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門古老的學科,語文常常被稱為科目中的“龍頭老大”,而其中作文又是語文課程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作文好壞可以體現一個人的情感表達能力、全局把控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能準確地體現一個人的語文素養。因此,作為語文中的重中之重,寫作意識應從小開始培養。如何在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意識成了語文老師的重要任務,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具體培養方法。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寫作意識培養
一、 開展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在老師進行作文教學時,可以事先選擇一個作文標題,讓學生或分成四人小組,或自己尋找同伴分組,再各自分別完成作文。然后讓學生把作文拿到小組中進行傳閱并相互評價,再通過小組內成員彼此的交流,把習作中的不足之處或缺陷指出來,討論出合理的修改意見。這就是現代小學習作教學的根本,把學生作為主體,既可以獨立完成,又會合作的個體。當然,老師可以從旁指導,適當給學生提出意見或鼓勵,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寫作興趣
作文是培養學生想象力、表達力的基礎,可以幫助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人們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崩蠋煈浞掷谜Z文教材里的習作資源,多讓學生們練筆,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和表達欲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只要對習作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內心的積極情緒持續發酵,就會帶著愉快的心情進行寫作。例如:《黃山奇石》中細致地描寫了黃山上那些奇形怪狀的石頭,抒發了作者對黃山的喜愛之情。因此,老師可以讓學生以課文最后一段提到的“仙女彈琴”“獅子搶球”“天狗望月”等其他奇石為寫作題材,以此提升學生的口頭表達技巧和習作能力,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同時,老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文時,也要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充分地開拓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可以自由自在地插上想象的翅膀。例如:《找春天》一文中,使用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語言文字非常優美,學生讀了之后也沉醉在其中,展現在學生眼前的是一幅多姿多彩的春色圖。在這個時候,老師引導學生模仿文章中的景物描寫,對課文進行描摹,加入自己的奇思妙想進行描寫,讓文章散發出濃郁的春天的氣息。
三、 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習作方法
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會單獨安排課程進行閱讀教學或寫作訓練。這種方式是忽略了閱讀對于寫作的重要性,也硬生生割裂了寫作和閱讀之間的關系。在閱讀教學中,老師可以把課文作為載體,一起和學生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情感,用近距離的觀察視角感受作者的思維方式,從而體會文章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再帶領學生從文章的語境里理解、感受字詞的含義,進而認識怎樣使用詞語的方法。在實際寫作中,老師應當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對詞語進行練說,而不是單一地使用某個詞語的用法。寫作素材則可以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用恰當的詞語聯系起來,成為別具一格的段落。筆者認為,老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說話訓練:1. 充分把握閱讀課的主要內容:讓學生有選擇性地挑選文章中的某些詞語進行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2. 詞語、句子理解能力訓練: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通過多次的閱讀訓練,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全文內容,根據文中語境準確地理解詞語和句子,來深入地領悟文章所蘊含的感情,認知文章大意并且表述其含義;3. 培養寫作感悟能力:要想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思想,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寫出學習課文之后的感想和領悟,這樣也為奠定表達能力打下深厚的基礎。語文思考與閱讀合理融合,是可以大幅度提升語文素養的。小學生讀書必須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僅僅看個故事就完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需要老師提前引導——如何思考、思考什么,引導學生使用思考式閱讀的方法。例如碰到難以理解的句子,要多想想為什么這么寫,使用上下文聯系的辦法進行思考,根據上下文特定的語言環境,來琢磨理解不懂的內容。老師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引導,使學生理解文章中的語言句子,讓學生獨立完成閱讀任務并從中提煉出精華,這樣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在現實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寫好文章的開頭、結尾,采用填空寫、仿寫、續寫等方法來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四、 通過閱讀拓寬視野,培養想象能力
寫作是需要廣闊的視野、靈活的思維、嚴密的邏輯能力和想象能力。而小學低年級學生接觸的事物較少,知識面也相對狹窄,這就需要老師拓寬學生的認知視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培養其寫作意識。如:二年級課文《風娃娃》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在閱讀中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并體會到“做好事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這個生活的哲理。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可聯系日常生活,引導學生們思考文中的風娃娃為人們做了什么好事。通過此類思考,開拓學生的視野。另外,老師也可以將風、雨聯系在一起,試試讓學生寫《雨娃娃》。最好讓學生到日常生活中去觀察雨的形態與特點,這樣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而不僅僅是受到課文的約束,從而提升學生的想象力,為以后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老師引導學生變換文體進行寫作,激發學生自身的表達欲望。
五、 結論
俗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只有打好閱讀這個基礎以后,學生才能揮灑自如地寫作。寫作和閱讀的有效融合,既使閱讀知識為學生所用,又達到提高學生的寫作意識的目的,再借助寫作表達出所學的閱讀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陳倩娟.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中培養學生寫作意識的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6):175.
[2]柳燕華.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中學生寫作意識的培養途徑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7):196.
[3]袁妃連.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寫作意識的培養[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6(21):00295.
[4]葉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寫作意識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3):175.
作者簡介:
王璇,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石碼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