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旭敏,王櫟
[摘 ? ? ? ? ? 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到高等教育,其中不少學生家境較差,缺乏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就業形勢相對嚴峻。貧困生作為大學生中的弱勢群體, 有些學生缺乏自信與必要的溝通技巧,促使他們就業變得更加艱難。因此,在研究高校貧困生就業現狀的基礎上探討問題出現的原因,并提出提供就業機會、提升綜合素質、完善專業知識等促進高校貧困生就業的相關對策建議,對提升高校貧困生就業率,保證高校平穩發展,改善醫學院校貧困生的生活條件,為后續貧困大學生提供就業指導提供借鑒。
[關 ? ?鍵 ? 詞] ?高校;貧困生就業能力;現狀;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2-0140-02
在高等教育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學生通過高考進入大學校園接受教育,隨著大學培養人才數量的增多,大學生就業問題也變得越發突出,貧困生作為高校學生的特殊群體,因為家庭經濟條件的原因無法給予其有力的就業支撐,導致其在就業時面臨更多挑戰,許多貧困生承受巨大的身心壓力,更有甚者產生精神問題危害個人健康與社會穩定。近年來,高校貧困生的就業問題屢見報端,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研究高校貧困生就業問題,幫助貧困生就業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基于此,本文針對高校貧困生就業現狀,從貧困生個人意識、學校建設、就業市場變化等幾個方面來總結問題出現的原因,并據此提出相關的措施建議,在此基礎上展望高校畢業生就業發展的趨勢。
一、高校貧困生的就業現狀
(一)貧困生就業能力弱、就業壓力大
學生就業能力是指學生通過在高校的學習、在社會中的工作所獲得的能夠在社會上獨自生活,賺取一定經濟補貼,進而實現自己理想的能力,是實現自身社會價值的基礎。在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貧困生作為高校學生中的弱勢群體,就業能力稍顯不足,對一些貧困生而言,就業季往往意味著失業季。究其原因,首先,貧困大學生大多來自偏遠地區,家庭收入有限,與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比,抗風險能力較差,無法承受現有規則下本科學習的開支,一些貧困生會主動尋找兼職來減輕壓力,導致課業進展不順,職業能力降低。其次,貧困生畢業擇業時,要同時兼顧家庭的重擔與自身的愿望,承受巨大壓力。一項大學生求職調研表明,與普通大學生相比,貧困生更渴望參加工作,借此來承擔家庭經濟壓力,幫助家庭改善生活狀況,李巧平[1]通過調研問卷發現,貧困大學生對經濟的敏感性普遍比周圍同學高,更愿意通過兼職的方式來賺錢。因此,許多高校貧困生畢業后大多數都選擇直接就業,但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高學歷是當今發展的普遍趨勢,研究生學歷會使學生在工作就業時具備一定的優勢,基于此,高校貧困生的就業壓力也進一步增大。
(二)貧困生就業單位與就業地選擇窄
貧困生就業單位與就業地選擇窄是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讓貧困學生缺少創業的勇氣[2],往往更傾向于選擇公務員與事業單位,但許多貧困生因為自身專業限制,往往會選擇多人報考的崗位,成功幾率低。目前我國公務員與事業單位所招收的人員大多要求研究生學歷,無形中給貧困生就業提高了門檻。此外,我國經濟改革正處于關鍵時期,許多國有企業在改革中大量裁員,事業單位也在不斷精簡編制,這些都加大了高校貧困生的就業難度,一些學生不得不拋棄原來的專業從事其他行業,行業壁壘的出現也讓貧困生在工作時苦不堪言,許多人選擇放棄工作,在家待業。在就業地的考慮中,貧困學生常常因為大城市的房價而對一些好的實習機會望而卻步,轉頭選擇家鄉城市,但是家鄉的就業機會有限,無形中給他們的就業帶來困難。
二、高校貧困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扶貧工作的精準度不足
根據我國現有的教育資助政策,對各級各類學校的學生,不論籍貫,標準是一致的。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證公平,但據研究發現,國家一致性的資助標準導致高等教育對學生的資助反倒沒有精準地投放到真正需要的學生身上。來自農村或是家庭情況特殊、對資助有特別大需求的學生因為無法獲取到充足的補助資源,使貧困學生無法擺脫來自資金上的困擾[1],從而影響到學業。由此帶來的后果則是扶貧資源的有效性不能體現,嚴重者出現資源浪費。
(二)缺乏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目標不明確
在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許多企業實行提前招聘管培生制度來培養所需要的人才,很少通過校招選拔人才,這就要求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提前規劃,選取企業實習。與其他學生相比,貧困生因為自身家庭原因,較少關注國內外就業形勢變化,缺乏職業生涯規劃,導致其就業選擇能力不強,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人云亦云。此外,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所帶來的缺點是就業競爭壓力變大,多人投遞競爭同一個職位時,招聘單位的選擇面也會變得越來越寬,競聘者獲得職位的幾率變低。而當前學校較少針對貧困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輔導,往往從經濟上給予貧困學生相關的幫助,缺乏對貧困生職業目標給予針對建議,導致所培養出來的貧困學生在就業市場上屢屢碰壁。
