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靜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幼兒教育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須兩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取得充分的功效。”我一直在思考:家庭和幼兒園各有各的優勢和特點,如何將兩者的優勢有機整合?用加法還是用乘法?如果只是家園牽手,用加法就可以;如果想取得良好的成效,就要用乘法,因為家園共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家園關系的質量直接影響幼兒的發展質量和園所保教質量的提升。對此,我園積極嘗試探索,多元化開展家園共育活動,開辟家園共育新局面,通過幼兒教育第三課堂進一步落實“生命教育”的理念。
一、家園共育成合力,多種途徑促發展
我園原有的家園其育開展模式主要從六個方面展開工作:深入了解,讓教育有愛有溫度;專家引領,促家長科學育兒觀;親子活動,促多元關系更和諧;“空間”課堂,家庭成員共同成長;園所開放,多元活動錦上添花;“名牌家長”,專業工作坊促提升。
二、不斷反思求突破,且行且思再提升
近年來,盡管我園針對家園其育開展了多項工作,收獲頗豐,但也存在著諸多困惑:由于資源受限,專家講座不能經常開展,且每次講座中每個家庭只能有一人參與.如何將園所課程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呢?通過不斷反思,我們努力從三個方面進行突破:一是廣度覆蓋,用專業的方式覆蓋到每個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二是深度指導,借助高層次專業的平臺引領促進成長;三是點的突破,用更科學的模式促進每一個原生家庭的發展。要想實現以上三方面進行突破,就要有一個專業、現代、高效、常態、系統的平臺來引領,促進家庭、幼兒園和教師共同成長。
三、引入工作新機制,開拓創新提品質
2017年12月,我園積極申報了河南省“家園其育”百所示范幼兒園項目,借助“幼教三六五”平臺,通過線上學習、線下互動、觀看直播等高效便捷的信息技術手段,構建了“互聯網+家園共育”體系。我園的管理方式從過去的“單一現場指導”轉變為“現場視導+遠程督導+適時跟進”相結合的多樣化管理模式,達到了管理效能提升、管理成本降低、資源高效利用、家園共育合力增強。由此,我園家園其育工作邁上了新的臺階。
(一)高度策劃,全面深入推進
1.成立組織機構,明確分工目標
我園形成了“整體工作園長思——重點工作副園長拓——具體工作主任行”的組織架構,各管理階層明確自身職責,確保有效推進。全園教師和幼兒家長積極注冊“幼教三六五”平臺,關注“學前在線”微信公眾號。
2.多種形式調動,創設積極氛圍
2017年12月,我園舉行了“互聯網+家園其育”啟動儀式,并將此項工作作為年度重點,納入新三年發展規劃,先后舉行了“家園其育沙龍”“家園其育辯論賽…‘家長訪談”等活動,不斷提升教師和家長的積極性、參與度及投入度。大家一致認為,“幼教三六五”和“學前在線”平臺資源豐富,專業高效,能夠促進教師和家長的專業提升,家園工作同向同步,使家庭關系更幸福,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二)有機整合,有效減負提效
“幼教三六五”平臺的使用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專業資源。為了更加高效地推進園所工作,我園明確了工作思路:有機多元整合,有效減負提效。我園將《動漫界·幼教365》雜志與園本課程、園所活動相結合,將家園其育與近期發展目際相整合,逐漸形成“問題其反思、課程其建設、方案共預設、活動共參與”的實施策略。例如,我園在4月份舉行的“十里飄香百家宴,濃濃深意惠幼情”活動中,把多彩課程之主干五大領域中的健康課程和《動漫界·幼教365》雜志中的親子活動課程《拼了,蔬菜》等進行有機整合。
首先,我們設置了主題“好吃的蔬菜”,并向幼兒發放了調查問卷,了解幼兒對蔬菜的認知,讓他們通過繪畫記錄自己的喜好。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幼兒一起統計調查問卷,通過數一數、比一比,實現數學為生活服務的目標。在分配餐點環節,教師引導幼兒輪流報餐名,并說出蔬菜的營養價值,增加對蔬菜的全面認知。
