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欣 薛翌平 王俊 王雨
【關鍵詞】術后復蘇;應激反應;保溫護理;全身麻醉
圍手術期常見的一種并發癥為低體溫,開放體腔時間長、身體暴露時間長、術中沖洗液溫度低、手術室溫度低等均可引發該病癥。患者手術過程中出現體溫低不僅會延長蘇醒時間,還給預后及手術治療效果造成不良影響。本研究選取于院接受全身麻醉患者,對其實施保溫護理,探究該護理措施給術后應激與術后復蘇的影響,現具體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我院接受全身麻醉患者94例,按照數字隨機法分為試驗組47例與參照組47例。其中試驗組男27例,女20例,年齡22-69歲,平均年齡(47.21±8.38)歲。參照組男26例,女21例,年齡22-71歲,平均年齡(48.44±8.5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內容包括用毛毯覆蓋患者手術區外部位,提高手術室溫度等。試驗組在此基礎上實施保溫護理,具體內容如下:其一,術前1h,對手術臺進行加熱,使用毛毯覆蓋,手術期間嚴密監測患者體溫,若體溫超過37.5℃,及時將電熱毯關閉。其二,縮短手術時間,盡快完成消毒操作,以縮短患者手術區外部位暴露時間。其三,加熱輸入血液與液體,輸液前將沖洗液放置于保溫箱,調控沖洗液溫度為42℃,利用電子加熱器將血液體溫加熱至37℃,其四,依據手術季節,做好保溫護理。如在冬季手術患者要加蓋厚棉被等。
1.3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去甲腎上腺素(NE)、C反應蛋白(CRP)及腎上腺素(AD)指標進行記錄觀察,并記錄PACU停留時間、完全清醒時間及氣管插管拔管時間進行對比分析。
1.4統計學分析所有研究數據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應激反應指標對比分析試驗組去甲腎上腺素(NE)、c反應蛋白(CRP)及腎上腺素(AD)顯著優于參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術后復蘇對比分析試驗組PACU停留時間、完全清醒時間及氣管插管拔管時間顯著優于參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術中出現低體溫病癥后,會增加機體耗氧量,影響心臟正常功能,甚至引發心率失常、心肌缺血等諸多病癥。
本研究對于全身麻醉患者實施保溫護理,且保溫護理貫穿于整個手術過程,術前對手術室溫度進行調控,提高手術臺溫度;術中對沖洗液及血液進行加溫處理,確保患者體溫維持穩定,術后及時為患者蓋毛毯,盡最大限度防止溫度散失。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去甲腎上腺素(NE)、C反應蛋白(CRP)及腎上腺素(AD)顯著優于參照組,表明保溫具體可減少術中應急反應發生。就術后復蘇方面來看,試驗組PACU停留時間、完全清醒時間及氣管插管拔管時間顯著優于參照組,結果表明體溫護理有利于患者術后蘇醒。
綜上所述,全身麻醉患者實施保溫護理,可有效減少術中應急反應發生率,術后利于患者蘇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