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娟
[摘 ? ? ? ? ? 要] ?教師作為教學主體,其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是教學富有成效的關鍵。從個人發展、學校管理、政府支持三個因素出發,探討影響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因素,提出要轉變觀念,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開展培訓,提高信息化技術基礎能力、改革制度,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和創新方式,實現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共享。
[關 ? ?鍵 ? 詞] ?中等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教師隊伍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2-0162-02
信息化教學成為現階段教育發展的新常態,其打破了傳統教育模式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加快信息傳播、擴大受教育者群體和激發受教育者學習興趣等方面有獨特優勢。隨著信息化的逐步深入,教師角色由控制者轉為促進者[1],但就目前的教師信息化教學現狀而言,無論是教學模式的構建、教學目標的轉換、教學內容的創新,抑或是教學評價的全面性,都還沒有取得較大突破。當前,國家對信息化教學給予大力的政策支持,并致力促成實踐經驗。在此背景下,本文從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影響機制入手,以期更為全面地探討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應如何提升。
一、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內涵與特征
信息化教學是指在已有教學基礎上,融入現代信息技術,以此來更新教學理念、方式方法,提高教學質量[2]。縱觀現有的信息化教學實踐,電子書包重構課堂教學環境、翻轉課堂逆序創新、慕課共享優質資源等,信息化教學表現為更為開放的學習內容和更為個性的教學方法。張書等(2018)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分為意識與態度、知識與技能、應用與實踐、倫理與文化四個要素[3]。周麗霞等(2018)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細化為教學設計、課程設計與開發、課堂處理和評價反思四個維度[4]。
由此,本文將其界定為,教師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運用各種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設計與應用,信息化教學評價與反思等,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促進學校的信息化和可持續發展。
二、影響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因素分析
(一)個人發展因素的影響
1.信息化教學觀念
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意識和態度,直接決定了他們是否樂于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是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先決條件。信息化教學觀念對教學行為和其教育成果有直接的影響。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否則難免走入“經驗型教師”的誤區。從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角度而言,傳統的師帶徒方式,抑或者是后來的班級授課制,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壓制。故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要注重更新教學觀念,積極挖掘和適應信息化教學,實現教師自身和學生的角色轉換。只有當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觀念積極時,教師才有可能從技術中受益,從而構建探究性、實踐性、合作性與個性化的課堂,更好地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自主學習,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創新性。
2.信息化教學知識技能
在已有信息化教學觀念構建的基礎上,信息化教學基礎知識和技能應用就是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快速提升的發力點。教師必須能夠利用信息化手段解決簡單的教學問題。如果教師對信息化技術的操作不熟練,將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致使整個教學過程不連貫,最終影響教學成果。此外,中職院校的學生通常而言基礎薄弱,學習能力不強,自控力有所欠缺,在信息化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考慮他們的實際情況,根據他們的學習條件和風格選擇恰當的且能讓他們熟練運用的信息化手段。
3.信息化教學設計和應用
信息化教學的最終落腳點在教師如何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展開教學,因而信息化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教學設計和應用的能力。簡單的多媒體信息資源是應當有的,但不能僅僅局限于此,在簡單的基礎上融入自身教學經驗,考慮學生的學習風格、對口專業特色進行教學資源設計與再造是關鍵。在實踐過程中,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典型案例和有關設計工具,為學生創設相關教學情境,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從而培養其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校保障因素的影響
1.學校領導決策
學校領導對信息化教學的推進程度決定了信息化教學的順利與否。學校領導的作用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學校領導對信息化教學的認識。當下不少學校領導對信息化教學的認知停留在PPT課件、互聯網等基礎層面上,這種重物輕思的認知態度嚴重影響了信息化教學的開展。二是學校領導對信息化教學的認可。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涉及多個部門間協調合作,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訓必不可少,學校領導的認可和重視,學校層面給予的時間經費保障,能夠在學校創造一種良好的信息化教學氛圍,促進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
2.基礎設施建設
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展開需要在一定的信息化教學情境中完成,因此學校相應的信息化教學基礎設施、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開發和準備是必要的。硬件方面,基礎的教師機、學生機、投影儀、電子白板等是基礎;軟件方面,數字化資源、電子資源、網上圖書館等開放共享資源可以擴大信息化教學成果的傳播和受眾,讓知識共享,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此外,中等職業學校部分專業采用的虛擬仿真技術,讓學生更能融入教學情境,又可以克服真實操作環境中高風險、高耗資的弊端,是信息化教學不能缺少的因素。
3.教學評價管理制度
