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歧
摘 ? ?要:林業造林更新工作是促進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所以在注重林業經濟發展的同時,應結合現狀,切實加強技術措施的應用,尤其是應加強對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才能更好地實現林業經濟與營林造林的和諧發展。本文探討了林業造林更新的現狀及管理措施。
關鍵詞:林業;造林更新;現狀;管理措施
1 ?前言
由于人們對木材的市場需求量很大,過度或不正當的采伐樹木造成我國森林逐漸減少,但只要經過人們幾年的培育和種植,我國的森林資源產量也在不斷增加,不僅可以供國內使用,還可以出口,并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生態平衡,更新造林工作需要我國不斷更新和完善。
2 ?分析林業造林更新現狀
2.1 ?需求量增加但森林資源匱乏
經濟的快速發展提升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其對紙制品、家具等生活物品的需求日益上升,加之一些建筑、裝修企業不斷興起,以致對林木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市場上常常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同時,需求量的增加也使得我國森林資源不合理開發等現象頻發,嚴重影響了我國生態環境。
2.2 ?資金投入量較少
目前,我國逐漸加強了林業造林更新的建設工作,資金投入量也相對增加。但從實際的造林更新總體狀況來看,實際所需成本與資金投入不成正比,資金的投入量依然較少,制約著我國造林工作的開展。
2.3 ?工作人員的技術不夠高
在進行造林更新過程中,進行人工造林技術是最常見的方式之一,在進行人工造林工作中,出現了部分地區在人工造林工作中不規范的操作過多,就不能夠高效率的進行工作,難以提高林業更新的效果。還有一部分的設計人員在進行人工造林的設計時,沒有從專業的角度進行考慮,這樣的設計是十分不規范的,同時在檢查驗收工作中,這一環節的操作也存在著不認真的態度,所以急需重視人員工作的質量。
2.4 ?整體規劃缺乏合理性
林業造林更新是一項系統化的建設工程,需要根據種植地的條件狀況、樹種的類型等統籌規劃,才能提升造林質量。但由于我國部分地區在開展工作前,存在著整體設計和規劃不合理的現象,加之相關部門監管力度不夠,使得造林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3 ?林業造林更新的管理措施
3.1 ?培育優良種苗
我國的造林工作起步比較晚,加上人為破壞比較嚴重,我國的林木資源呈現下降的趨勢,“三北”防護林體系的提出使我國造林工程提到了一個全新的層次,在造林工作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國家應加大科技資金的投入,實施科學的造林更新,使用符合現代林業發展需求的科學方法,提高樹木的質量。另外,選木作為造林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最重要的就是根據造林當地的氣候以及氣溫以及土質等環境選擇適合栽種的苗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新技術和新品種和實用技術的組裝配套推廣,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效和人工林建設的科技含量,這既是一個客觀的原因,也是關系到苗木管理水平的衡量指標。豐富和充實森林生態系統及景觀的完整性和多樣性,構建起多樹種“多層次”“復合式”“高效益”的人工林體系,使森林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
3.2 ?合理選擇時間
造林更新時間選擇有利于苗木成活率,提高造林更新效果。根據不同樹種栽植特點,選擇適合時間栽植。一般植樹造林選在春天進行,這樣做是因為樹苗在進行冬季生長后,春季樹木在溫度、陽光作用下生長快,有利于樹木發育。選擇在春季樹苗生長快,根部發育快,扎根效果好,樹葉光合作用快,成活率高。也有在夏季、秋季、冬季進行造林更新,而在這些時間段造林要準備的比較多,春季造林效率較高。
