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淼
【關鍵詞】慢阻肺;呼吸衰竭;舒適護理;生活質量;血氧飽和度
慢阻肺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于臨床較為多發的呼吸疾病。隨著病情的發展,易出現較多并發癥,其中呼吸衰竭是較為常見的一類,影響人體肺部的通、換氣功能,給患者的身體健康形成嚴重威脅m。現階段臨床針對該疾病普遍采用無創呼吸機通氣治療,但由于病情嚴重治療難度較大,預后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在治療中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本文將對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應用舒適護理的效果展開討論,具體內容如下。
1.1研究對象以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118例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檢查均確診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同時排除并有嚴重腎臟疾病、惡性腫瘤、精神異常、認知障礙等情況。根據入院編號將其隨機分成兩個組別各59例,其中對照組男38例,女性21例,年齡44~72歲,平均年齡(57.4±2.7)歲;實驗組男36例,女23例,年齡43~73歲,平均年齡(58.1±2.3)歲。所有患者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協議書,兩組患者對比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備可比性。
1.2方法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包括基礎的衛生護理、飲食指導、疾病知識講解、用藥護理等。實驗組患者接受舒適護理,具體為①入院階段主動向患者介紹病房環境,消除陌生感,與患者之間保持良好溝通關系。按時打掃病房,保證干凈整潔,打開窗戶促進空氣流通,減少無關人員流動,保證安靜舒適的休息環境。患者治療期間協助擺放舒適的體位,促進呼吸暢通②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療中易發生較多并發癥,影響身體康復,常見的包括壓瘡、肺部感染等。護理人員應加強病房巡視,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③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結合飲食習慣合理制定飲食計劃,多攝入易消化、高纖維食物,盡量避免食用刺激、辛辣、生冷等食物。保證每天達到標準蛋白質含量,適當進行微量元素和電解質的補充。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氧飽和度以及動脈血氧分壓等臨床指標變化情況。調查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從軀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總生活質量五方面進行統計,分值越高表明情況越好。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1.0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1臨床指標對比對照組血氧飽和度指標為(82.4±3.8)%,動脈血氧分壓指標為(71.2±4.8)mmHg;實驗組血氧飽和度指標為(95.7±3.2)%,動脈血氧分壓指標為(85.4±5.3)mmHg;兩組數據差異較大(P<0.05)。
2.2生活質量對比具體見表1。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發展較快,并伴有黏膜水腫、支氣管平滑肌痙攣以及呼吸道黏液增多等癥狀,會進一步加重病情,同時人體血氧飽和度以及動脈血氧分壓等指標降低。該疾病嚴重阻礙患者呼吸功能,影響正常生活,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并且死亡率較高,給患者生理和心理帶來雙重負擔。目前無創通氣治療可有效改善疾病癥狀,臨床發現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實施合理的護理措施可進一步提升預后效果。常規護理更注重疾病方面的護理,缺乏考慮患者的舒適體驗,效果不理想。舒適護理以患者為中心,結合實際需求給予全方位細致護理,患者接受舒適護理體驗后,更加配合護理工作開展,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加快身體康復。從本次研究結果看出,實驗組血氧飽和度以及動脈血氧分壓水平高于對照組,說明舒適護理可有效改善相關臨床指標,進一步提升治療效果。同時實驗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結果也證實了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應用舒適護理效果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對比常規護理具有明顯優勢。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應用于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各項臨床指標得到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提升,效果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