(三)高校貧困生綜合素質低
貧困學生與其他學生相比,在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人文教育較為薄弱,又因自身成長環境較為復雜,知識只集中在應試教育方面,對各種誘惑缺乏拒絕能力,導致在大學容易沉迷于網吧等娛樂場所。進入大學后,貧困生可能因為自身基礎差,缺乏一定的經濟能力,存在逃避參加選修課、學術講座、校園活動等現象,導致所接受人文教育的資源沒有普通學生多,一些貧困學生存在知識面不寬、情商較低、沒有團隊意識等問題,不符合目前人才市場的要求。一些企業的招聘原則中溝通交流[2]、學習能力是最重要的素質,而相比于正常家庭的學生,貧困生往往更缺乏相關素質,學歷不夠與綜合素質的缺乏往往使他們在人才招聘中失去機會。
三、高校貧困學生就業對策
(一)政校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貧困生的問題不僅需要學校解決,也需要政府采取相關措施,地方政府應該充分把握當地良好的教育資源,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定點培養相關專業的大學生,針對貧困生給予相關的經濟補助,將優秀的人才留在本地。通過招商引資,建立完善的大學生人才市場,鼓勵企業來當地建設分公司,這樣不僅可以保證當地的經濟發展,還有利于提高當地高校貧困生的就業率。同時,學校也要加強引導,不僅只局限于提供經濟援助,也要與政府聯手為畢業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還要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通過為學生明確相關的就業形勢,幫助學生確立找工作或者考研的目標,提高貧困生就業率。
(二)加大教改力度,培養優秀畢業生
就業的關鍵在于學生的專業素質是否能滿足企業的要求。因此,高校應該結合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積極進行教學改革,不停革新教材,讓學生可以學到符合社會需要的技能,學校在引導貧困生填報志愿時,也要鼓勵他們選取機械、師范等就業面較寬的專業,使學生將所學知識直接應用到工作中,同時積極幫助貧困生聯系實習單位,加強對學生人文素質與綜合素質的歷練,也要注意結合本校特色,培養獨具特色的專業人才??梢杂烧疇款^,在用人單位與貧困生之間簽訂協議,針對不同單位的需求來培養貧困學生,既能滿足學生的就業愿望,也能為社會提供相關人才。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貧困學生一般缺乏創業的膽識與激情,在找不到工作時會常常陷入絕望,自暴自棄。針對這類情況,學校應該營造校園創新創業氛圍,主要從教學與活動兩個方面入手,教學上學??梢猿闪椭毨砷L的陽光服務部,由表現出色的貧困生擔任部長,開展針對貧困生的講座、職業生涯規劃、職業培訓等活動,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貧困生的自我管理,同時學校也應該鼓勵貧困生擔任班長,借此鍛煉他們的人際交往與組織能力。社會實踐上,學校要開展開放式辦學,鼓勵優秀的貧困學生提前去到企業、公共服務部門實習,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開闊貧困學生的眼界,使他們可以積極走出去,用更多的自信來擁抱外面的世界[3]。
(四)轉變貧困生就業觀念,提升自身素質
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逐漸大眾化,但有一些貧困大學生卻還有精英的優越感,認為讀了大學就一定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拒絕一些起點較低的工作機會,有些甚至不愿主動去招聘會參加面試,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懷著這種心態是很難找到工作的。因此,學校各學院的輔導員應該轉變觀念,幫助學生認清當前的就業現實,督促學生轉變就業心態,早做計劃來適應市場變化。貧困生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在市場化信息化的時代,用人單位的自主權大大增加,一些單位的招聘崗位甚至達到了百里挑一的地步,只有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在招聘中占據主動,找到心中理想的崗位。
綜上所述,本文在高校貧困生就業難的背景下,詳細闡述了高校貧困生就業難的原因,在明確貧困生職業生涯規劃、加強教改力度的同時,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性。高校貧困生就業難是高等教學改革新的機遇,在此背景下對貧困學生就業計劃乃至整個教育界進行改革,使所培養的貧困生可以適應經濟發展與社會的需求,打造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大學教育模式。本研究使相關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解決高校貧困生就業問題提供相關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李巧平.貧困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與對策探析[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7(6).
[2]黃毓丹,林石梅.貧困大學生就業現狀、問題與對策[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8,17(4):139-141.
[3]李曦,曾小飛.社會轉型期貧困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J].現代交際,2012(3):221-222.
◎編輯 趙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