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國
隨著時代的發展,初中地理學科由原來的開卷考試,到現在的八年級參加中考,由原來的30分改為60分記入中考成績。因此,如何做好地理、生物的中考備考既是客觀現實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更是學生為考上高中打下良好基礎的需要。
第一、地生納入中考,師生提高認識
我認為,地理、生物科作為中考科目是一件好事。因為中考,任課老師才得到各級領導以及學生們的關注,在學生心目中地理、生物教師已經不是副科教師了,走在校園,校領導、老師也會對我們刮目相看;教務處安排課的時候也可以把的地理生物放在上午甚至是一二節了;教室里學生上課認真聽、書認真看、作業也認真做了。所有這些,地理生物老師應該感到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更有信心花大力氣搞好教學。
第二、打造聲勢,制造氛圍
學校把八年級的地理生物中考和九年級的中考一樣重視,在中考的誓師大會上,地理生物科的全體師生也上臺作熱忱洋溢的發言和做莊嚴的宣誓,這樣給學生創造一種氛圍,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體現學校領導的重視對八年級的學生召開中考動員會,執行行政領導分管掛班制,學校領導、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一起隨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每班建立家校聯系的微信群,讓家長也來關注學校地理、生物的備考工作。
第三、發揮團隊作用,形成備考合力
學校成立了地理、生物教研組,地理生物老師集體備課很有必要。因為地理、生物中考兩科合卷,各占30分,總分為60分,這兩科如果只有一科成績好而另一科拖了后退那也是不行的,兩科教師只有相互配合,共同發展、共同進步才可以。最好的辦法是每次測試、模擬成績把同一學生的兩科成績拿來對照、分析,哪個學生地理或者生物成績拖后腿了馬上采取跟家長聯系、找學生談話、教師對個別學生有針對對性輔導等多種措施進行補救。
第四、合理安排時間,做到心中有數
地理、生物科每周只有兩節課,要備戰這兩科中考,相對來講時間緊任務重。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系統地復習好這兩科就要求師生合理安排時間。按正常的進度,地理生物要到四月中旬的期中考試時才把課程上完,也就是說段考之前地理、生物科還在上課,只能到段考過后才著手復習。本人是地理教師,在這里就地理科復習來講,具體安排分為以下3步:
1、先來一次模擬考試,沒有復習,看學生個人平時知識積累情況。
2、段考過后,用兩周時間復習世界地理,用一周的時間復習中國地理(因為段考前剛學完八下),用一周時間補充本土地理。復習方法是:(1)有選擇地網上下載微課,按課本內容每節選一個微課來看,一節課可以瀏覽四到五個微課。學生邊看微課邊對照課本復習,相當于把課本過一遍。(2)列出各章節的主要知識點,對照課本把課本瀏覽一遍。先熟悉課本及做好課本練習是復習地理重要的第一步。
3、歸納初中地理知識點,綜合復習。教師要幫學生歸納好初中階段地理的知識點,找出重點和難點及分析之間的相互聯系。
對于測試、模擬考試得到的成績,任課教師要預見性,因為之前還沒系統復習,第一、二次模擬考試學生成績不理想,這是正常現象,恰好就是我們要引導學生著手復習的切入點。隨著往后測試的成績將會提高而發現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多,如何應對也是個關鍵問題。一般地理教師任教的班級較多,試卷多,工作量大,每次的試卷不可能都能夠詳細改閱。但既要了解學生哪些內容還沒掌握,又要讓學生懂得自己錯了哪里,有效的方法是測試只收答題卡而不收試卷,試卷留給學生自己復習,答題卡給不同班學生交叉改并登好成績上交給老師,學生很看中測試的成績的,這個工作要做好。老師重視了學生才會重視。一些典型的、學生錯的比較多的問題教師一定要拿來集中講解,其他的給答案讓學生自己對照。要求學生自己把錯的地方改了之后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教師抽查提問、檢查學生修改之后的理解情況。學生測試成績可分為連續優秀、進步和退步三個檔次用不同的顏色在全班展示,前幾次在微信群里發讓給家長知道,讓家長幫我們鼓勵和督促學生復習。到后面為了不打擊那些已經努力了但成績還是提高不上來的那些學生的積極性、考慮家長的感受,就只展示那些連續優秀的和進步較大的學生的成績就可以了。等到距離中考還有兩周的時候,不測試也不要講解,讓學生自己整理個人思路,對照要求檢查個人對知識掌握情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不提倡學生鉆牛角尖)。距離中考還有一周的時候禁止學生解題、看資料了。這是放松的一周,告訴學生,其實中考是檢查基礎知識的,題目不會很難,比我們平常的測試、模擬題目要容易多。給一套往年的中考題給他們看一遍,告訴他們一些關于中考答題卡的注意事項和要求,寫字要規范、不寫到格子外、不寫錯別字等。
第五、關注學困學生,促進共同進步
“十根手指不一樣長”,這話說的一點沒錯,每個班都有“不管你們怎樣吹的天花亂墜,我就是不理你!”作業不做、每次測試得幾分的這樣幾個學生,我們把他們稱作“學困生”。針對這樣的學生我們一定別出心裁地采取一些新意。我曾試過一次,把我校這一屆所謂的 “學困生”二十八位召集到多媒體教室,開始不敢說給他們補課,說帶他們玩游戲。先一筆畫出世界大洲輪廓圖給他們看,然后要求他們跟著畫,5、6分鐘過后他們畫出來了,隔幾分鐘我要他們默畫出來,然后記下各大洲的名字。按照“小小為東,大大為西”的理論劃分東西半球他們老是不會,我只告訴他們,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在東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只要看見這些洲你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就可以知道是什么半球了,這個辦法可真見效。三十分鐘過后,他們大部分都能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簡圖而且還能說出各大洲的名字和位置,這下我的計劃完成了。等到第二次我再召集這二十八位“學困生”的時候,我發現多了五位,這五位同學聽說地理老師的游戲好玩自己要求來參加,我接收了。變出許多花樣玩著不同的游戲,等玩到中國地理部分的時候,我網上下載由“小蘋果”改編的“大中國”歌曲教他們記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的位置,讓他們分組、分聲部來唱,對照地圖邊唱邊點,等他們會唱的時候,各省的位置也記得了。
總之,社會在不斷進步和發展,我們教師的教育方法也要不斷更新,除了要有責任心還要有新的點子和技巧才行。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中考是一個過程,培養學習能力、學會運用知識是我們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