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 唐凱
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即幼兒在其發展所能達到的條件下,對自己身心及相關事宜所進行的管理。本文參考了相關文獻,將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界定為:幼兒能夠在不同的場景中主動應用認知及行為策略調節自己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控制不當沖動,積極尋求發展,獲得良好適應的心理品質,具體體現在認知管理、情緒管理、行為管理及人際交往等四個層面。
幼兒期是自我管理能力發展的萌芽時期,尤其是大班幼兒在自我意識、情緒情感、意志力、思維力等方面的發展,為其自我管理能力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大班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是做好班級常規教育的重要體現,也是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迫切需要,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這既符合國家政策文件的要求,又符合教師和家長的期望,同時也是幼兒身心協調發展的內在需求。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社會領域目標中指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庇纱丝梢?,成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要注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和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我們結合幼兒園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的困惑及小學教師的反饋,從幼兒的認知、行為、情緒、人際交往等方面著手,探索大班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以提高幼兒的自律能力和社會適應性,更好地樹立幼兒的行為規范,為幼兒做好入學適應性準備,從而奠定終身發展的基礎。
一、大班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發展現狀
受自身發展的局限性,以及家庭、幼兒園等因素的影響,大班幼兒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集體活動中,幼兒經常因為一些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事情而打斷教師的活動組織,時間觀念和行為管理能力不強;在區域活動中,幼兒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活動,頻繁詢問老師,對區域活動缺乏自主安排的能力;在一日活動的過渡環節,幼兒經常相互追逐打鬧、玩弄區域中的材料等,缺乏規則意識和任務意識;等等。
同時,我們通過采訪小學老師了解到,大部分新生的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能力都較為欠缺。例如:常常忘記下課要去上廁所,不會自己整理書包,傾聽習慣差,上課發言不會先舉手,學習用品到處亂丟,做事拖拉,忘記老師交代的任務,等等。
這讓我們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利用有效的方式方法,讓幼兒學會自主安排和規劃,有序管理自己的各項活動,從而順利地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呢?我們在班級實施了一些策略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大班幼兒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實施策略
(一)發揮環境教育價值,提高自我認知管理意識
為了發展大班幼兒的自我規訓和行為自律性,我們注重提升幼兒的規則意識。我們通過環境的教育價值,以幼兒的視角和讓幼兒參與討論的方式,幫助幼兒從內部思考和控制自己的行為動機,從而形成良好的常規,注重幼兒的主體參與性。教師用圖標法讓幼兒了解相關活動常規要求,按照常規要求完成活動,提高了幼兒自我認知管理的意識。
首先,創設圖文并茂的區域規則制度,明確活動中的規則要求。例如,總卡區、區角名稱及區域規則的制訂,圖文結合的區角材料標志,通過師幼共同商討,以幼兒能夠理解的形式展現,讓幼兒能較好地接受規則,并銘記心中。
其次,建立有序的一日生活環節秩序圖,增強幼兒對自我管理的心理適應。例如,大1班的“我們的一日生活”、大2班的“一天是什么樣的”等,幫助幼兒明確一日生活的活動環節,提高他們的時間意識,加速其自我管理的心理適應。
最后,巧用“我是故事大王”,幫助幼兒樹立自我任務意識。自我任務分為自我管理任務和自我復述任務。例如,教師根據班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興趣能力,設計了“我是故事大王”主題活動。在實際活動開始之前,教師會將活動內容告知幼兒,并請幼兒將任務復述給家長,由家庭自主決定講故事的內容及形式。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得非常積極和主動,有的幼兒能脫離書本講述故事,還有的幼兒請家長幫忙制作了故事課件,等等。該活動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自我任務意識。