3.3 ?適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我國政府在重視林業造林更新的同時,還應依據實際需求,適當加大對該項工作的支持力度。首先,應針對我國人工造林現狀進行調查,并合理地調整國家的投資標準,以給予不同程度的資金支持。其次,應實施相應的政策支持,鼓勵更多的企業以不同的形式如承租等參與到林業建設中來,進而確保林業造林更新工作能夠持續進行,以形成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共同發展的局面,促進我國的發展。
3.4 ?加強林區保護
對于林區的保護,最重要的是提高民眾對樹林生態系統功能的認識,強化人類生存環境意識,此外還要做好以下工作:健全林區法制、加強林業管理;嚴格控制林區的采伐計劃;營造農田防護林,加速平原綠化;禁止外來人員隨意進入林區破壞砍伐樹木;設置攔網隔離出剛栽植的樹木。冬天的時候可以對樹木進行涂白。因為樹木涂白是冬季樹木養護管理的一項重點工作,它能防止病蟲害在樹干上越冬,增強植物抗凍防寒的能力。為保質保量完成樹木涂白養護工作,要采用生石灰、鹽以及硫磺,經過科學配比調制出石硫合劑,嚴格遵守高度控制在離地1.2m的標準,保持整齊劃一的涂白效果,對冬季的樹木起到保護作用。
3.5 ?注重周邊環境保護
一片林地,一片森林,其中都蘊含著豐富的資源,有奇珍異獸。有稀有植被,而在進行植造林時,對這些動物和植物亦應予以保護。其一,植樹造林時,不要侵占和破壞野生動物的存環境,盡可能避開他們棲息的各種保護區;其二,植樹造林時,要注意保護植被,可沿等高線栽植樹木或設立植被隔離帶。對于巖石裸露不能植樹的地段,必須保留自然植被;其三,植樹造林時,要注意盡可能地保留林地原有的天然闊葉林,原生闊葉林及珍稀的植物,不能破壞造林地周圍的天然次生林,不能用煉山的方式清理林地,不能為發展人工林而砍伐或變相砍伐有保留價值的天然林。
3.6 ?合理應用林業更新造林的技術措施
第一,播種造林法,這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播種種子進行造林。這一方法對地形的要求比較高,主要是在相對平坦的地面進行播種,播種成本不是很高。應用這種播種方式時,后期必須要嚴格進行施工管理。通常這種方法主要應用于水分充足的地區,主要適用于一些邊遠地區。
第二,植苗造林法,也被稱為栽植造林法。這種方法主要是把一些根系完整的苗木作為原材料在林地進行種植。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抵抗自然環境的影響,林木成活率很高,對于播造林地的要求也不高。但是,這種方法對于種植技術有很高的要求,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很多苗木會被破壞,所以在造林之前要充分考慮這些問題。造林之前要先培育種子,以提高林木的成活率。這一方法對自然條件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在實際的更新造林過程中應用比較廣泛。
第三,分殖造林法,即利用一些樹木的營養器官進行種植。采用這種方法有利于節約育苗的成本和時間,并且林木的成活率也很高,有利于幼樹快速成長。但是,這種方法對自然環境有極高的要求,不同的樹種應用這一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3.7 ?樹立良好的更造混交林思想
各地具體在造林的實踐中,針對混交林應當予以更多的關注。對于更造混交林的造林模式應當進行全面的采納,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用來栽植的樹種,然后完成相應的混交處理。由此可見,更造混交林的做法有助于平衡土壤中的養分,對于整個的造林空間也進行了充分利用。目前的狀態下,各地已開始嘗試構建耐陰性的混交林,此種類型的混交林整體上具備更強的適應性,同時也在最大限度內改善了造林效益。在栽植混交林的基礎上,針對土壤養分就能予以全面利用。
總之,開展林業造林更新工作不但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我國當前森林資源的破壞程度,而且還能對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一定的助力,有效改善了現階段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 汪光祿,張維.林業造林更新的現狀及管理措施[J].江西農業,2017(23).
[2] 夏鵬.造林更新對生態恢復的影響[J].黑龍江科學,2015(11).
[3] 高山.遼寧朝陽縣造林更新現狀分析及改進的對策與措施[J].綠色科技,2016(17).
[4] 曹艷翠.林木培育與造林更新研究[J].鄉村科技,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