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叢峰
[摘 ? ? ? ? ? 要]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樂器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縮影,還記載了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中國民族樂器豐富多彩歷史悠久,對現代音樂教學仍然有借鑒意義,民族樂器的樂理知識、演奏方式對音樂教學有重要影響。中職學校是職業教育的基礎,有責任和義務在課堂教學中融合中國民族樂器,豐富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穿插民族器樂演奏,引導學生運用民族樂器演奏教材音樂,輔導學生創辦民族音樂社團,把民族樂器教學和現代流行音樂進行融合,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民族樂器的魅力所在,讓學生自發學習民族樂器,身體力行地弘揚民族音樂文化,讓民族樂器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生機。
[關 ? ?鍵 ? 詞] ?中國民族樂器;中職學校;音樂教學;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2-0084-02
民族樂器是民族音樂的縮影,記載了我國音樂史的發展,是一種特殊的記錄歷史的形式。我國民族樂器種類豐富,可以說是吹、拉、彈、敲等技藝面面俱到,民族樂器音色獨特,可以駕馭各種風格的音樂,所以我國民族樂器在現代音樂中有廣泛的運用。中職音樂教師應該充分挖掘民族樂器資源,凸顯民族樂器的獨特魅力,用民族樂器豐富音樂教學內容,用民族樂器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陶冶學生的音樂情操,用古典的民族樂器呈現流行音樂,激發學生對民族樂器的學習興趣,打造提升音樂教學效果、弘揚民族樂器文化的雙贏局面。本論文深入剖析中職學校音樂教學現狀,提出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民族樂器的策略。
一、中職音樂課堂教學現狀
(一)音樂教材缺乏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講解
目前大多數中職學校采用的都是國規版高教社的公共藝術音樂和人教社的公共藝術音樂這兩個版本的教材。兩種教材中音樂理論知識所占比重較高,視唱練耳實踐課時相對較少,尤其是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講解內容比較少,大多數中職學生音樂基礎比較薄弱,教材弱化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講解直接影響了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二)學校和教師不重視音樂教學
中職學校的教學體系主要是圍繞職業教育來開展的,各項工作都圍繞各個專業的職業技能教學展開,音樂課程所占課時很少,忽視了音樂課教學質量的提升。英語課作為中職必修科目,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藝術素養的主要科目,音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釋放學習壓力,活躍學生的思維,有利于促進專業課教學。中職學校對音樂教學設備投資過少,導致音樂教學環境落后,如缺乏伴奏樂器、沒有專門的音樂教室等,側面影響了音樂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三)教師的教學模式單一
大部分音樂教師教學模式相對比較單一,一般就是教師播放歌曲錄音,帶領學生一句一句地進行跟唱,或者直接就是播放歌曲,讓學生自行進行鑒賞。教師基本不講授樂理知識,如調式、節奏、和弦、識別五線譜等專業知識不向學生進行解釋,很多學生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音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四)教學內容不夠深入
中職音樂教學內容不夠深入,教師在講解民族古典音樂時,如經典古箏名曲《高山流水》《十面埋伏》等,只是單純讓學生鑒賞音樂,沒有從音樂特色、音階構成、調式結構、民族樂器演奏特色等角度進行鑒賞,學生很難體會到古典民族音樂的內涵。音樂教師課堂教學過于表面化,沒有深入解讀音樂內涵,尤其是民族音樂內涵,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二、民族樂器對中職音樂課堂教學的影響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教師在中職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民族樂器的鑒賞和演奏教學,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豐富多彩民族樂器文化,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融入竹笛的吹奏技巧,讓學生親身參與到竹笛的演奏教學中,通過竹笛演奏,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準和氣息,讓學生的手指變得更加靈活,學生的肺活量可以得到提高,學生在演唱時會覺得“中氣十足”,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二)有利于學生了解民族音樂內涵
