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薇
[摘 ? ? ? ? ? 要] ?創新學術意識,開辟中國高校英語教育史的文化路徑研究,有助于高校準確把握新時期英語教育的文化新取向和文化新使命,以期為高校英語教育科研和教學實踐提供參考,促進中華文化的復興與傳播。
[關 ? ?鍵 ? 詞] ?高校;英語教育;文化變遷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2-0064-02
迄今,國內外學界對百余年來中國高校英語教育的發展的系統性專門研究明顯薄弱,亟待突破。現有的基本觀點是,中國英語教育依政局的變動而變遷,多以政權更迭或政局變化作為分期和主線,缺乏深層次的文化路徑研究,從而流于“機械和空泛”。即便有研究涉及文化因素,也未形成系統的研究方法,沒有從英美文化影響中華文化動態變化的深層視角來探究,從而對中國高校英語教育的未來走向的判斷也受限于“政治路徑”,未能深刻地把握中華文化與英美文化觸變時,當前文化價值取向的轉變。因此,研究高校英語教育的文化變遷,很有必要。
一、高校英語教育文化變遷的研究現狀
(一)國內相關研究
對百年來高校英語教育文化發展、變遷的研究,多見于關于中國英語教育的整體研究之中,目前尚未有專門系統性的著作問世。同時,這些研究多采取以政權更迭和政局變化為主線的“政治分析范式”。早期高校英語教育的資料散見于晚清、民國史或教育史相關著作中。如《近代中國教育史料》(舒新城,1933),《中國近代教育史教學參考資料》(陳學恂,1986)等。20世紀80年代之后,開始出現整體研究外語教育的專著,而高校英語教育也只是隱含其中,這些著作在內容上關注高校英語教育。在晚清或民國英語教育斷代史研究中,主要有顧衛星、高曉芳、張美平等。國內關于中國外語教育發展歷程研究的論文,對中國外語教育發展史回顧跨度較大。《英語對近現代中國的歷史性影響》(牛道生,2013)從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觸變的視角,探討了英語對中國各個時期的歷史影響,這是從文化層面研究中國英語教育不可多得的專著。總體而言,學界目前關于高校英語教育發展史的研究多從教育學、語言學視角開展,采用政治分析范式,以史料性為主,對社會、語言、文化方面的關聯探討較少,從文化視角進行的研究極少。雖然有的研究,如李箭的博士論文《共和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2008)體現出一定的“文化視角”創新,但沒有形成歷史的、縱向的、完整的文化路徑主線。
(二)國外相關研究
一些關于中國教會學校的專著中的個別章節,簡單介紹了晚清和民國教會學校的英語教學情況,如William Purviance Fenn(1999),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Changing China(1880-1950)。外國關于中國英語教育發展歷程的專著:如(Lin Pan,2015)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in China:Deconstructing the Ideological Dis-courses of English in Language Education。外國還出現了一些期刊論文,近年來還涌現了一批相關博士論文。總體而言,針對性地關注百年來中國高校英語教育發展史的極少,目前有關中國英語教育歷程的研究,內容多較空泛,介紹現狀者居多,政治范式居多,缺乏從文化視野進行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Bob. Adamson在2004年的專著Chinas English: A History of English in Chinese Education以及Qiuying Wang 2012年的博士論文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A His-torical and Social Overview,開始以各時期社會政治與文化為背景來研究英語教育的發展,但缺乏深入研究,并且前者主要是從課程學理論視角研究。Kingsley Bolton(2011)的Chinese English——A Sociolinguistic History(《中國式英語—— 一部社會語言學史》,主要研究英語語言在中國的變遷,涉及了英語教育,對從社會文化變遷的角度研究英語教育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二、高校英語教育的文化變遷
下面筆者將從四個方面展開論述:晚清西學東漸與中國高校英語教育的產生;民國英美文化的傳播與中國高校英語教育的完善;共和國文化獨立與中國高校英語教育的跌宕發展;文化復興中的中國高校英語教育。通過闡述近代以來中國高校英語教育發展的文化路徑,來論證“自文化本位觀”回歸的歷史必然性以及中國高校英語教育將肩負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新使命。
(一)晚清西學東漸
為揭示中國英語教育發展與中華文化變遷之間的內在聯系,筆者搜集、整理了有關中國近現代高校英語教育及其研究的資料和中國近現代史的資料,對中國高校英語教育產生、發展的歷史背景、社會文化背景,高校英語教育大事記等進行了整理。自19世紀初新教傳教士登陸中國并開啟正規英語教育以來,中國英語教育發展已歷時約200年。廣義而言,如果中國高校英語教育從1862年京師同文館設立算起,也已歷時150余年,正值中國近現代風云變幻的歷史轉折期,其發展起伏曲折,非常復雜。
晚清時期,受到西學東漸思潮的影響,“師夷長技以制夷”“自強興學”等思潮席卷中國,洋務學堂、教學會大學、官辦和私立學堂等應運而生。在這一歷史背景下,我國的高校英語教育產生了。這一時期英語教學人員基本上是由外國人擔任,教學帶有明顯的殖民色彩,但是大部分國民還是信仰我國的儒學文化,我國思想文化的根基并沒有被撼動。
