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曉,秦萬生
[摘 ? ? ? ? ? 要] ?中職學習時期是學生心理變化最激烈、動蕩的時期。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站,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環境對子女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家長應注意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試從中職學生心理特征及心理問題入手,分析了家庭環境對學生成長的影響,當前中職學生存在著一些影響其健康成長的不良心理問題,并對中職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總結了如何在現有條件下盡可能的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 ? ?鍵 ? 詞] ?家庭環境;心理健康;教育;中職生;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2-0268-02
美國的麥靈格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于環境以及人們相互之間最高效率及快樂的適應情況。然而心理健康的人應能保持平靜的情緒,有敏銳的智能,適應于社會的行為和愉快的氣質。”一般認為,心理健康就是個體合乎社會準則的行為,既能為社會所接受,又能保持個體本身的愉快心境。青少年學生更應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和情感、堅強的意志、良好的社會的性格、融洽的人際關系等。[1]隨著前幾年國家對職業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中職學校經歷了一個發展的旺盛期,在激烈的生源競爭中,生源質量不斷降低,相對來說問題學生比較多。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患心理疾病最多的是學生,占27%,發病率最高的年齡段為16~25歲,占49%。中職學生正處在身心急劇變化的時候,個人的發展和對環境的適應必然產生許多心理矛盾,他們沒有社會經驗,道德觀念薄弱,思想比較單純,抵抗挫折能力不強。如果不以及時引導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樹立適應的理想和目標,增強分辨能力和抵制能力,很容易就會產生心理疾病,影響學習和生活,甚至誤入歧途。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除了與生俱來的內在性格因素之外,對其影響最大的外部因素就是家庭環境。孩子從牙牙學語開始,就在父母的教育下成長,在家庭環境的熏陶中長大。父母在教育上的一些欠缺和錯誤,家庭環境的種種問題,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1]
一、中職生目前的心理狀況
中職階段,對中職學生來說是其一生中最為關鍵和特殊的時期。學習活動的多樣性、集體關系的多元化及五彩紛呈的社會現象的影響等充實了中職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構成了中職學生深刻而豐富的心理內容。中職生心理脆弱、復雜、不穩定。
(一)中職生存在厭學心理
近年來隨著普高熱的持續升溫,凡是有一線希望進入普通高中的初中畢業生大多選擇普通高中就讀,而那些中考成績很差的學生不得已選擇了職業學校,這類學生成為中職學校學生構成的主要成員。選擇中職院校的學生不僅成績差,而且行為習慣有較大問題。這些學生中的大多數是基礎教育經常被忽視、經常被教師用特殊方法進行“特殊照顧”的弱勢群體,這也決定了他們存在厭學心理。
(二)中職生情感空缺心理
情緒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的一種反映,是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需要而產生的體驗,最能體現中職學生內心世界的豐富多彩和復雜多變。[2]中職生的情感心理不穩定、自控能力較弱。另外,中職學生具有明顯的情緒的兩極性,容易出現高強度的情緒激動、興奮,或是極強的憤怒、悲觀,情緒變化快,常常遇到刺激就出現偏激情緒或極端行為方式,沖動性強,理智性差。[1]中職生的社會情感表現冷漠,不少中職學生對他人心存芥蒂,對人、對事態度冷漠,對集體活動冷眼旁觀。有些中職生由于家庭環境影響,例如家庭變故,尤其是離異家庭對中職生情感心理影響巨大,造成中職生情感嚴重壓抑。
二、關于中職生心理狀況的應對措施
中職生在升學不利的情況下以及家長教育方式過于偏激的情況下就會使他們身心疲憊、厭倦進而自我封閉,然而中職生心理自我調節能力差或自我渲泄方式不正當或不健康往往會使他們產生更嚴重的情感問題。作為人生的第一站,家庭環境至關重要,而且家庭環境因素包括家長自身教育方式的因素、家庭經濟狀況的因素、家長文化素養的因素等等。針對中職生這種心理教育工作者應對癥下藥,正確疏導,給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一)了解中職生家庭環境
