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霞,韓 櫻,,劉志燕 (貴州醫科大學:護理學院,附屬醫院,貴州 貴陽 55000)
《急危重癥護理學》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及時效性[1]。傳統教學模式非常注重學科的實用性,但卻忽略了時效性。網絡課程成為目前國內外眾多高校的研究熱點,網絡課程可以滿足學生能夠在第一時間接觸到最新醫療資源的學習需求,滿足教與學及時互動的教學需求,滿足信息化的時代需求[2-3]。本研究的主要是探討《急危重癥護理學》網絡課程在護理本科生中的應用效果。
1.1 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為貴州醫科大學護理學院的學生。對照組為貴州醫科大學護理學院2012級131名護理本科生;實驗組為2013級260名護理本科生。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授課模式,包括理論授課及實驗授課。實驗組是以對照組為基礎的授課模式下輔以網絡課程。網絡課程的具體內容包括:第一步:構建網絡學習平臺。第二步:建設網絡平臺資源,實現師生隨實時互動。第三步:學生參與網絡課程學習的督促及管理。
(1)網絡教學資源的建設及完善:主要資源包括課程介紹、教學、課件、教學日歷、教師信息、教學材料。
(2)保持互動:通過課程通知、課程問卷、教學郵箱環節,及時將最新消息分享給學生,同時學生也可以及時反饋學習問題。
(3)在線答疑:通過答疑討論環節,學生可以在線提問,老師及時給予答復;學生因某個問題可以通過發帖形式,全體同學及教師均可參與討論。
(4)教師自查:通過教學筆記、課程問卷環節,隨時記錄教學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5)學生自查:通過課程作業、在線測試環節,學生可以對學習內容進行自我檢測。
(6)參考資料:將課程的主要參加資料,如書、文獻、國內外相關網絡資源公布,以便學生主動查找。
(7)教學效果評價:可通過課程問卷,及學生測試的成績等進行綜合評定。
1.2.2 評價指標及測量方法 評價指標:考試成績;學習興趣;授課滿意度。
1.3 研究工具
1.3.1 期末考試試卷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設計期末考試試卷,兩屆學生的考試試卷難易程度系數無統計學差異。
1.3.2 問卷 由研究者自制而成,主要包括學習興趣及授課滿意度等資料(圖1)。
1.4 資料收集方法試卷評分,由兩名教師根據參考答案評分標準同時改卷,如遇得分情況不同,協商后確定最后得分。問卷資料收集:向學生說明問卷目的和意義,獲得同意后,向學生解釋問卷條目,由學生自行填寫。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一般資料、成績采用±s、頻數。

圖1 《急危重癥護理學》網絡課程學習情況調查表
2.1 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實驗組學生的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1)。

表1 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對比
2.2 學生學習興趣實驗組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2)。

表2 學生學習興趣對比
2.3 授課滿意度實驗組學生的授課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3)。

表3 學生授課滿意度對比
2.4 開放式問題通過收集整理,學生使用過本系統后,還對本網絡課程給出了一些建議,提取其中6條比較集中的問題,此外還有少部分同學提出了增加循證護理的建議(表4)。

表4 學生期望能有所改進的網絡課程內容
3.1 網絡課程輔助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網絡課程與課堂教學同步進行,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4]。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有些難點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詳細講解,需要學生課后花時間進行消化,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課程學習解決此問題[5]。網絡學習成績同時也納入期末考試考核,以更加直接的激勵學生的學習態度。通過本次研究發現網絡輔助教學后,學生《急危重癥護理學》的成績得到了明顯的提高。網絡輔助教學可以在課堂之外將重點難點內容再次呈現給學生,學生重復加強知識重點的記憶,進而能夠提高成績。
3.2 網絡課程學習可以增加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網絡課程設計過程中多應用各種易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視頻、網頁內容,充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這提示我們在進行網絡課程建設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從他們的角度出發去設計網絡資源,挖掘多種形式的資源供學生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5]。
3.3 網絡課程可以增強師生互動,提高授課滿意度網絡課程中交流是基礎,包括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等。老師通過對學生學習進行及時的反饋正是與學生間交流的體現[6]。授課教師采用不同時間網絡值班制,保證學生在網絡上提出的問題能夠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學生遇到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可通過電話等方式聯系到教師或網絡管理員。網絡課程的應用,給師生、生生間的交流提供了方便,通過教師答疑、師生討論等,實現師生、生生互動,大大增強了學生網絡課程學習的興趣,同時增強了教師和學生對授課的滿意程度[5]。
3.4 網絡課程建設的建議學生在通過進行了《急危重癥護理學》的網絡課程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時也給出了一些建議。目前網絡課程的教學資源大部分來源于老師授課視頻及互聯網上現存的一些資源,內容與傳統課堂存在重復,形式相對呆板和單一[6],而且缺乏針對性,時間長了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學生提出希望能夠再次提煉上課的重點,能夠在網絡課程中迅速找到重點內容,同時補充老師上課的視頻,學生課后可以通過查看視頻再次回顧上課內容。護理網絡課程資源重復性差,缺乏共享性,多所高校都在建設同一種護理網絡課程,而課程內容也幾乎是大同小異,缺乏高校之間的互動交流[7]。 有調查[8]顯示,學生最希望增加的教學內容包括模擬技能實驗室和模擬病房。本研究中,學生提出可以增加護理查房,通過真實的案例加深對授課內容的理解和應用技巧。同時也建議可否增加日常生活急救技巧,希望將本門課程真正的應用于生活中。這說明學生對網絡課程的需求具有很大的針對性,他們希望通過網絡課程來拓展他們的臨床實踐技能。在網絡課程的考試內容中,學生希望考試結束后,學生在知道自己分數的同時,能夠知道錯在哪里,為什么錯。同時希望考試的內容中可以增加與護士資格證相關的內容。隨著循證醫學的發展,在網絡課程中,可以增加與本課程相關的循證護理內容。
《急危重癥護理學》網絡課程的使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拓展了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加了學生和教師的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效果。在未來課程的不斷改革中,需將學生的建議融入到課程建設中來,更好的提高教與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