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軍
【關鍵詞】經皮椎體成形術;老年;椎體壓縮骨折;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癥發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骨微結構受損、骨密度等,致使骨脆性加大,最終造成全身性骨病。而在骨質疏松癥中,椎體壓縮骨折屬于一種常見的并發癥。在臨床中,該疾病的治療手段主要為經皮椎體成形術,通過把骨水泥注入到錐體中,加強椎體。該種治療手段會使患者出現一系列并發癥。下文針對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不同時期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療效進行觀察,具體如下。
1.1基本資料選擇從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78例,并隨機分為實驗組(n=39)和參照組(n=39),其中前者男女分別是22例、17例,平均年齡65.16±5.25歲;后者男女分別是21例、18例,平均年齡66.56±5.41歲。兩組資料并無明顯不同,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實驗組與參照組皆給予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讓患者保持俯臥姿勢,通過影像學明確穿刺位置與路徑等。術前消毒,在影像下把骨水泥注入到人的椎體中,且結合患者情況對水泥注入量進行調整,注入時觀察灌水泥的彌漫情況與填充情況,注滿停止注入。分析兩組的手術指標與并發癥等。
1.3評定標準第一,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的手術指標;第二,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第三,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的術后改善情況。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并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進行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的手術指標參照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水泥用量顯著低于實驗組,相比而言,實驗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骨水泥用量更高,兩組對比差異明顯,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人數為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5.13%,參照組的并發癥發生人數為8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0.51%,相比而言,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兩組對比差異明顯,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2.3對比實驗組與參照組的術后改善情況術后,實驗組與參照組的VAS評分、椎體高度、Cobb角同術前相比,有明顯改善(P<0.05)。并且,實驗組改善情況要遠遠后優于參照組(P<0.05)。詳見表2。

骨質疏松癥發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骨微結構受損、骨密度等,致使骨脆性加大,進而引發全身性骨病,而患有骨質疏松癥的患者,有可能會病發椎體壓縮骨折。相關文獻表明,利用經皮椎體成形術,對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患者進行治療,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可以有效提升椎體高度,使患者的術后疼痛得到緩解,屬于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具有推廣價值。本文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和手術時間、骨水泥用量均要好于參照組(p<0.05);實驗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實驗組改善情況更優,與參照組相比皆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新鮮時期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療效更甚,能夠切實減少并發癥,改善臨床預后,是一種理想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