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朦

瑪利亞·蒙臺梭利博士認為:敏感期是一種與成長密切相關的現象,并和一定的年齡相適應,只持續一段短暫的時期,需要我們有效地利用起來以促使兒童得到完全的發展。她在書中提出:兒童的敏感主要體現在語言、感覺、秩序、運動和“工作”這五個方面。在幼兒園日常工作中,秩序無疑是最為突出的部分。在幼兒園中,無論是相對規律的生活作息,還是較為嚴格的紀律規則,都給幼兒帶來全新的體驗。此時,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如何幫助幼兒建立秩序感呢?
敏感期作為兒童心理發展的特殊階段,受到兒童發展規律的限制。所以,我們進行教育活動時,要充分尊重兒童的發展規律。大部分幼兒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時,難免會帶有強烈的個人主觀性,對幼兒的個體差異關注較少。當教師的目標與幼兒的偏好產生沖突時,教師若不能及時有效地加以調整,幼兒往往會受到消極影響。因此,在進行幼兒敏感期教育時,我們首先要尊重幼兒,順應幼兒的天性和發展規律。
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兒童可以在環境中進行自我定位。為此,我們在進行幼兒園環境創設的時候,不妨利用環境來引導幼兒,使其形成特定的環境秩序,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大部分幼兒不喜歡雜亂無章的環境,我們可以將環境創設得工整、簡潔。在這種環境下,兒童也會愈發尊重環境,從而有效約束自己的行為,例如:不大喊大叫、不亂扔垃圾或將物品整理妥帖等。在敏感期的特殊作用下,這些良好的習慣會伴隨兒童終身。
除了對環境的外部秩序感之外,兒童也對另外一種秩序具有敏感性一內部秩序感,即兒童對自己身體各個部位的感知,包括各個部位的運動和相對位置。蒙臺梭利博士稱之為兒童的“內部定向”。其實,“內部定向”最常見的體現便是肌肉記憶,如果我們長期有意識地通過移動自己的雙手拿起某樣東西,那么我們就會感知到雙手的移動動作,然后記住并在之后的日子里重復這樣的動作,肌肉記憶便形成了。
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肌肉記憶的運用是顯而易見的,例如,在幼兒的一日三餐中,大部分小班幼兒使用勺子,而在教師的教導下,他們逐漸學會了使用筷子,這便是肌肉記憶的應用。在蒙臺梭利博士“兒童敏感期”相關理論的支持下,我們完全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教育,以幫助幼兒充分發展。
結合兒童對環境的敏感性和“內部定向”能力,我們可以通過訓練兒童的肌肉記憶促使其養成諸多良好習慣。我在教育實踐中發現,大部分剛入園的幼兒都不愛思考,這不利于其思維發展。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環境創設和一些特定動作幫助幼兒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例如,今天的環境與昨天的環境存在差異,不妨讓幼兒一邊摸摸自己的小腦袋,一邊觀察并思考這些差異。長此以往,幼兒就會養成觀察環境和積極思考的習慣,并形成一摸腦袋就進入思考狀態的肌肉記憶。
蒙臺梭利博士在《童年的秘密》一書中還有許多深刻獨到的觀點,值得我們深入研讀并積極運用到幼兒園教育工作中,了解幼兒的發展,尊重幼兒的敏感期,用科學的知識為幼兒創造一個快樂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