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然
[摘 ? ? ? ? ? 要] ?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培養目標模糊,缺乏專業競爭力,發展呈萎縮態勢,構建計算機專業核心競爭力,從就業市場需求出發,確定辦公應用為專業發展方向,通過專業能力體系、跨域能力體系、能力進化體系和人格素養體系重構專業知識結構,構建專業核心競爭力。
[關 ? ?鍵 ? 詞] ?中職;計算機應用;核心競爭力;辦公應用;知識結構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2-0172-02
計算機應用專業是中等職業學校信息技術類專業的核心專業,是信息技術類專業的老牌專業,2017年廣東省該專業開設學校243所,占全省中職學校數量的53%,在所有中職專業中位列專業布點數量第二名。在近幾年的中職學校專業精細化劃分的大環境下,計算機應用專業因其專業方向定位偏差,學生技能培養目標模糊,學生就業出路少,學習技能與市場需求脫節較大,導致專業發展呈萎縮態勢。
2010年教育部頒發了《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2010修訂》計算機應用專業列入信息技術類范疇,同年頒布了《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標準(試行)》,定義了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培養目標、職業范圍、人才規格、課程結構、教學方向、實訓環境、專業師資等具體要求。2018年12月教育部頒發新版《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征求意見稿)》,其中修訂了關于計算機應用的專業方向,合并了計算機應用和計算機速錄,進一步拓展了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學生就業渠道。但計算機應用專業依舊擺脫不了“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的尷尬局面。“前”,就業市場不認可,專業不精,難與信息技術類的其他專業競爭。如果說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專業在就業市場上缺乏競爭力,似乎計算機應用專業在高職院校對口升學上優勢還是明顯的,對口升學的高職院校眾多,專業選擇種類也很多,但近來根據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高職院校招生改革試點工作展開,在2019年高職升學考試中將以中職在校期間學業水平測試成績作為升學依據,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升學優勢將不復存在。那么,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出路何在?就將成為懸在每個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師和學生頭上的“達摩克斯之劍”。
我們必須找到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重塑專業輝煌,美國學者杰伊·巴尼認為核心競爭力來源于價值、稀缺性和難以模仿。2010版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標準將計算機應用專業培養目標涉及四個專業方向:辦公自動化、計算機設備維護與營銷、計算機專業排版和計算機信息管理,其中計算機專業排版方向與計算機平面設計;計算機設備維護與營銷方向、計算機與數碼產品維修、計算機信息管理方向與軟件、信息服務等專業方向目標重合,專業方向不具稀缺性,比較而言,專業知識不夠“專”“精”,缺乏專業競爭力,這樣的培養模式在計算機人才缺乏的時代或有成就,但在如今大中專院校計算機專業全面開花,大量普及的時代背景下,無疑競爭力不足。2018年新加入的計算機速錄方向,就業門路窄,隨著AI技術和語音識別技術等的發展終將淪為夕陽產業。從中職生就業市場角度看辦公自動化方向市場需求旺盛,市場需求就意味著價值的選擇,適合中職畢業生的就業市場定位,加之計算機速錄的附加值,定位為“培養面向辦公應用,熟悉計算機操作、信息處理和相關辦公設備的使用、維護、管理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復合型人才”,理應成為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國學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在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樹性”理論中提出:“核心競爭力實際是隱含在核心產品(核心零部件)里的知識、技能或它們的集合。”為計算機應用專業打造一個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知識結構體系成為關鍵之所在,我們把核心競爭力分為專業能力體系(深度)、跨域能力體系(廣度)、能力進化體系(保鮮度)和人格素養體系(高度)四個維度。
一、專業能力體系
辦公應用成為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核心競爭力面臨諸多不足。首先,辦公應用軟件在中職學校的文件基礎課程計算機基礎中多有涉及,作為一個專業的核心課程來說,其專業深度上還有欠缺。在專業(技能)方向課程應加入辦公軟件高級應用課程,一方面,內容可以添加Word樣式、域的介紹、論文長文檔的編輯排版、復雜圖文混排、郵件合并等;Excel軟件函數公式應用、統計分析技巧等;PowerPoint的模板設計、動畫應用等高級辦公應用,還可以加入Word、Excel、PowerPoint等軟件的協同工作技巧,提高辦公軟件的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加強編程應用,加入VBA等腳本的編寫以實現在辦公軟件中計算機程序語言的辦公應用需要,既加強了編程基礎課程落地解決現實問題的實踐操作能力,又鏈接了今后工作的實際應用,成為專業深度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辦公軟件高級應用技能的強化培養,通過編程挖掘辦公軟件的應用深度,滿足社會上對辦公應用能力人才的需求。
其次,辦公應用不僅對應用軟件有所需求,還對辦公設備的維護和使用有比較高的要求,應在原有的計算機硬件基礎課程的基礎上開設辦公設備使用與維護課程作為計算機應用課程專業(技能)方向核心課程,其內容應以辦公設備打印機、掃描儀、復印件等設備的使用和保養維護,還應該包括局域網共享設置、路由器和交換機設置等的相關網絡知識,此課程作為綜合實踐課在硬件上要求學校配備辦公設備實訓室,缺乏有實訓設備的支持將使此類課程淪為空洞的理論課程。在教學中需注重“理實一體”教學模式的開展,只有在教學中堅持以實踐為導向,切實加強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才能教出合格的辦公設備使用維護人員。
