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云
摘 要:如今,信息技術環境下為人們生活、工作、社會生產等提供有利條件,得到了廣泛推廣與應用。而新課程背景下,教育教學強調創新教學方法、與現代技術融入。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教學就是其重要載體,對小學效率、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用方法
數學作為小學教育教學基礎課程,知識內容較為抽象,學生學習具有一定困難而沒有較大興趣。對此,將信息技術融入其中能夠打破這一弊端,利用影音、圖像等展開教學,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將抽象的知識內容變得具象化,更易于學生理解。
一、信息技術優化教學結構
小學數學知識點較為抽象,而學生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又有限。所以,還需要教師注意教學方法的使用,注重學生學習熱情培養。通過信息技術優化教學結構,科學設計教學時間、創新教學方法。
(一)信息技術構建課堂情景
教師借助信息技術營造數學氛圍,學生可以真切的感受知識形成、學習的過程,產生思想共鳴進而領會數學本質。
比如:在學習相關統計知識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應用信息技術教學形式。首先,教師拿出不同顏色的氣球,每個氣球有不同的編碼。提問:相同顏色的氣球有多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法去統計。教師按照班級人數小組劃分、討論,研究統計方法。這一過程中,學生搜集、整理信息感受統計的多種方法進而能夠立足于統計思維解決問題。
或是在相關圖形概念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電子白板形式播放不同圖形形成過程。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化,降低學生理解難度。例如:在講解圓柱體概念內容中,教師通過電子白板展示圓柱體的形成:首先畫一條直線,然后在左邊畫長方形,長方形右端和豎放的直線重疊,使這個長方形沿著直線為軸展開旋轉。當旋轉一周后,學生就會理解圓柱體是在長方體旋轉的基礎上形成的。通過該種情境將知識點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降低理解難度。
(二)豐富知識點內容
將信息技術融入數學課堂可以豐富知識點內容,讓學生了解課本資源,同時也可以應用網絡資源。其資源既可以為文字也能夠是圖片或是視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與課堂參與性。
例如:在找規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的形式模擬宴會禮堂,禮堂中擺放不同顏色的花籃、燈籠燈光。隨后,讓學生觀察視頻中找一找有什么發現,進而得出掛籃是按照紅色、藍色交替擺放的、燈籠的顏色是不同的。通過該種教學形式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提升非智力因素。
二、通過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現代化信息技術中,電子教室也是其重要載體,能夠實現課堂交互、互動,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電子教室系統方法為: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也能夠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態,轉變教學策略。另一方面,利用局域網能夠將學生具體操作的材料發送到學生機中,使學生結合材料進行學習探究。該種教學形式能夠幫助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例如:在應用電子教學方法前,讓學生準備一張白紙,然后在白紙上畫出方格。要求,每個方格邊長在1cm左右,再次在白紙中畫出邊長為5cm的等邊三角形,以及兩組對邊長度在7cm與12cm的平行四邊形;上底邊為4cm,下底邊在8cm,高為5cm的直角梯形。但是,在學生實際操作中問題不斷、錯誤百出。對此,教師通過電子教師方法進行教學演示,學生經過觀察、反思了解做圖技巧與方法。然后,教師將問題與要求發給學生每臺學生機,教師觀察學生學習狀態。學生在制作圖時如果出現問題可以與小組同學交流或請教教師。在教學結束后,教師展開教學評價。該種學生全員參與學生形式,教學效果顯著,提升學生自主性。
三、信息技術融入數學思想,提升學生數學能力
信息技術的應用隱藏著一定的數學思想,有助于提升數學素養。
例如:通過轉化法進行教育教學,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將復雜的知識內容簡單化,掌握教學重點難點。在圓的面積公式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將圓分為4、8不同份的扇形。然后,展開拼接。其目的是:將圓拼接為接近平行四邊形。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對此,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在多媒體中將圓分為不同等份,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一來,將結果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進而了解平均份數多,拼接的四邊形越接近長方形,圓能夠轉變為長方形。
四、結語
信息技術的融入打破了傳統教學形式,使數學教學更加直觀、清晰。但是,教師也要注意方式方法的使用,結合不同課程內容選擇適合的信息技術,為學生后續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代朝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數學課堂效益——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01).
[2]高紅梅.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
[3]喬艷平.數學課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