當前,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評價標準體系主要是以教學成績為評定依據,忽視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雙師型”教學特色,忽視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實踐應用。沒有教師評價管理制度的隱性引導,教師對信息化教學的重視程度也隨之下降。信息化教學背景下要求教學評價管理制度應充分考慮教師的實踐教學情況,將信息化教學能力納入評價體系,更加貼合中等職業學校的管理屬性。
(三)政府支持因素的影響
1.教學改革
從2004年開始,我國中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授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轉為實踐能力培養,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要求也只關注到技術本身,要求教師能夠掌握基本的信息化技術。隨著教學改革的轉變,如美國公布的《面向教師的美國國家教育技術標準》(2008版)和新加坡公布的MP3規劃,都要求教師要立足于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創新應用信息化技術,促進學生由被動地接受信息轉為主動地吸收信息。當前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要求教師能夠結合信息技術的優勢,轉換角色,由課堂的主導者轉變為課堂的引導者,創新課堂,促進信息化教育可持續發展。
2.政策扶持
政府政策的出臺可以為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化教學的發展指明方向,對信息化教學做出明確要求,為教師相關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訓、考核提供保障。此外,鼓勵相關部門和企業投入資金。相較于其他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發展歷程,我國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起步較晚,有效的政策機制和資金投入機制還有待完善。而信息化教學中基礎設施硬件和軟件、信息化教學的相關培訓、信息化教學相關平臺等都需要大量的經費支持,如果經費緊張,學校便無法開展信息化教學,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也就無從談起。
三、影響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機制構建
(一)轉變觀念,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
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最核心的在于信息化教學觀念的轉變,由教師主導的課堂轉變為教師引導的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應用信息化技術,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環節的設計上緊緊圍繞學生積極性與創新性的調動,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延伸課后學堂,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此外,學校也應轉變信息化教學的觀念,推動頂層政策設計,結合本校辦學規模和專業特點,加快智慧教室、信息化管理平臺和虛擬仿真系統等設施建設,滿足教師信息化教學需求。
(二)開展培訓,提高信息化技術基礎能力
信息化教學不能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如何應用信息化技術比技術本身更為關鍵。當前我國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不足,針對這一情況,可開展多元化的教師培訓,如教師研修、短期培訓或校本培訓等,集中學習,或有側重的交流觀摩,通過培訓將信息化教學技術知識轉變為實踐應用,在積極參與教學實習中強化信息化技術知識的使用和實踐,不斷提升信息化技術應用基礎能力。
(三)改革制度,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在某種程度上引導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的方向。學校應當以項目為載體,改革當前教學能力考核評價機制,納入信息化教學能力,同時,加大對教師信息化教學改革和信息化教學實踐的經費支持與獎勵力度,推動教師對專業教學數據庫、教學資源庫、教學共享平臺和網絡課程的自主開發,極大地調動全校教師進行信息化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此外,學校應建立和完善教師信息化教學培訓機制,有計劃、多層次地推動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加強教師的信息化教學實踐應用能力,助力其在實踐過程中完成信息化知識的轉化,實現“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四)創新方式,實現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共享
在“互聯網+”背景下,創新信息化教學方式是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著力點。通過建立教學資源庫或網絡教學平臺,實現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資源共享。通過引進虛擬仿真技術,能夠讓學生快速體驗理論與實踐的轉化,加強實踐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此外,依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指示,通過舉辦信息化競賽,給予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提升教師的動機,同時,借助競賽平臺,有利于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創新水平。
信息化教學的發展進程是教師、學校和社會多個方面共同作用、交互影響的系統演變過程,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是探討的重點。構筑信息化教學的生態圈需要多方努力,教育部門要聯合學校,給予政策和資金的投入,營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學氛圍,加強培訓,創新方式,滿足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在實踐教學和信息化教學應用的需求,以提升他們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肖桐,楊磊,易連云.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研究:現狀與啟示[J].教育探索,2017(4):78-83.
[2]王衛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發展策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2,33(5):103-109.
[3]張書,冷士良,李榮兵,等.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內涵、現狀及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20):17-20.
[4]周麗霞,劉婉君,趙建平.大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評估體系構建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1):1-4.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