立足于辦公應用這一培養方向,優化專業能力體系,在信息技術類專業課程中具有獨特性,才能使計算機應用專業在專業上具備核心競爭力,只有具有一定專業深度,才能滿足符合用人市場的需求,為學生個人成長需求保駕護航。
二、跨域能力體系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學習習慣差,在計算機專業知識領域競爭力欠缺,我們應立足培養方向,從職業發展角度培養跨域、跨專業能力,構建具有特色的專業競爭力。跨域能力的形成在中職階段學習中主要以文化基礎課程與職業需求的銜接為突破口,職業學校辦職業教育,而不是職業培訓,學校教學不應只滿足于技能的教學,而應更加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學校教學工作在滿足文化基礎課程教學基礎上,應緊密聯系專業要求,著力于就業市場需求。應用文及公文寫作能力對應、數據統計分析能力、辦公常用英語等都是辦公應用所必需的重要能力,因此,應用文寫作、數據統計分析、辦公常用英語等應該作為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文化課核心課程列入與專業技能培養的同等地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文化知識如果沒有及時在學校階段將其補充,將直接影響其步入社會后的專業發展。文化核心課程的設立有益于補足文化短板,利于計算機應用人才的需求跨域、跨學科能力應成為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核心競爭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三、能力的進化體系
能力進化體系指信息社會信息的獲取、整理、消化、吸收能力,即終身學習的能力培養。計算機應用專業的創立之初就是為了培養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只不過計算機應用數量龐大、種類繁雜,該學哪些應用有助于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以適應現在信息化社會的需求呢?在計算機應用專業核心課程中有一門常用工具軟件課程,應該是各校開設比例最低的專業課程,從計算機應用角度考慮,計算機的更好使用離不開各種計算機工具的應用,只有用好用活各種工具才能熟練地在信息社會獲取有效資訊,進行常用工具軟件課程改革,從“搜”“整”“煉”“效”四方面精煉課程內容。
“搜”,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渠道,課程加入搜索引擎的使用,垂直搜索,慕課、網絡公開課等應用學會利用網絡學習,成為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有力保障。
“整”,教會學生整理歸納獲取的知識,當今社會學校信息獲取手段多種多樣,有PC端、移動端,種類繁多,有文本、圖像、視頻,數字資源整理歸納也是個人必備的信息素養。
“煉”,教會學生提煉知識結構,將思維導圖類軟件引入計算機應用課程,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創新思維能力,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建立知識樹、問題樹等圖示方法,形成學科知識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知識結構化,思維邏輯性、辯證性的轉化。
“效”,應用工具軟件學習還應包括OCR識別、文件格式互換等可提高辦公效率的常用軟件,不應局限于桌面PC端應用,還應適應時代發展,介紹移動端常用APP、微信小程序等。
教會學生會用工具、用好工具,學會如何學習,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才是常用工具課程的核心要求,才能使計算機應用專業學生真正具備核心競爭力,這應該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設立的“初心”之所在。
四、人格素養體系
人格素養包括基本思想道德品質、職業理念、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等。中職學校學生直接面臨“社會人到職業人”身份的轉變,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責任感、敬業、誠信和團隊合作精神等職業人格素養不僅是企業需求,也是社會對中職培養目標的既定要求。人格素養的養成不僅僅依賴職業道德與法律、職業生涯規劃、哲學與人生等德育課程的課堂教育,更重要的是任課教師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特別是專業教師在專業課教學中,對學生職業意識、職業行為習慣的養成往往在潛移默化中產生重大影響。學生人格素養的培養不應該是口號式的教學,而應該著力于行為規范的養成,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落實節約、安全、整理、清潔等具體的行為習慣的教育,使之形成一定職業素養。學生人格素養的塑造對專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專業核心競爭力還在于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中職專業教師要求具備基礎知識扎實、專業技能突出、實踐能力強,建設一支同時保持初心,注重學習的教師隊伍,是保證專業教學質量的關鍵。要求文化課教師能夠熟悉專業需求,找準定位,大膽創新,充分發揮文化課程對專業課程的推動促進作用。擁有一支肯鉆研、敢創新、勤思考、善學習的高水平教師隊伍才是專業核心競爭力的有力保障。
“一個‘生物人只有經過職業教育才能成為一個社會所需要的職業人,但又不僅僅是一個純粹的職業人,而是一個要生存、要發展的社會人。”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也應該關注成長,以人為本,立足崗位的需求,通過整合重構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知識結構,強化計算機應用專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使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保持青春,再創輝煌。
參考文獻:
[1]嚴勇,莊建.國外核心競爭力理論綜述[J].社會科學,2000(4).
[2]劉瑞波.核心競爭力理論綜述及其展望[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9(2).
[3]姜大源.職業教育學基本問題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6(1).
◎編輯 馮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