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目標,旨在全方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合作教學作為目前重要的教學模式,可全方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學習能力,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性發揮至最大。本文從合作教學的意義入手,結合目前高中英語合作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實施合作教學模式的探索。
關鍵詞:合作教學;高中英語;合作學習
一、 引言
在我國傳統教學模式中,高中英語的授課方式,大多是以學生被動接受為主,教師單一地進行書面課本的講授。這樣的授課方式大多只是單純地以學生面對應試教育而生,無法提升學生思考能力以及學習能力,長此以往,還會造成學生的厭學情緒,進而排斥學習英語,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學方式、手段的也逐步有所改變,傳統教學方式逐步有所改善,在這樣的條件下,高中英語教師不斷尋找適合目前學生的學習方法,也在尋找符合學生的教學手段,以此為學生的綜合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在這樣的形勢下,應運而生,這對學生高中英語的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二、 合作教學的意義
合作教學的教學手段以及教學策略是被國際所認可的,與傳統教學模式有著極為顯著的差別。合作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統一的學習目標,進行師生的分工與任務的分配,依據學生個體學習的特點進行分組,以此在教學過程中各自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最后達到突出的教學效果。合作教學對團體的協作意識以及團隊意識更加側重,把合作教學引入于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課堂地位更加突出,對學生的積極性也有所提升。進而推動學生的學習效果,高中英語課堂的氛圍也會轉變得更加輕松愉悅。
三、 在如今的高中英語合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部分高中教師積極探索教學模式的創新,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采用合作教學模式,不過實施效果不盡如人意,學生并不理解這種教學方式,配合度也不高。以此導致在合作教學實踐中,大量的時間被虛度,最后的教學效果也沒有顯著的提升。
分析其現象的出現,大多是因兩個方面導致的。其一,部分教師對教育改革的號召積極響應,急于將小組合作教學應用于教學實踐過程中,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卻沒有對合作教學的概念進行全方面地理解,也缺少合理的科學計劃。致使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因缺乏引導,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其二,部分教師只是為“沽名釣譽”,讓課堂教學流于形式,做足了表面工作,但是卻導致課堂結構不夠緊湊,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沒有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最后導致合作教學的效果無法實現。
四、 有效開展高中英語課堂合作教學創新模式的探索
(一) 以競賽的方式融入合作教學的課堂
對傳統的教學理念要運用“留其精華棄之糟粕”的方式,將之進行完善。以競賽式的教學帶入教學課堂實踐中,以此來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讓學生在激烈的討論下,開發自己的思維,融入教學的環境中。這樣一來,課堂氛圍勢必不再沉悶,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輕松愉悅的氛圍下也會受益良多。在合作教學中引入競賽法,推動高中英語教學過程的實施,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對英語的記憶也會隨之加固。例如,進行小組比拼單詞記憶競賽,小組之間隨之展開競爭,每個小組的個人都會盡力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來記憶單詞,最后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提升。
(二) 以討論的方式調動學生熱情
學生的思維若想得到明顯的進步,對所學的知識也有所加深,就要提升學生的是非分辨能力,而討論法的出現,可以讓小組的學生之間適時地進行意見的交換,讓每個人闡述各自的看法以及觀點。在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討論作為發表意見的過程,提升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學生的學習熱忱在激烈的討論中得到了有效調動,最后推動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
(三) 以互評的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英語作品完成后,學生可以互換評價或者建議,以此可以鼓勵相互之間的學習以及共同的進步。在互評的過程中,學生時而可以成為一個領導者,時而成為一個建議者,意識也是由欣賞者的姿態隨即可轉變為個人的角色,廣納意見,并且虛心接受,最后可以正確地對待自己。進行小組討論后,進行匯總,自己提出質疑以及改進的方法。以這樣互評的方式,讓學生正確對待自己的問題,進而虛心學習。
(四) 以扮演的手段激發學生合作的熱忱
對現實場景或者生活片段進行情景再現,讓學生對人物的表情以及行為、語言進行模仿,學習的熱情在這種參與的過程中逐步打開,這樣的體驗式教學模式被稱為扮演。教師可通過積極的引導,以及對小組進行干預,各自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給予時間練習,最后通過話劇的形式表現出來。在這樣的練習過程中,學生會掌握一定的知識,口語水平以及交際能力進而得到提升,對文章的理解也會隨之加深。
五、 總結
總而言之,在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開展合作教學模式,不但需要教師制定適宜的教學目標,也要在分組的過程中,把握每個人的英語水平差異,針對性的設計教學問題,以此確定合作學習的公平公正性。在小組競爭的同時,教師需及時引導,細心觀察,對學生的合作進度予以記錄。在合作學習結束后,讓各小組進行成果匯總,這是十分重要的。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要幫助其完善指正,從而不斷進行教學的完善,最后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學習能力得到全方面地提升。
參考文獻:
[1]劉麗艷,劉永兵.中學英語課堂環境量表的編制與初步應用[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0(04).
[2]鄧鸝鳴,王香云.背誦式語言輸入對中國學生二語寫作能力發展的有效性研究[J].外語教學,2007(04).
[3]蔡慧萍,方琰.英語寫作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09).
[4]吳紅云,劉潤清.二語寫作元認知理論構成的因子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03).
作者簡介:
龔躍芳,湖南省益陽市,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