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喜丹
高校學生輔導員是一支特殊的隊伍,與學生的相處時間最長,接觸機會最多,聯系最頻繁,始終在學生工作的第一戰線,也是學校和同學們之間的溝通紐帶。輔導員老師要一直堅持著用教育的力量點亮學生們的心燈,用真善美的力量感染每一位同學。為加強對學生們的思政教育工作管理應著重在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豐富的知識和強健的體魄
一些學生在進入大學后,相對輕松的學習環境會使他們松懈下來,精神上消沉對自我要求降低。這時需要輔導員老師在教育同學們珍惜大學時光的同時也不能忘記也要樹立良好的學風,教育學生們在任何時間把學習放在首位。對于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同學,輔導員老師要給予不同的幫助。要教育新生以學業為重不能在大學生活中散漫,要陪伴大二大三的學生時刻注意他們的動向,也要幫助即將畢業的學生思考考研就業與創業的利弊關系,就個人問題,有獨特的解決方案。新時期知識經濟的興起帶來的是對人才的競爭教育的競爭。一部分在大學校園里不暗世事的學生們不懂得時代的追逐。作為輔導員從專業知識教育到日常身體鍛煉都要著重加強管理,努力提高整體學生素質,保障人才質量。在信息化的加速和網絡化的普及的情況下,學生們足不出戶就能做到所有想做的事從而疏化對身體鍛煉的重視。遠離家鄉的學生離開了父母親人的督促更加隨心所欲,輔導員老師就相當于學生們在大學中的父母。健康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關注學生們對強健體魄的重視程度,幫助學生們健康成長。作為輔導員老師更要身體力行,陪伴著同學們共同鍛煉身體一同考取證書并多組織開展可以培養每個學生的活動,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明確自己的所長。讓每一名同學都積極樂觀,陽光向上,身心共同健康發展。
(二)關于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
成才先成人,輔導員老師需要注重學生們的文化自信培養。每一名中國人都應該以身體里流淌著的炎黃血脈而自豪。而學生學生文化自信培養主要要關注不同階段、不同秉性學生的具體需求,要從實際出發,所重點關注內容要與同學的現狀保持一致。學生文化自信培養的內容必須順應時代發展,體現時代精神。要緊跟時代步伐,把握時代新要求,用新時代文化豐富學生的思維,升華他們的靈魂,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需求。文化自信培養內容還要注意重點突出、主次分明,首先要充分考慮不同文化內容作用的大小,選取的內容既要重點突出又要避免片面性,確保所有內容都會得到充分發揮。與此同時需要注重的是所選取的內容要有歷史性,既著手我國五千年文明歷史、黨領導人民革命的歷史、新中國的發展變化,也要放眼世界,學習各國先進現代文明成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了最基本的為人處事的道理,這些思想不僅生動反映了中華兒女融百善與自身的精神追求,為中華文化的發揚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諸子百家的文化更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國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受到各國尊重與愛戴,是我們炎黃子孫的精神命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基礎性內容,必須在日常教育中加強學生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正確認知。
(三)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
輔導員在推進高校教育與發展過程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常規寢室走訪個人約談之外的日常生活中還需要著重注意并促進同學們的和諧穩定,積極建設安定團結的班級氛圍并要及時了解學生輿情和思想狀況,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對個別特殊情況的同學進行一對一個性化幫助與輔導,為學生們提供更加細致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以保障學生們健康心理。在教育過程中,輔導員老師要始終執行科學的管理策略重視朋輩輔導,這樣可以更高的走入學生們的內心可以更完善的解決具體問題,與學生們成為亦師亦友的良好關系。新時代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性特征比較明顯,學習自主性明顯增強。能夠較為客觀的看待自己的心理狀況并坦誠的說出問題,但是身為輔導員老師也要與學生接軌,作為高校輔導員,老師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幫助同學們排憂解難并積極進行心理疏導。大學生在年齡,體質,思維等方面都已經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成長,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和社會經驗。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更注重的是學生的自我管理,而不是過度依賴學校老師和家長。當輔導員老師深入的走進學生們的內心中,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自然可以更好的管理教育學生們。
高校輔導員老師不僅要關注同學們的學習問題,更要關注他們的生活和他們的心理。在工作開展中應著眼于將育心與育人相結合,著重身心健康教育的理念、內容、方法和途徑,構建新時代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促進當代大學生積極成長,在受助中懂得感激,在助人中體驗快樂,在互助中和諧發展。讓學生們永遠保持積極陽光的心態,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大學生。
(作者單位:遼寧理工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