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著眼于學界在醫患關系雙方處理的沖突,首先對消費者、經營者概念進行剖析,基于消費關系不符這一起點,從法律關系主體和生活消費概念兩方面進行剖析,最終認為醫患關系不應適用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關鍵詞:消費者;經營者;醫患關系
一、引言
學界在“醫患關系”尤其是患者是否為消費者?醫患關系是否為消費關系?醫患法律關系是否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問題一直未達成一致。毫無疑問,爭議的焦點隨著主體利益而搖擺,學理界和實務界圍繞自己立場,態度不一。按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法),法律制定者試圖制定出權利上的“買方市場”,即為消費者傾斜性保護法。消費者的權利高于普通的民事權利。在市場中,如果一個購買者被認為是消費者,這對于交易雙方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一方面,購買者在交易中可以受到特殊保護,享有許多在“合同自由”或者“當事人意思自治”條件下不可能得到的權利;另一方面,隨著對消費者的特殊保護,經營者得承擔更大的法律責任。此外,因為消費者受到了特殊保護,經營者也不得通過“格式合同”或者“店堂告示”等方式減免其因保護消費者利益而應當承擔的相應責任。若把“醫患關系”定為消費者,則醫院方理應為經營者,也意即承擔更大的責任與更多的風險。眾所周知,消費者的安全權和知情權是重要的消費者權利,但是2013年新修的《消法》在眾多條款中并沒把醫院納入其中。
二、消費者、經營者概念剖析
何謂法律意義上的消費者和經營者?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并沒有關于消費者和經
營者的概念定義。該法僅在總則第2條規定“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备鶕H經驗和中國國情,我們可以做如下總結:(1)消費者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2)消費者進行“生活消費”;(3)消費者購買、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務由經營者提供。基于此,筆者認為“醫患關系”并不屬于“消費者-經營者”之范疇,遂不應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三、“消費者-經營者概念之否定”
1.法律關系的主體不合理
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險、公立醫院等公共政策的存在使醫患雙方不具備《消法》中的消費者和經營者特征。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為例,其采用“統賬結合”模式,即分別設立社會統籌基金和個人賬號基金。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強制繳納,只要是參保人員到基本醫療保險的定點醫療機構就醫、購藥,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準的范圍和給付標準,就可以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以江西省為例,在江西省社會保險管理中心公布的《江西省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范圍和支付標準(試行)》中,共5164個項目,4269個項目可以享受醫保支付,占了絕大部分。發達省份甚至已經全面推開大病保險制度,習近平同志也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大病保險制度”?!搬t?!钡墓嫘允沟孟硎茚t保福利的患者無法符合《消法》對消費者的定義。經營者為消費者提供其生產、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務,從事經營活動的目的主要是營利。按照《民法總則》上關于法人分類的理論,經營者的營利性特征是其設定宗旨或目的的營利性。在我國醫療機構的設立宗旨是“救死扶傷,防病治病,為公民的健康服務”,其宗旨與經營者的營利性有著本質的區別。它們大多為民法總則中非營利法人中的事業單位法人。事實上也是如此,在我國尖端的醫療科技全數集中于公立醫院,而公立醫院其設立初衷就不是以營利性為目的,帶有強烈的社會福利特色。而這些公辦醫院才是廣大百姓的首選。加上“醫?!闭吒記_淡了醫療機構的營利特點,使得醫療機構大部分不符合經營者的定位,在鄭某訴江蘇某醫院醫療服務合同糾紛案中,人民法院認定省 衛生廳提供的證據,認為某醫院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機構,不屬于經營者,其向社會提供的是公共醫療衛生服務,不是商業服務,不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生活消費”行為之不符
生活消費是人們在生存發展中對生產資料的消耗,與生產消費相對應。而也只有消費者是為“生活消費”而產生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其權益才真正契合《消法》,才能受到該法的保護?!吧钕M”為日常維系人生存之需要,具有的是日常性?;颊咭虿〗邮茚t療機構的診療服務,不是日常生活消費。根據 2016 年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6年居民到醫療衛生機構平均就診5.8次,居民不希望也不愿意把醫院當作常去之地,因此醫院不具備日常性這一表征,。“生活消費”還具有生活性?!吧钕M”還具有生活性。但醫患之間不 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簡單生活性交易,醫患關系產生的前提是患者的疾病需要到醫院進 行治療,二者是以生命健康為代價建立起來的高度協作信任關系,是用以保障生命權、身體 權、健康權的重要手段,傾入的不僅僅是高端的醫療科技,已經超越了一般的“生活消費” 的范疇,豈能用簡單的《消法》來制約?
四、總結
對醫患關系是否適用于《消法》,首先應該從二者關系契合消費者、經營者這一起點來研討,而不是簡單的套用消費者傾斜理論?!断ā窞楸Wo弱者之法,但保護弱者之法非《消法》一部。
參考文獻:
[1]王曉曄.經濟法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2]李昌麒.經濟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
[3]強美英.關于醫療服務選擇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思考[J].法律適用,2010(5).
[4]于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中的幾大誤區[J].法學雜志,2001,(1).
[5]屈茂輝,胡薔薇.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調整范圍的修正[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2).
作者簡介: 陳?。?993-),江蘇泗洪人,南昌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