我國的民族音樂史燦爛而絢麗,其中民族樂器是最明顯的代表符號。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展現我國多種多樣的民族樂器,例如琵琶、古箏、二胡、竹笛、豎笛、嗩吶、笙等,教師可以展現不同民族樂器的音色、演奏技巧,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樂器,體會民族音樂的內涵。我國民族樂器大都取材于大自然,流傳下來很多民族音樂名曲,教師可以借助民族樂器呈現民族音樂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和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呼吁學生學習民族樂器,傳承民族音樂。
(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隨著外來文化的傳入,本土流行音樂的發展,如黑人說唱音樂、美國鄉村音樂、歐洲重金屬音樂等開始走入中職學生的視野,導致很多學生忽視了民族音樂的存在,影響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音樂教師把民族樂器引入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古老的民族樂器和流行音樂進行融合,重現點燃學生對民族音樂的重視,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領會民族樂器帶來的古典、和諧的音樂氛圍,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三、中職學校音樂課堂運用民族樂器的策略
(一)運用民族樂器做伴奏樂器,提升學生的樂感
音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尤其在帶領學生鑒賞民族音樂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運用民族樂器做伴奏樂器,一方面可以讓學生熟悉各種民族樂器,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樂感。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鑒賞民族管弦樂名曲《彩云追月》時,可以用竹笛親自為學生吹奏這首曲子,讓學生零距離感受民族樂器的演奏魅力。這首樂曲采用的是中國古典的五聲音階為主,全曲由三個樂章組成,第一樂章主要用竹笛、簫、二胡、琵琶等民族樂器進行演奏,中間夾雜低沉的揚琴彈撥,吊鈸的空曠音色;第二樂章樂曲比較平緩,襯托出迷人夜色的靜謐,第三樂章是高潮部分,笛聲高低變化歡快,整段節奏明顯加快。教師可以選取第三樂章作為教學內容,讓學生學習竹笛演奏的指法,竹笛六個音孔對應的音符,傳授學生單吐和雙吐的技巧。吹奏竹笛時應該左手握笛頭,右手握住笛子尾部,嘴唇要對準吹孔位置,兩頰肌肉用力對準吹孔吹氣,氣息出口要小,這樣才能保證笛聲清亮沒有雜音。教師可以以音階為單位進行教學,手把手地教學生如何運用氣息吹奏竹笛,搭配對應的指法練習,讓學生能夠吹奏簡單的樂曲,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在課下繼續學習。教師運用民族樂器做伴奏樂器,可以讓學生近距離感受民族樂器的演奏技巧,激發學生對民族樂器的學習興趣。
(二)開展民族樂器器樂合奏,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教師可以選取教材中一些簡單、有代表性的民族樂,讓學生進行民族器樂合奏,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例如教師可以結合樂曲《豐收鑼鼓》,運用傳統民族樂器鑼和鼓開展器樂合奏,教師可以在其中加入鐃和鈸,合理分配好各個樂器的演奏人數。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分析樂曲,找出樂曲中的高潮部分,引導學生掌握好擊打的力度和節奏,通過節奏強弱的變化展現農民豐收的喜悅之情,演奏時鼓手擔任指揮,鑼為主奏樂器,鐃和鈸輔配穿插,教師可以在其中穿插竹笛演奏,演奏時采取交替擊打,烘托出慶豐收的宏大場面。此外,教師還可以把民族樂器合奏運用到教材流行歌曲教唱中,引導學生選擇自己擅長的民族樂器,師生進行民族樂器合奏,例如教師在教唱歌曲《愛我中華》時,可以讓學生選擇運用二胡、手鼓、揚琴、豎笛、琵琶等樂器進行器樂合奏,讓學生在民族器樂演奏中把握音準、節奏、和聲的技巧,增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既可以提升聲樂教學效果,還可以提升民族樂器的教學效果。學生通過民族器樂合奏可以提升對音樂節奏的把握,民族樂器演奏可以讓學生親身感受音樂文化,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三)創辦民族樂器演奏社團,延伸音樂課堂教學
