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躍
【關鍵詞】基礎護理教學;臨床帶教統一操作標準;教學實踐
在我國醫療事業發展歷程中,高水平的護理工作質量,能夠有效輔助醫生治療工作,為患者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增強醫療服務滿意度。在醫療教育體系中,基礎護理教學是一門實踐性、服務性、創新性較強的專業,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育,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理論教學運用到實踐教學中。而臨床帶教統一操作標準的教學實踐模式的提出,為基礎護理教學改革提供契機,不僅豐富學生專業化知識,更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育。因此,研究基礎護理教學與臨床帶教統一操作標準的教學實踐十分重要,不僅是學生未來發展、就業的需要,更是基礎護理教學改革的需要。
(一)師資力量薄弱教師身為教育教學開展的組織者,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領者,教師綜合素養高低與教育教學開展效度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從當前基礎護理教學現狀來看,教師臨床實踐能力不強,影響到基礎護理教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臨床實踐能力不強,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中,實踐教學組織能力缺乏,導致學生實踐能力培育不佳,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二)教學模式單一素質教育理念實施很長時間了,但由于傳統教育理念根深蒂固,部分教師教育觀念還沒有及時轉變,在基礎護理教學中,采取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影響到學生學習效度。與此同時,在基礎護理教學中,教師重視理論教育的開展,忽視實踐與理論教學融合教育模式,導致基礎護理教學與臨床實踐存在脫離現象,影響到人才培育質量。
(一)轉變教學觀念,重視教師職業能力的提升在基礎護理教學與臨床帶教統一操作標準的教學實踐模式研究過程中,需要轉變教師教學觀念,樹立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尊重學生主體性、差異性,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開展有效的護理教育教學活動,實現基礎護理教學與臨床帶教統一操作標準的教學實踐模式的銜接,進而培育學生高超的護理實踐能力。首先,學校應加強引領作用,弘揚護理理論教學與實踐臨床教學銜接的重要性,轉變教師的授課理念,增強教師臨床授課能力。其次,開展針對性的培訓工作,提升教師專業化能力與職業化素養,使教師更好的為學生開展基礎護理教學工作。例如:在培訓工作開展中,立足于崗位工作模式,構建培訓方案,讓教師能夠實時了解崗位工作模式,調整教學安排,重視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育。最后,學校借助校企合作模式,培育“雙師型”教師,促進教師臨床實踐能力的提升,使教師為學生開展有效的基礎護理教學工作。例如:學校應與附近醫院形成合作關系,為學生、教師實訓提供平臺,引領教師借助寒暑假時間融入到企業一線工作中,以此提升自身臨床教育能力。
(二)創新教學方法,重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銜接基礎護理教學的重心在于課堂教學模式,因此,在基礎護理教學中,教師應改變以往單一的授課模式,重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實現護理教學的臨床帶教統一操作標準的教學實踐模式,為學生提供臨床展示平臺,引領學生將所學更好的運用到臨床實踐中。與此同時,教師在授課中,應立足于學生發展需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醫院護理工作模式,開展適合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增強學生動手動腦實踐能力。例如:在基礎護理教學中,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教師應改變灌輸式教學方法,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展示圖文并茂的教學視頻,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快速融入到教學中,之后,借助環境感染效度,依托于崗位工作形式,營造良好的護理臨床工作環境,帶動學生參與興趣,以問題為導向,諸如融入臨床實踐案例,引領學生分析、思考案例,增強學生教學體驗能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中,解決問題,培育學生分析、思考、解決問題能力,進而為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育奠定基礎。
(三)有效運用網絡資源,促進實訓教學活動的開展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網絡教育資源的生成,不僅為教育教學開展提供契機,更為實訓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機遇。一方面,在基礎護理教學中,依托于互聯網平臺,開展線上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對護理理論知識的進一步學習與掌握。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開展實踐、體驗性教學活動,引領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使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理解、掌握知識。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臨床實踐工作情境,帶動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教師發揮引領作用,規劃學生護理工作模式,增強學生操作的規范性、科學性,進而培育學生職業化能力與素養。與此同時,學校根據專業發展趨勢,在校企合作開展過程中,依托于崗位工作形式,構建實訓基地,為學生實踐能力培育提供平臺。
綜上所述,在基礎護理教學中,實現臨床帶教統一操作標準的教學實踐模式,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一種變革,不僅豐富學生護理知識,更提升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為學生今后就業奠定基礎。因此,在基礎護理教學中,以臨床帶教統一操作標準的教學實踐模式為導向,尊重學生主體性,根據學生發展需要,開展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而培育學生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