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探討腦卒中住院患者不良事件發生與陪護照顧能力的關系,并給與相應的護理對策。方法:選擇我科照顧腦卒中病人的陪護人員196人, 分析陪護人員的照顧能力與腦卒中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的相關性。結果:對腦卒中患者的陪護人員進行持續性和針對性的指導后,陪護人員的照顧能力比原有水平有明顯的提高。結論:腦卒中陪護人員具備腦卒中相關理論知識和康復技能, 能減少腦卒中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腦卒中;陪護;照護能力;護理不良事件
腦卒中,又稱腦血管意外,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性腦血液循環障礙導致的持續性、局限性或彌漫性腦功能缺損。腦卒中患者的主要功能障礙是:運動功能障礙、言語功能障礙、攝食和吞咽功能障礙、感覺障礙、認知障礙、心理障礙、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障礙[1]。故腦卒中患者在跌倒/墜床、壓力性損傷、非計劃拔管等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相對較高。康復期腦卒中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依賴性最大的就是陪護,為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確保患者安全,我科從2018年1月開始對腦卒中患者陪護進行照顧能力評分,分析腦卒中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與陪護照顧能力的關系,進而采取相對應的護理對策,讓腦卒中患者的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發生明顯降低。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我科照顧的腦卒中病人的陪護人員196人,其中男性95,女性101人。平均年齡54歲。其中2018年1月至7月的92名陪護人員做為對照組,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的104名陪護人員為實驗組。
入組標準:
(1)腦卒中患者的主要陪護者;
(2)照顧患者時間最長(患者的家屬或護工);
(3)18周歲以上具備自主行為及溝通能力。
排除標準:
(1)腦卒中患者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可能危及生命者;
(2)因各類因素不能繼續配合研究者。
1.2 分組
采集隨機選取陪護者后,按照時間先后分成兩組,對照組92名,實驗組104名。兩組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照顧時間、日均照顧時長等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如表1所示。
1.3 研究方法
采用查核表考核的形式,查核表內容包括正確轉移病人(床椅上下、馬桶到輪椅上下)、防跌倒的具體措施是否掌握、日常生活護理技能(洗頭、剪指甲、洗臉、刷牙、穿脫衣服、)是否掌握、協助良姿位的擺放、防拔管措施是否知曉、約束方法和時機是否掌握、協助床上排泄、喂食(鼻飼、吞咽異常病人喂食)、病人有異常情況是否會及時告知護理人員、按時翻身拍背。共10個考核內容,陪護人員在病人入院的第一天護理人員首次依據查核表對其進行評核并進行初次打分,如果入院當天無法評核完成,可在入院前三天依據評核內容給予陪護陸續完成評核項目。
1.4 實施方法
對照組的陪護人員在病人入院的第一天護理人員首次依據查核表對其進行評核并進行初次打分,如果入院當天無法評核完成,可在入院前三天依據評核內容給予陪護陸續完成評核項目。護理人員對陪護人員照護能力進行常規的護理指導。實驗組的陪護人員在病人入院的第一天護理人員首次依據查核表對其進行評核并進行初次打分(見表2、表3),如果入院當天無法評核完成,可在入院前三天依據評核內容給予陪護陸續完成評核項目。護理人員在病人入院當天后對陪護人員的初次評核后當班完成對其不達標的項目進行針對該項目的輔導,并在輔導后再次給予評分。首次對于評核中未達標的項目自入院第一天起護理人員連續7天給予逐項輔導并在輔導后再次給予考核,直至熟練掌握,考核成績為100分為止。對于陪護人員考核結果給與記錄并針對陪護人員照顧病人的能力給與建立陪護人員檔案。陪護人員考核表作為護理文件班班交接。對于查核表中的十項考核內容,均有統一標準的規范,確保護理人員對陪護指導的同質性。科室康復科專科護士對于全科室18名護理人員針對考核表中的十項考核內容均進行了統一的培訓,護士長針對科室18名護理人員依據評核表中的項目內容及指導方法進行了考核,成績均為100分。
1.5 觀察指標
評估陪護在照顧過程中,病人有無跌倒、壓力性損傷、異常拔管的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件數及每月科室跌倒、壓力性損傷、異常拔管的發生率,并完整準確記錄數據。
2 結果
結果顯示,有無對陪護人員進行針對查核表中未達標的項目進行持續性及針對性的指導,對于跌倒、壓力性損傷、異常拔管三種不良護理事件的發生例數及發生率有直接影響(表4)。
3 討論
新的醫學模式從患者身心需求出發,肯定了陪護在患者康復中的積極作用。腦卒中許多患者經搶救后留下不停程度的功能障礙,生活自理能力喪失,而陪護人員的照顧能力直接影響到病人的康復質量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所以,陪護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腦卒中相關理論知識和康復技能,才能較高水平的為病人進行護理[3]。康復病房中的陪護者來源陪護公司及病人家屬。陪護公司統一的短期培訓只能幫助陪護人員掌握一般的技巧,病人家屬作為陪護也是在照顧過程中逐漸效仿病房有經驗的陪護獲得間接經驗。采用入院即給予陪護人員進行陪護能力的評核,理人員在病人入院當天后對陪護人員的初次評核后當班完成對其不達標的項目進行針對該項目的輔導,并在輔導后再次給予評分。首次對于評核中未達標的項目自入院第一天起護理人員連續7天給予逐項輔導并在輔導后再次給予考核,直至熟練掌握,考核成績為100分為止。對陪護人員進行針對性培訓使他們掌握康復護理技巧,尤其對于陪護者在跌倒相關知識的教育突出重點:注重實際需要,實施重點內容培訓,有選擇地對陪護者進行教育。此方法在科室推廣后大大減少了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值得進一步在臨床工作中完善及推廣。
參考文獻
[1]燕鐵斌.康復護理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4(3):174.
[2]陶秀花.腦血管病患者陪護人員健康教育的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2013,15(1):287.
[3]劉莉,胡小莉,李蓉梅.陪護現狀分析及建議[J].護理研究,2005,19(3):449.
作者簡介
郭麗麗(1979-),女,黑龍江省訥河市人。大學本科學歷,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康復護理的臨床與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