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春燕
(太倉市中醫醫院消毒供應室,江蘇 太倉 215400)
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是臨床上治療退行性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滑脫、胸腰椎骨折、椎管狹窄及胸腰椎結核等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進行該手術的患者術中需要取俯臥位,其面頰、前胸及兩側的肋骨等部位會受到較大的壓力。這些部位均為骨隆突處,肌肉層和脂肪層較薄,該部位皮膚若長時間受壓易發生壓瘡[1]。進行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的患者術后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其接觸床面部位的皮膚也容易因為受到垂直壓力、摩擦力、剪切力的傷害而發生壓瘡。發生壓瘡會影響手術后患者的康復,為其帶來痛苦,甚至可誘發感染,引發敗血癥,威脅其生命安全[2]。手術持續的時間及術后臥床的時間越長,患者壓瘡的發生率越高[3]。泡沫敷料和聚氨酯凝膠墊均為新型的醫療材料。為探討使用泡沫敷料和聚氨酯凝膠墊為進行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的患者預防壓瘡的效果,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期間在太倉市中醫醫院進行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的52例患者。對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為:1)術前存在皮膚感染。2)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貧血及下肢血管性疾病。根據隨機數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在26例試驗組患者中,有16例(61.54%)男性患者,有10例(38.46%)女性患者;其年齡為20~68歲,平均年齡為(52.30±3.02)歲;其體重為50~80 kg,平均體重為(63.20±2.30)kg;其手術持續的時間為3~7 h,手術持續的平均時間為(4.30±0.50)h。在26例對照組患者中,有15例(57.69%)男性患者,有11例(42.31%)女性患者;其年齡為22~67歲,平均年齡為(51.60±3.22)歲;其體重為51~82 kg,平均體重為(65.03±2.60)kg;其手術持續的時間為3~6歲,手術持續的平均時間為(4.05±0.60)h。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及手術持續的時間等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使用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進行治療。術中兩組患者均取俯臥位。術后6 h內兩組患者均交替采取平臥位及側臥位。術后每2 h協助患者翻身1次。術中及術后均為對照組患者使用海綿墊預防壓瘡。具體的方法是:使用柔軟的棉布包裹海綿墊。術中對患者進行麻醉后,將海綿墊墊在其下頜部、肩部部、胯部等部位,減少其局部皮膚受到的壓力。術后患者取平臥位或側臥位時,根據其體位將海綿墊墊在合適的部位,以減輕其接觸床面部位的皮膚受到的壓力。術中及術后均為試驗組患者使用泡沫敷料和聚氨酯凝膠墊預防壓瘡。具體的方法是:術中對患者進行麻醉后,將泡沫敷料貼在其受壓部位的皮膚及骨突處,并將聚氨酯凝膠墊墊在其下頜部、肩部部、胯部等部位,減少其局部皮膚受到的壓力。術后患者取平臥位或側臥位時,根據其體位將聚氨酯凝膠墊墊在合適的部位,以減輕其接觸床面部位的皮膚受到的壓力。
在手術結束時、術后30 min、術后24 h分別測量兩組患者受壓部位皮膚紅斑的最大直徑。觀察兩組患者在手術結束時、術后30 min、術后24 h發生壓瘡的情況。若患者受壓部位的皮膚與周圍皮膚的顏色有一定的差異,則判定其發生Ⅰ期壓瘡。若患者受壓部位的皮膚有破損、開放性潰瘍及粉紅色創面,則判定其發生Ⅱ期壓瘡[4]。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手術結束時、術后30 min及術后24 h,試驗組患者受壓部位皮膚紅斑的最大直徑均小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不同時間兩組患者受壓部位皮膚紅斑的最大直徑(cm,±s)

表1 不同時間兩組患者受壓部位皮膚紅斑的最大直徑(cm,±s)
組別 例數 手術結束時 術后30 min 術后24 h試驗組 26 2.0±0.6 1.7±0.3 1.5±0.2對照組 26 4.2±0.5 4.0±0.5 4.0±0.6 t值 14.3629 20.1129 20.1556 P值 0.0000 0.0000 0.0000
手術結束時、術后30 min及術后24 h,試驗組患者Ⅰ期壓瘡及Ⅱ期壓瘡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不同時間兩組患者發生Ⅰ期壓瘡和Ⅱ期壓瘡的情況[n(%)]
壓瘡又被稱為壓力性潰瘍、褥瘡,是臨床上常見的術后并發癥之一。該病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導致組織潰爛、壞死的一種癥狀。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6萬人死于壓瘡的并發癥[5]。壓瘡的發生與患者的年齡、體重、體溫、營養狀況、組織灌注狀態、所患疾病及精神狀態等有關[6]。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在正常情況下,受神經支配的皮膚可以忍受約5 h左右的缺血而不發生損傷。但皮膚在承受壓力時,其對缺血的耐受性會降低。相關的研究結果證實,皮膚在承受69.75 mmHg的壓力時,缺血2 h即可發生損傷[7]。進行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的時間較長,患者術后需要臥床休息,其壓瘡的發生率較高。此外,進行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的患者術中需要接受全身麻醉,其術中和術后短時間內無法察覺局部疼痛,從而無法及時發現其壓瘡。發生壓瘡不僅會引發局部疼痛,還會延長患者術后康復的時間,甚至可誘發感染,引發敗血癥,威脅其生命安全。泡沫敷料和聚氨酯凝膠墊均為新型的醫療材料。泡沫敷料具有特殊的雙層結構,其外層是水膠體敷料,其內層是發泡親水性聚氨酯構成的柔軟泡沫墊。水膠體敷料可使泡沫敷料牢固地貼在患者的皮膚上。發泡親水性聚氨酯可有效地吸收水分,避免局部皮膚潮濕、滋生細菌。此外,泡沫敷料還具有一定的透氣性,能避免局部皮膚缺氧,從而有效地預防壓瘡。聚氨酯凝膠墊的分子呈三維結構排列,可有效地吸收和降低震動,合理地分配壓力,避免壓力集中。聚氨酯凝膠墊非常柔軟,與人體軟組織相似,組織相容性較好,可減小受壓處的剪切力和摩擦力[8]。此外,使用泡沫敷料和聚氨酯凝膠墊為進行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的患者預防壓瘡是一種物理預防措施,不易引發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手術結束時、術后30 min及術后24 h,使用泡沫敷料和聚氨酯凝膠墊預防壓瘡的試驗組患者,其受壓部位紅斑的最大直徑均小于使用海綿墊預防壓瘡的對照組患者,其Ⅰ期壓瘡及Ⅱ期壓瘡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這與喬玫等[9]研究的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使用泡沫敷料和聚氨酯凝膠墊為進行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的患者預防壓瘡的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