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彪
過去的2019年,三省一市積極響應、主動作為,構筑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增長極,為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順利實施開好局
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是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完善我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打造我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戰略舉措。過去的2019年,三省一市積極響應、主動作為,構筑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增長極,為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順利實施開好局。
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增長極,長三角作為沿江沿海T字形交匯點的重要地位越發凸顯。特別是浦東開發開放以來,這一地區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沿陣地,引進外國直接投資一度占據全國一半。2008年,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第一次作為國家意志寫入中央文件。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針對新型城鎮化下城鎮群作為城鎮化工業化的主體形態演繹,提出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和協調發展路徑和機制保障。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2019年5月30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求長三角地區率先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通過深入推進區域一體化推動高質量發展、通過高質量發展促進更深層次一體化,努力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區域集群。這是中共中央、國務院繼2015年6月印發《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2019年2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后,第三個重要的區域發展規劃綱要。根據中央賦予的“一極三區一高地”戰略定位,長三角將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擔起更重要的使命。
2018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進博會上宣布了兩項密切相關的對外開放舉措: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增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新片區。本次公布的長三角一體化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按照以點帶面、依次推進的原則和由小到大的范圍,以新片區拓展功能、示范區先行探索、中心區率先復制、全域集成推進作為一體化發展的空間布局,更加有效地推進一體化發展。其中兩個“牛鼻子”就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示范區范圍包括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面積約2300平方公里,重點是率先探索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從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示范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片區以上海臨港地區為重點,先行啟動面積在120平方公里左右,將以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等為重點,打造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目前兩個重點區域的方案已經公布實施,標志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進入全面施工期。
自2008年起,長三角滬蘇浙皖政府層面實行決策層、協調層和執行層“三級運作”的區域合作機制。2018年,三省一市聯合組建的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在上海掛牌成立,實現三省一市合署辦公。為創新做好示范區建設的體制機制保障,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實行“理事會+執委會+發展公司”的“三層次”管理架構。2019年10月30日,來自兩省一市的一體化示范區執委會籌備機構35名工作人員集中報到。2019年11月1日,滬蘇浙兩省一市共同召開示范區建設推進大會,示范區、示范區理事會、示范區執委會揭牌。2019年11月5日,示范區執委會正式掛牌開始運作,牽頭推進示范區建設各項工作。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長三角一體化合作機制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三省一市共同簽署《關于深化長三角地區人大工作協作機制的協議》《長三角科創板企業金融服務一體化合作協議》《長三角地區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合作框架協議》《2019年度長三角地區跨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動工作計劃》,長三角地區“一網通辦”正順利實施。
作為龍頭和中心的地位,上海制定落實《規劃綱要》的上海實施方案,主要圍繞區域協調發展、協同創新、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對外開放、統一市場等“七個重點領域”、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和虹橋商務區“三個重點區域”建設,加快與蘇浙皖三省對接,為其他地區發展賦能提速,提供了好“1+3>4”的良好榜樣。江蘇、浙江、安徽也紛紛出臺了落實規劃綱要的實施方案。江蘇提出,要重點推進產業創新、基礎設施、區域市場、綠色發展、公共服務和省內全域的“六個一體化”,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浙江提出啟動實施高水平建設大灣區、高標準建設大通道、高起點發展數字經濟、高層次擴大對外開放等九項重點任務;安徽進一步明確堅持上海龍頭帶動,聯手蘇浙,揚皖所長,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綠色發展樣板區,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城鄉深度融合,建設長三角聯通中西部的重要開放樞紐。
在產業創新方面,G60 科創走廊產業集聚成效明顯,包括華為研發中心、中軍哈工大人工智能產業園等在內的重大產業項目在這里落地建設;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正式開通,超過12萬臺(套)科學儀器實現共享互通。在交通建設方面,省際斷頭路建設推進順利,第一批重點推進的17個項目中15條已開工建設;商合杭鐵路蕪湖段成功合龍,將實現安徽、浙江交通動脈的“無縫對接”。在生態建設方面,長三角地區的港口排放控制區已提前全面使用0.5%以下低硫油,實施了《太浦河水資源保護省際協作機制—水質預警聯動方案》,聯合制定實施《2019年度長三角地區跨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動工作計劃》,水環境大數據平臺共建共享不斷加強。在公共服務方面,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正式開通運行,14個城市的群眾與企業可以足不出戶辦理多項跨省事宜;杭州市與南京市、蘇州市等簽署了個人誠信分互認、守信激勵場景互通合作框架協議,率先開展長三角守信激勵應用場景互通試點。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當前的長三角正以全球視野,探索建立區域協調新機制,主動重構生產鏈、供應鏈、物流鏈,集聚全球資源要素,并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前瞻布局和資源共享,將向世界展示中國既有和嶄新的競爭力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