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俊,李 莉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5)
在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全面貫徹落實《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進程中,護士隊伍不斷壯大,學歷層次、專業素質和服務能力也逐步提高[1]。隨著高校招生規模逐漸擴大,職業院校護理專業畢業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本研究旨在對不同學歷護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意向進行比較,使學校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制訂符合實際情況的職業規劃,使不同學歷護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意向與社會需求之間有效對接,提高就業率與就業質量。
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隨機選取我校2018屆6個班級護理專業畢業生為研究對象,認知能力正常,知情同意且自愿參與本次研究,能正確理解問題并如實回答。
1.2.1 調查工具 參考相關文獻[2-4]設計問卷進行調查,由基本情況和個人就業意向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包括學制、學歷、民族、生源地、政治面貌、是否為獨生子女、家庭經濟狀況。第二部分包括畢業后去向、期望的就業單位、選擇就業的地區層次、期望的起始月薪。正式調查前,選擇100名畢業生進行預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對問卷進行修訂完善。問卷Cronbach's α系數為0.8。間隔兩星期重測,重測信度系數為0.85。
1.2.2 統計方法 應用SPSS17.0軟件建立數據庫,一般資料采用描述性統計,不同學歷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意向情況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42份,回收有效問卷32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4.4%。其大專生171人(占52.9%),中專生152人(占47.1%),見表1。
不同學歷護生在期望的起始月薪、畢業后去向、選擇就業的地區層次、期望的就業單位方面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大專護生期望起始月薪在3 000元/月以上的占80.1%,而中專生占36.2%;中專護生期望起始月薪在3 000元/月以下的占63.8%,大專生占19.9%。畢業后有141名(占82.5%)大專生和72名(占47.4%)中專生從事護理工作。就業的地區層次大專護生首選是中小城市(占49.7%)和大城市(占40.9%),再者是縣城和鄉鎮或農村;中專生首選是中小城市(占40.1%)和縣城(占38.2%),其次是鄉鎮或農村和大城市。期望的就業單位,大專護生134人(占78.4%)選擇醫療衛生單位,其次是高校及科研院所19人(占11.1%);中專護生101人(占66.4%)選擇醫療衛生單位,其次是政府機關單位35人(占23.0%),見表2。

表1 不同學歷護理專業畢業生一般情況[n(%)]

表2 不同學歷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意向
在工作薪酬方面,不同學歷的護生有不同看法,就業的目的除了實現個人價值以外,更主要的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酬勞,因此不同學歷護理專業畢業生對于工作薪酬也有自己的期望[5]。大專護生自我優越感較強,認為比中專生就業優勢略勝一籌,就業月薪期望值較高,薪酬定位與就業現實還有一定距離。隨著護理專業教育層次的不斷提高,中專護生越突顯出劣勢,但是他們能正確進行自我評價,分清現實形勢,要么選擇提高自己的學歷水平,或者選擇先就業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
與中專護生比較,大專護生更愿意直接參加工作,認為護理就業率可觀、社會認同度較高。中專生選擇讀書深造和從事非護理工作的比例高于大專生,中專護理畢業生面臨來自大專、本科和研究生激烈的就業競爭壓力,各大醫療機構在人才選擇中,文憑是必備的條件,中專學歷難以滿足市場需求,要想在行業中立足首先必須提升自己的學歷。本次調查中,37.5%的中專畢業生愿意繼續深造。
中專生學歷層次低,就業前景相對不太理想,他們更加清楚自己的定位,愿意降低就業地區層次,立足于競爭小的中小城市甚至是縣城。而大專護生要求偏高,除了中小城市還有相當多的畢業生選擇了大城市,認為大城市就業范圍廣,單位薪資待遇高、社會保障機制健全、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雖然大城市就業難度大,競爭也激烈,但對于出身農村家庭經濟不好的孩子而言,渴望能有更多轉變的機會,且能施展自身才華。
雖然學歷層次不同,但絕大多數護理專業畢業生把醫療衛生單位作為就業首選。大專生選擇的比例比中專生高,大專畢業生年齡比中專畢業生大,心智成熟,經歷過高考更愿意吃苦,醫院臨床工作比較艱辛,卻是專業對口的工作,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工作理念,在服務患者,關注健康的工作環境中,也實現了醫學生的職業理想與人生價值,同時收入也比較可觀,在社會中職業認可度高。高校和政府等機構也吸引了一部分護理專業畢業生,但對護理人才的學歷要求比較高,至少是本科或研究生,對學歷較低的畢業生而言可能是望塵莫及,他們本身可能也難以勝任這份工作。
在當前競爭激烈的環境之下,畢業生應從自身特點出發,根據實際現狀來定位自己的就業目標,不僅要提高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水平,還要有科學嚴謹、細致慎獨的工作作風和吃苦耐勞、自我奉獻的服務精神,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學校應優化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建立不同層次護生的培養目標和培養體系,加強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在擇業方面進一步加強引導和教育,培養護生正確的職業認知,堅定專業信念,提高對護理專業作用、性質、地位和發展的認識,使護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