音樂教師可以輔導學生創辦民族樂器演奏社團,把校園內擁有樂器演奏基礎、愛好民族樂器演奏的學生聚集起來,延伸音樂課堂教學,采取“以點帶面”的戰略,讓民族樂器演奏社團成為推廣民族樂器文化的窗口。例如教師可以輔導學生創辦二胡社團,二胡是我國比較常見的民族樂器,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很多學生接觸過二胡演奏,二胡社團為喜歡二胡的學生搭建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平臺,教師可以定期做指導,傳授學生一些專業的演奏技巧。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右手長弓演奏技法,左手手指對音階的把握,學生手指撥動琴弦的角度、力度直接影響二胡的音準和音色,教師要指導學生日常練習,尤其是二胡演奏基本的換弦練習,手指三個把位的指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聯系情況,推薦一些適合的演奏曲目,例如基礎的《良宵》再到中等難度的《賽馬》,再到技法復雜的《二泉映月》,循序漸進地樹立學生的演奏信心,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教師可以輔導學生建立古箏社團,古箏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彈弦樂器,音色獨特具有典型民族音樂的古典美,古箏演奏難度相對比較高,教師可以把有古箏演奏基礎的學生召集起來,在訓練中提升學生的演奏水平,讓這些學生擔任零基礎社團成員的小教師,傳授古箏基本的演奏技法,讓每一個水平段的學生都可以體驗到民族樂器的魅力,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這也是一種弘揚民族文化的形式。
(四)舉辦校園藝術節,推廣民族樂器文化
音樂教師要積極舉辦校園藝術節,展現中職學校的音樂教學成果,一方面可以引起學校領導的重視,為音樂教學爭取教育資金,另一方面可以營造校園藝術氛圍,讓學生接受音樂的熏陶,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藝術素養。例如教師可以組織校園歌手大賽,鼓勵愛唱歌的學生踴躍參與,挖掘學生的歌唱天賦,教師可以推薦民族樂器社團為歌手大賽伴奏,既可以讓民族音樂走上舞臺,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民族樂器和流行音樂的融合,為民族樂器社團吸引人氣,讓更多學生了解民族樂器社團,加入民族樂器社團。教師可以組織校園民族音樂節,主題就是展現民族音樂藝術,組織學生演唱民族歌曲,例如經典的蒙古族民歌《鴻雁》、壯族民歌《劉三姐》、傣族民歌《月光下的鳳尾竹》等,也可以讓學生演奏民族樂曲,如古箏名曲《高山流水》、琵琶名曲《十面埋伏》、葫蘆絲名曲《竹林深處》等,讓學生欣賞民族樂器的魅力,欣賞民族樂器獨特的音色,感受我國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推廣民族樂器文化,呼吁人們重視民族音樂的發展。此外,音樂教師可以在藝術節中設計活動環節,邀請學生嘗試樂器演奏,很多學生并沒有近距離接觸民族樂器的機會,對參與樂器試奏的同學,教授他們最簡單的七個音符,了解民族樂器的發聲和演奏技巧,讓更多學生感受民族樂器文化,激發他們對民族樂器的喜愛之情??傊?,音樂教師要把校園藝術節當作展示音樂教學成果、展現民族樂器魅力、彰顯學生音樂才華的舞臺,打造藝術校園,提升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讓更多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熱愛民族音樂。
四、結語
中職音樂教學應該融入民族音樂因素,以民族樂器為切入點,用民族樂器的音樂魅力呈現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弘揚民族音樂文化,讓其在流行音樂的沖擊下贏得一席之地。音樂教師要運用民族樂器做伴奏樂器,提升學生的樂感,開展民族樂器器樂合奏,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創辦民族樂器演奏社團,延伸音樂課堂教學,舉辦校園藝術節,推廣民族樂器文化,讓古老的民族樂器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生機!
參考文獻:
[1]王佳.高校民族器樂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8,6(3):89-92.
[2]阿麗婭.中國竹笛南派、北派演奏藝術美學特征研究[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17.
[3]張培.小學音樂“第二課堂”民族器樂教與學的現狀調查及發展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6.
[4]王晨璐.探析古箏民族樂器走進音樂課堂的教學魅力[J].大眾文藝,2018(9):191.
◎編輯 趙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