其次,教師、幼兒和家長在班級“幸福田野”中種下了自己喜歡的蔬菜。每天的戶外活動時間,教師都會帶領幼兒去看望蔬菜,引導幼兒發現并記錄蔬菜的生長過程,通過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了解蔬菜從種子到發芽再到成熟的全過程,看到生命的成長。同時,教師還會引導幼兒定期給蔬菜澆水,培養幼兒的責任感,感受蔬菜成長的不易,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然后,親子進廚房,共同烹美食,參與園所活動,全園共分享,成為“活課程”。我園通過開展“百家宴”活動,請每一個家庭制作一份美食帶到幼兒園,然后家長和幼兒共同分享。活動結束后,教師給家長發放了調查問卷,請家長和幼兒評選出最喜歡的菜品,并加入幼兒園食譜中。“百家宴”活動拉近了家長之間的距離,讓幼兒園成為了一個大家庭,其樂融融,和諧融洽。
最后,創意日親子共拼擺,享生活美妙。結合親子活動,家長和幼兒共同進行蔬菜創意拼盤,并將創意作品上傳至平臺,家長和教師互相點贊,共同欣賞。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讓幼兒開啟了智慧,開闊了眼界,同時讓幼兒園、家長和幼兒的關系更加親密了。
(三)依托平臺,促進多方發展
1.讀名園幼事,開闊多視角
每當新一期《動漫界幼教365》雜志寄到幼兒園后,教師們都會爭先恐后借閱查看,共鳴文章。例如,通過閱讀《動漫界·幼教365》雜志“名園幼事”欄目《永懷求真之心》一文,我們學習到了起于塵“科學幼教的所指”、長于形“活教育與單元課程”、化為風“社會擔當不畏前行”等,受益匪淺。我園經常利用教研會組織教師共同學習雜志中的一些優秀教學案例和教育視頻,大家一起研討總結,實踐提升。
2.“五每”來引領,教師樂成長
我園青年教師較多,為了實現教師的高效成長,我們堅持做到“五每”。一是每周集體教研促提升。通過每周集體教研,將觀摩平臺上的優質教育視頻進行線下討論,使教師的視角從園內擴展到省外,乃至全國,豐富教師的教學經驗,提高其科研水平。二是每位教師堅持每周二晚上8點觀看專家直播視頻。讓教師足不出戶就能汲取海內外教育專家的理論精華,并在講座中與專家互動答疑,在不斷提升中找到自身幸福感和成就感。三是每兩周組織一次家園共育分享交流。教師和家長在互動中解決問題,使家園共育工作邁向共構、共研新模式。四是每周開展班級親子作業展評。目前,我園所有班級親子作業完成率高達100%,家長們也都能將親子活動照片積極上傳至“幼教三六五”平臺。五是每學期安排教師外出參加家庭指導能力培訓。目前,我園巳有6名教師獲得了家庭教育指導能力認證,我園也被評為“鄭州市家庭教育實踐基地”。
3.“節日”做媒介,全家共成長
我園幼兒及其家長都非常喜歡《動漫界·幼教365》雜志家教版中的“幸福七日”家庭教育法。周一“獨立日”,家長放開手,孩子更獨立;周二“探索日”,通過活動引導孩子觀察和想象,激發其好奇心和探究欲;周三“閱讀日”,通過大量閱讀發展孩子的專注力和想象力,鑄就學習品質,提升親子關系;周四“創意日”,幼兒或天馬行空,或變廢為寶,創意十足;周五“祖孫日”,老頑童和小頑童一起嬉戲,讓“隔代教育”更厚重、更現代;周六“爸爸日”,通過專題活動設計,讓爸爸不再“隱形”;周日“家庭日”,全家人談天說地,走南闖北,在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實現孩子精神、智慧雙成長。通過一個個活動的開展,親子關系更加融洽,家庭幸福指數也顯著提升。同時,家長也深刻地認識到:家庭與幼兒園積極合作,既是做父母的責任,也是幼兒健康發展的需求。
4.分享心感悟,家園齊收獲
現在,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會期待每周二和周五晚上的視頻直播,名家名師的專業直播讓教師和家長近距離、系統化地接觸到了更多的專業知識,使育兒和家園工作的困惑得到了解決。每次直播結束后,教師和家長都會積極分享自己的感悟,大家相互交流,碰撞提升,這種專業、高效、常態化的學習分享模式讓參與者都收獲滿滿。
5.激勵加獎勵,合力促成長
我園制訂了教師積分評比和家長積分評比方案,每月評選出一位“優秀教師”和一位“優秀家長”,并分別在月工作總結會和周一升旗儀式上為他們頒發證書。每學期結束后,我園還會各評出一位“最美教師”和“最美家長”,然后在新學期“第一課”中進行隆重表彰,讓教師和家長有深深的儀式感與自豪感,從而更加形成教育合力,助力幼兒健康成長。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幼兒園在開展家園工作的同時,應注重向社區發展和延伸,將科學的育兒知識宣傳到社區,擴大幼兒活動的范圍,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生活體驗實踐場所,真正做到幼兒園、家庭、社區攜手,為幼兒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老子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家園共育,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