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瑤瑤
摘 要:當前我國大力提倡誠信經營,民眾對于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的聲音愈來愈高,但是這不是一件容易事,它社會中的各類主體的共同努力。隨著信用經濟時代的到來,信用交易在商事中的使用指數型增長,商事主體在接收它所帶來的巨大利益的同時也面臨巨大的信用風險。商事信用缺失是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運行過程中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而究其原因,應該就是我國民商信用法律制度不完善的原因吧。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建立一個完備的民商信用法律制度,從而完善懲戒制度,促進經濟的持續(xù)友好發(fā)展。
關鍵詞:民商法;商事信用;策略
商事信用主要指的是在市場交易的過程中,社會公眾對主體的積極評價和心理依賴程度,對商事主體的誠信記錄,總的來說,是一種社會評價。對于商事主體而言,商事信用是一種專屬的財產。然而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中,存在一些商事主體利用合同欺騙、假冒偽劣等卑劣手段片面的追求個體利益,多次出現了商事信用缺失的情況,這不僅對于商事主體的持續(xù)性發(fā)展有害,還反面影響了社會風氣。而現在想僅僅依靠僅有的輿論譴責或者倫理關系是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所以,健全民商信用法律制度迫在眉睫。
一、建立信用權制度
信用權力化指的是在立法中,明確指出信用權的民商事權利,這對于建立信用法律體系至關重要。
(一)明確信用權的限制范圍
要想構建信用權體系首先就需要確定信用權的限制范圍,一般來說,有三個權利:信用支配、信用維持及信用保護。信用支配指的是商事主體應該依法占有、使用以及獲益其信用利益;信用維持指的是商事主體通過誠信行為維持或提高它的可信度;信用保護指的是商事主體的信用被侵害時,可以獲得補償。
(二)規(guī)定信用權的保護
為了能夠更方便的使用信用權,需要建立完整的補償體系。首先,可以講信用權保護加入侵權責任法中,支出信用補償的合法性。并且從多個方面完善補償體系,例如可以包含保護對象,侵權分類,補償范圍,補償規(guī)則等。使得雙方在遇到任何問題時可以快速解決問題。
二、構建經營資格審查制度
我國市場中設立了商事等級制度,主要是為了明確商事主體的等級標準,讓企業(yè)公布有效信息,確保公示信息的真實性和完備性,從而保證第三方的利益。最近幾年來,國家更加是降低了準入門檻,所以,這就使得我們更應該加強經營資格審查和監(jiān)管商事主體。通過審就可以實際評估商業(yè)主體的信用能力,最主要是登記結果,方便隨時復查,這樣就可以消除商事交易的潛在危害,從而保證良好的交易秩序。
三、構建信息披露制度
(一)建立商事信息共享系統
首先我們需要提高商事信用信息的公開性,在實際情況中,專業(yè)部門雖然可以審查,公示商事主體的信息,但是也會產生巨大花費,同時,由于信息系統的非公開性,其他的非專業(yè)人員要想了解商事信息是很難的,很有可能被一些非法的僥幸存在的公司欺騙。所以,相關立法應該明確信息的公開性,讓一般的想要了解相關信息的人也可以有途徑了解。
(二)規(guī)范經濟披露操作
在商事立法中應該明確規(guī)范信息披露的操作準則:首先要注意在合適的時間內實行信息披露。舉個例子,我們應該明確重大經營變動的時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交易對象的權益;其次就是要注意經濟披露的實用性,明確告知商事主體需要公開的信息,避免侵害公司的隱私權;最后就是要嚴格設立審查和監(jiān)督制度,切實追究沒有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商事主體的責任。
四、建立商事信用評價等級制度
商事信用評價等級制度的建立對于有效管理整個行業(yè)內商事主體的信用有重要作用,但是也需要注意下面幾點:首先要確保評價單位的不偏不倚,盡量避免私營評價機構橫行,一面造成整個評價行業(yè)的衰敗。其次要注意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對于評價單位的技術能力要進行檢測,工作人員的業(yè)務能力也要定期審核;還有就是制定不同的評價指標,保證評價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最后就是要建立專門的專家團隊對評價結果進行討論并確定信用等級,然后在合理的時間段內進行公布,中途如果發(fā)生任何變動要及時更正,保證信用等級的時效性。
五、建立失信懲戒和守信鼓勵制度
建立健全失信懲戒和守信激勵制度有助于規(guī)范當前的市場交易,但是該制度的建立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市場各行業(yè)、政府的共同努力。就拿針對人身健康的行業(yè)以及社會公共利益來說,相關立法應該特別指出,利用懲罰性賠償原則,完善失信懲戒平臺建設;加強信用教育,弘揚誠信文化,提高違法成本,明確市場主體失信的經濟法責任;健全市場主體失信后的隱私保護和信用修復機制;這樣在某種程度上一定可以降低相關方面的失信概率。另外,行業(yè)內部可以設立一個公示平臺,用來公示嚴重失信或者違法違規(guī)的商事主體,提醒該商事主體自己注意改正并且警示其他的商業(yè)主體繼續(xù)誠信經營,同時,也可以整理出信用較高的,提出表揚,鼓勵其他商事主體向其學習,讓商事主體開始重視信用。
六、結束語
長期以來,國家和社會對商事領域內的失信事件都極為關注,例如“瘦肉精事 件”、“三鹿毒奶粉事件”、“大眾尾氣門事件”等等,這些事件對我們的社會造成了極大地負面影響。究其原因,是商事主體自身不重視商事信用、商事道德而片面追求經濟利益造成的。在一批失信企業(yè)倒下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些守法經營、堅守信用的企業(yè)因遭到外部惡意侵犯使得自身信用降低而難以享受到應有的待遇甚至面臨生死危機的情況。良好的信用是社會和經濟平穩(wěn)運行的根本保障,是市場經濟有序化的前提條件,所以建立和維護商事信用迫在眉睫,而究起方法則是要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明確相關主體的權利和義務,規(guī)范管理商事信用行為,從而進一步規(guī)范我國市場競爭環(huán)境,推動社會主義法治進程。
參考文獻:
[1]顧玚.市場主體失信懲戒制度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8.
[2]王愛云.構建我國個人征信體系的法律思考[D].湖南師范大學,2009.
[3]程夢蛟.論商事信用權的法律保護[D].甘肅政法學院,2018.
[4]沈恬.論商事信用權及其法律保護[D].華東政法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