中職生是祖國的未來,同樣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加強改善中職生的教育教學環境,促進中職生心理健康成長應該是每位中職院校教師的義務和責任。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尤其是中職生的輔導員多與中職生溝通,了解每位中職生的自身訴求和所在的家庭境況。首先,學校要為每位中職生建立個人信息檔案,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措施。另外,中職生的輔導教師應定期與中職生的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從中了解影響中職生的心理健康因素來自家庭的哪方面,是家長教育方式不足,還是家庭經濟狀況影響了中職生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著重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和求知欲,使中職生建立這種觀念:無論家庭環境條件多么惡劣,都要努力學習,用知識改變命運。
(二)改善家庭環境,為中職生營造良好的學生生活環境
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可以塑造出學生完善的人格和優秀的品格。然而一個差的環境,可能從一開始就泯滅了一顆渴望向上的童心。在氣氛緊張、父母關系不和諧的家庭里,父母常常是煩惱不安、性情暴躁、言語粗魯。而父母離異的家庭,要重新創造一個適合于孩子成長的環境很不容易。對于還沒有獨立生活能力、依賴父母的孩子來講,長期處在這種情緒中,又缺少溫暖和關愛,孩子容易情緒緊張,會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2]家庭經濟條件也是影響中職生的一個方面。一般來講,家庭經濟條件優越的學生,從小能夠接觸到課余新鮮事物,知識面比較寬,在智力和各種能力方面明顯領先于其他學生,有利于養成良好的文明舉止和衛生習慣。然而家庭經濟條件較差的孩子在生活習慣方面由于受周邊環境限制,不僅生活習慣不良而且也容易自卑、郁悶、煩躁,甚至養成懶惰、松懈的壞習慣,有的孩子甚至走上了違法的道路。這就需要我們的家長朋友,充分重視孩子的成長教育,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把教育孩子這一個百年樹人工程的基礎打好。
首先,家長要端正認識、提升自我。對于教育方式偏差的家長,我們要進行疏導,告誡家長不要一味地追求孩子的學生成績。那種忽視孩子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勞動技能唯獨看重成績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會造成孩子失去全面發展的機會。所以家長要學會認識到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至關重要。只有健全的人格才能使他們有一個健康向上的心理。另外,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交給學校一切教育問題應該是學校的事情,跟我沒有關系,或者有些家長因為工作忙等原因,忽視了自己才是孩子收到良好教育基礎的職責。其次,家長要給孩子創造幸福和諧的家庭氛圍。根據調查發現,很多問題中職生或多或少都有家庭不和睦現象。我們知道和睦、文明、健康的家庭環境氛圍,能夠消除外界給予孩子的壓力和緊張感。家庭是孩子身體和心靈的港灣,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關愛,可以從家庭每個成員身上獲得支持和正力量。如果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起來,一定是一個樂觀開朗、蓬勃進取的孩子,同時對他們人格的塑造也有一定的幫助。如果是單親離異家庭,在既成事實面前,家長應該盡量去彌補父母單親對孩子成長造成的缺失。家長應時刻關注孩子,不僅關注他們的溫飽問題,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孩子在一起,讓他們心理上沒有任何缺失另一半父母的負擔。家長要為孩子撐起一片天,讓傷害降到最低。但同時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要過分溺愛,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二是不要過分地苛刻拔高對孩子的要求。
三、結束語
中職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是一生中生理、心理變化最顯著的時期,中職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哺育。然而家庭環境是中職生最為重要的環境,我們應重視對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過程中,不能僅僅依靠教師,重要的是從家長自身出發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能夠解決問題,使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實效性,為中職生的生活和學習提供一個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黃國春.職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討[J].職業教育技術,2011(2).
[2]趙忠心.家庭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編輯 尹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