有完全從工業時代的教育形態轉換過來,但是我國的社會形態已經處于信息時代的早期,所以,構建智慧課堂是教育形態轉變過程中的必要策略。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學習內容比較少,而且學習的方面比較廣,比較靈活。智慧課堂環境下信息技術課堂以尊重學生信息素養為主要目的,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提出問題、解答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科特點構建具有個性化的智慧課堂。
二、智慧課堂的構建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有興趣,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潛力,達到高效的學習效果。信息技術課程的講解中大部分都是理論知識,趣味性不大,所以單純地講解課本必然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低下。因此教師就需要構建一個充滿趣味性的智慧課堂,把課本上枯燥的知識用趣味化的形式展現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例如,教師在講解Flash應用這一課時,可以利用強大的網絡下載一些通過Flash制作出來的有趣的動畫展現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然后再進行Flash的操作理論教學。教師還可以把班級分成一個個的小組,組織每個小組內互相協作制作一個Flash動畫,并在課堂上展示每個小組的制作成果。這樣不單單可以提高學生的協作能力,還能夠激發學生主動操作的興趣。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無論什么時候,學習的主角都是學生自己,教師只是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出現。所以,教師在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要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信息技術這門學科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還需要學生有自主學習自主操作的能力,才能夠把這門學科真正學好。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學生需要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講解完一個知識點之后,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自主地操作。例如,教師在講解PPT中“自定義動畫的設置”這個知識點時,可以留給學生時間去自主地操作,這樣能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發現問題,這是老師再總結學生遇到的問題并一一講解,這對知識盲區的打破以及知識點記憶的鞏固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3.營造師生平等的課堂氛圍
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不光要在講臺上向學生按部就班地講解知識,還應該走到學生中間,去了解每位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認識,以一種師生平等的姿態去看待課堂教學。在采納學生意見的同時,教師還能提高自身教學的水平和嚴謹性。為了達到師生平等的目的,教師和學生都需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例如,在講解Excel時,對于Excel中某些理論知識,教師可以布置課后作業,讓大家去提前預習知識,并在下一節課抽一位學生上講臺講課。這樣教師也能夠理解到學生自身對問題的理解能力,有助于教師去調整教學的節奏,顧及每一位學生的感受。而且學生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去感受教師在課上辛苦的狀態,從而更加理解老師、尊重老師,從而促進師生關系的融洽,促進智慧課堂的順利進行。一個愉快的課堂氣氛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教師講解的效果。
4.課堂教學生活化
針對課程教學的設計,教師不能單純地以“為了講課而講課”的目的進行教學,而是要引導學生進行活學活用,結合自身的生活,把身邊發生的事、遇到的人作為講課的素材,讓學生切身體會每個問題在實際中出現都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從而促進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實際思考。而且還可以用有趣的例子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講解Excel中運算這一知識點時,就可以讓學生對一張學生模擬成績單計算每個學生的總成績、平均成績以及班級整體每個學科的平均成績和總成績,并進行排名等操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積極性,還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師的教學目標。又例如,在講解PPT制作時,教師可以以命題的方式讓學生去制作相關的PPT,比如“心中的祖國”,教師可以將提前整理好的圖片文字等資料傳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創造出以“心中的祖國”為主題的PPT,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PPT在生活中的應用,把學習和生活聯系到一起,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