(二)讓幼兒有規可循,塑造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
大班幼兒的規則意識逐漸增強,社會性發展進一步提高,在集體生活中有著較強的規則遵守需求,并希望自主規劃自己的活動。因此,我們從班級公約、值日生制度、區域計劃等方面出發,在尊重幼兒自主性、整體性、發展性的基礎上,注重塑造幼兒的自我管理行為和管理能力。
首先,善用班級管理制度,幫助幼兒記住管理自己和服務他人的任務。教師要引導幼兒先學會管理自己,再管理他人。制訂班級公約是為了讓幼兒能夠學會管理好自己的行為,“報告隊長”的值日生制度中分為大隊長、中隊長、小隊長,每個隊長都分配了不同的任務內容,并且佩戴不同顏色的袖章。隊長制度的建立,避免了教師“一手抓”“一言堂”的活動組織,極大地優化了幼兒自我管理效能,減輕了教師的管理負擔,并且活動成效顯著?;顒訉嵤┻^程中,幼兒在完成任務時都很自覺、自主、認真,他們的臉上充滿了喜悅感與滿足感。在這樣的規則和行為監督下,有助于幼兒塑造良好的自我管理行為。
其次,鼓勵幼兒在活動前做好計劃,塑造幼兒的自我規劃行為?;顒又?,幼兒對計劃本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早上來園后的第—件事就是去拿計劃本,然后和同伴交流計劃內容。于是,我們抓住幼兒的這一興趣點,為他們提供了周計劃本,讓他們在區域中按照自己原有的計劃開展活動,強化他們按計劃做事的行為。
(三)營造小組合作氛圍,強化幼兒的人際交往行為
大班幼兒喜歡小組活動,經常三五成群地在一起商量、討論。為此,我們尊重幼兒的年齡發展特點,在日常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小組學習的機會,營造同伴交往的良好氛圍,同時引導幼兒通過協商、輪流、提供幫助、表達感受等方式和同伴進行交往,強化幼兒良好的人際交往行為。
例如:在大班早期閱讀活動“國王的減肥日記”中,教師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商量給國王設計一周的減肥項目,每張設計單上都留下了幼兒合作的痕跡。在大班主題活動“我們愛運動”中,教師安排了一次小組合作繪畫活動——不同的運動造型。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商討設計一個大運動造型,再合作完成運動造型中的裝飾,最后呈現出各具特色的運動造型。在大班數學活動“我們的小路”延伸活動中,教師啟發幼兒思考:如何讓小路變成大路?幼兒紛紛表示將每桌的小路拼到一起。于是,全班幼兒一起合作將小路連接成一條長長的大路,并且用建構區的泡沫玩具、小人玩具來裝飾道路兩旁,共同拼建了一座有特色的“大城市”。在區角活動中,教師有意識地讓幼兒和同伴合作完成任務,并且鼓勵幼兒互幫互助,遇到困難大膽表述,想辦法得到同伴的幫助,在游戲中強化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四)發揮榜樣學習和家園共育的作用,督促幼兒自我管理發展
喜愛模仿是幼兒社會性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幼兒的行為主要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他人逐漸發展而成的。在集體活動中,教師及時肯定和鼓勵幼兒的良好行為,可以幫助其他幼兒學習到同伴的一舉一動。對此,教師可以在班級建立一套科學、客觀的家園合作評價體系,如“每月之星”“自我服務我最棒”等,通過在幼兒心中樹立良好的榜樣,促進幼兒理解和踐行規則要求,為實現自我管理服務。
再如,教師利用多媒體評價方式——班級優化大師,根據不同的常規要求劃分評價細項及分值,每周給每位幼兒進行一次全面評比。同時,教師注重發揮家長在常規教育中的作用,讓家長通過手機了解幼兒在園各項行為表現,形成教育合力,為幼兒良好行為的習得提供更多的支持與保證,促進幼兒自我管理能力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實現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礎;自我管理則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標志?!痹谟變簣@階段,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正在孕育,幼兒園教育要隨時準備萌發幼兒自律的幼芽,在幼兒的認知領域里培養幼兒。在探索幼兒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方式方法上,我們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點,注重發揮家園共育的作用,創設豐富的學習活動,利用環境的教育價值來創設班級常規制度,促進幼兒在認知、行為、情緒等方面自我管理能力的發展。今后,我們還將開展“整理小書包”“文具盒里有什么”“參觀小學”“自主安排課間十分鐘”等體驗活動,讓幼兒對小學生活產生一定的認知與了解,加強任務意識,提高自主管理物品的能力。同時,我們也會注重幼兒的情緒管理,幫助幼兒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感恩,學會積極樂觀地面對困難。
參考文獻
[1]莫源秋,韋凌云,劉揖建.幼兒常規教育指導手冊[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
[2]何欣.大班幼兒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7.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園校對接區域聯動推進幼小銜接實踐與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課題編號:XJK014CZXX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