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平
摘 要:本文首先介紹合作學習的概念,其次探討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策略,最后通過實例分析地理教師的角色,總結出地理教師是課堂活動的設計者。
關鍵詞:地理教學;合作學習;角色;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于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概念
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理論與方略。由于其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各國小組合作學習在具體的形式和名稱上不甚一致,如歐美國家叫“合作學習”,在前蘇聯叫“合作教育”等等。綜合看來,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小組總體成績為評價和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論與策略,改變了在傳統集體教學師生單維交流中,教師壟斷了整體課堂的信息源而學生處于十分被動的局面,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發揮。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策略
1.制定合作學習的目標
小組合作學習的精髓是通過學生互動求得小組成員的共同進步。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達到個人目標,而且要幫助同伴實現目標,通過相互協作,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所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要求教師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制定學習目標,只有小組成員都完成了自身的學習任務,小組學習目標才算最終達成。
2.建立評價機制,培養合作精神
研究結果表明,激勵性評價機制的建立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學業成績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時,“小組合作表現”是評價的主要指標。它包括:小組成員的差異性、小組成員分工的合理性、小組成員的合作方式、小組成員的參與度、集體研究活動的形式、個人對集體學習的貢獻等。教師要將激勵性評價指標公布給學生,并定期引導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評價。
3.處理好組內優等生與學困生的關系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要讓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優生與學困生的關系,非但達不到目的,相反會加劇兩極分化,優生更優,差生更差。為此,教師要首先做好學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大膽發言,勇于說出自己的意見,即使說錯了也要說出來;其次,在組內安排他們優先發言,讓學困生先說出最容易想的解題策略,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第三,要求他們認真仔細地聽取別人意見,聽完再動手操作,細致分析一下過程;第四,教師行間指導時,應重點指導學困生的學習,了解他們的學習思維狀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三、地理教師的角色:課堂活動的設計者
新課程標準要求一定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將課程內容生活化,充分設計各種形式的活動,使課堂教學更富于生活情境。教師要設計能給學生提供充分動口、動腦、動手的時間與空間的課堂,能讓學生做中學,樂中學,在活動中獲得最大程度發展的課堂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學會設計課堂活動,學會創設一種需要“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以此激發學生合作探究的興趣。
根據學習任務與學習時間,課堂活動可以設計為游戲、角色扮演、團體競賽、課堂辯論會、生活問題解決等活動形式。
1.角色扮演
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地理性和思想性強的典型材料,選擇主要的角色,“宏觀”調控學生盡量全部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增長知識,培養其創造力和交際能力。如在學習我國的“土地資源”時,指導學生分別扮演政府官員、專家、環保人士、鄉村干部、農民等角色,談一談如何保護有限的耕地資源。在學習我國的農業、工業、城市、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時,指導學生扮演省長、縣長、鄉長。同樣,在河流的治理、跨流域調水、工業、城市的布局等問題的講授時,也可讓學生扮演工程師,各抒己見,解決問題。
2.課堂辯論會
它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圍繞辯題展開辯論的探究活動。如“國際合作”一節,學生們雖然“對于加強國際合作是各國共同的需要”達成了共識,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究竟誰更需要這種合作,可能意見并不一致。為了讓學生有更大的收獲,教師可以把課堂設計為辨論會的形式。具體實施如下:
(1)將全班同學分成正方反方兩大組。正方觀點:發達國家更需要國際合作;反方觀點:發展中國家更需要國際合作。
(2)了解辯論會的規則、程序、細則等,各組推選領隊1人、教練1人、辯手4人。
(3)各組查閱資料,設計辯論思路,擬定辯詞。
(4)辯論比賽開始,分為四個階段:陳詞階段、反駁階段、自由辯論階段和總結陳詞階段。
(5)評決。
3.課題探討
課題探討是指在合作學習的主要過程中,以一個課題(或專題),即問題的形式出現,引發學生進行探索并解決問題的學習模式,是合作學習型課堂的主要呈現形式。例如,學習了第四章“居民與聚落”以后,可以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家鄉民居進行調查。以“民居與環境的關系”為題寫一篇調查報告,或以“從民居變化看家鄉的經濟發展”為題寫一篇小短文。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意識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學習形式,也是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努力研究,使這種學習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