文化的發展變化自有其內在的規律和路徑。中華文化數千年的演化以“夏”化“夷”為歷史常態。近代以來,卻被迫“師夷長技以制夷”以避滅種之禍,出現“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此時,中華文化在與英美文化的觸變中處于弱勢。
(二)民國英美文化傳播
研究英美自由主義文化霸權影響下的中華文化的變遷與復興歷程,以及中國近現代高校英語教育在該歷程中的發展機理,目標在于解決現有“政治路徑”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問題。中國高校英語教育本身即為中華文化與英美文化觸變的產物,其發展的背景、環境甚至母體,并非靜態的、一成不變的中華文化,而是近代以來與英美文化進行百余年激烈“觸變”的文化。
民國時期,英語教育的熱度持續走高,在我國的自然科學、宗教和哲學課程的教學中,很多學校都是用英語教學,甚至在歷史課程教學中,也有學校使用英語教學。隨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很多愛國青年逐漸意識到英語教育的殖民特點,主張保護我國的傳統文化,倡導學習儒家文化,現代新儒學誕生。隨著美國的民主教育思想開始傳播,收回教育權運動興起,很多青年在這一時期都受到了這些思想的洗禮。在這一時期,我國的抗日與學習美國思潮高漲。基于上述歷史背景,公立和私立高校逐漸成立。在這一時期,中國高校英語教育逐漸完善,并且其“殖民色彩”也開始成形。
(三)共和國文化獨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的文化實現了獨立,但是高校英語的教育發展可謂是跌宕起伏。這一時期,中國和美國是處于一個相互對抗的狀態,因此,在教育方面,我國全面學習蘇聯。高校開設的外語教學,則將俄語列為第一外語。而后來隨著中蘇關系的惡化以及中美關系的破冰與緩和,英語逐漸取代俄語,回歸到了我國高校的課堂中。接下來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祖國的大地,自由主義思想迅速沖擊人們的思想。改革開放時期,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各種新鮮事物紛至沓來,我國在經濟、政治、貿易等方面與英美國家接觸越來越頻繁,這時英語作為交際的工具性越來越凸顯出其重要性,英語成為公立高校中一門重要的課程。而后來,人們對儒學以及毛澤東思想文化價值的真正認知,使我國文化與英美文化又出現了一次碰撞。總體而言,這一時期高校英語教育的發展是起起伏伏的。
(四)當代中華文化復興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市場經濟蓬勃發展,人們廣泛受到人權、民主、自由等思想的感染。這一時期,我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逐漸形成,人們安居樂業,對生活的幸福感逐年提升。“中國夢”的提出,彰顯了我們國家和人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向往與期待我國政治軍事日益強大,經濟日益昌盛,文化日益繁榮。而中國夢的構筑與實現,必將帶來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在這一背景下,目前我國英語教育在公立高校以及私立高校中蓬勃發展,并且去掉了“殖民色彩”,肩負著歷史新使命——國際傳播。
如何才能完成高校英語教育的新使命呢?語言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同時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構成要素,其在人類社會中起到文化傳播、文化生成和交際溝通的重任。在兩種文化形態的交流中,語言起到傳播和交際的作用,通過語言融合進而促進文化的發展與豐富。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我國英語教學貫徹各個學級,高校英語教學規模堪稱世界罕見。而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全面開展下,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也逐漸加大,英語將承擔起承載和傳播中國文化的重任,高校英語教育應通過英語這一媒介,讓學生重拾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向世界展示中國風采,傳播中國文化。
三、小結
對高校英語教育文化路徑研究現狀的分析以及對高校英語教育文化路徑變遷的探討,前接中國高校英語教育150余年的發展研究,后續新時代中國高校英語教育的前瞻,至為重要。筆者通過對高校英語教育的文化變遷進行研究,揭示了中國高校英語教育史與近代中華文化變遷史的內在聯系,有助于使英語教育回歸“自文化本位觀”,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1]趙海燕.從文化變遷看高校英語教育的“中國文化失語”[J].中國高教研究,2016(11):99-102.
[2]張慧.從文化變遷看高校英語教育的“中國文化失語”[J].中國校外教育,2018(24):67+149.
[3]崔燕.西學東漸與我國近代高校英語教育[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7.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