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錦野 (揚州大學廣陵學院 225009)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在課程不斷改革的環境下,對課堂教學的研究一直受到教育者和社會的關注,往往,基礎教育中的課堂教學與高等教育中的課堂教學是相對獨立存在的,在基礎教育課堂教學中升學、得分是最重要的目的,老師們往往對課堂教學的要求會退而求其次,深入高校課堂后,會發現由于老師和學生的目的性有著千差萬別,沒有了決定性的考試要求,學生們對高校課堂展示出各種程度的倦怠情緒,甚至有部分學生缺乏應有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導致教學過程缺乏活躍的互動,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基礎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奠基石,高等教育又會反作用于基礎教育的現實,可以說高等教育會對基礎教育有一定的引導作用,都知道基礎教育一直受著高考制度的影響,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是中國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各自的階段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以課堂教學為視角,推動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共同發展作為研究的出發點是有意義的。
我國的基礎教育是包含了學前階段、義務教育階段和普通高中階段,可以說整個基礎教育是整個國民教育的起點,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對其后的教育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然而現如今對基礎教育改革的呼聲也是越來越高,對基礎教育的工作越來越重視,特別是對農村的基礎教育建設的投入更加明顯,基礎教育直接為高等教育人才的培養提供生源,直接影響著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以及影響著學生今后走向社會的能力。
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看似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教育階段,但深知高等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延續,是以基礎教育為基本的更進步的學習階段,如今的高等教育已經走向了大眾化的培養,再也不是幾十年以前的精英教育,可以說現在的大學生數量是眾多的,學生的能力與素質是否與我們高等教育的理念相契合,也是顯而易見的。
在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們的課堂教學基于一定的教學大綱,并且以最終的升學考試為出發點,課堂教學是針對提高學生的成績為主要目的,但這有時往往會忽略學生差異性的發展,缺少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在基礎教育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沒有很好的做到因材施教。
而且由于升學的強壓,老師們也大多以灌輸式為主,在這樣的培養下,學生并沒有養成自己學習的習慣和能力,學生們一直以被動的身份在接受著知識,在如今需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基礎教育對其一直不夠關心,這始終是基礎教育僅僅在課堂教學中無法去完成的,這需要多個職能部門的共同合作。
伴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大學教學依然成為大眾教育,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走進大學的課堂,現在00后已經進入了大學課堂,高校課堂的授課對象又在發生的改變,這一代學生是在當今社會、經濟、文化快速發展,特別是信息化產品、智能產品極速發展的時代,學生對于知識的獲得方式也變得多渠道、多手段,從而帶來了現如今高校課堂教學新的變化。
在高校課堂中,考勤是教師評價學生的一個方面,從最初的點名,到抽點再到利用如今的智能手機掃一掃二維碼簽到等等,但學生總能夠找到所謂的替代來實現自己缺課的事實。隨著智能化的發展,讓學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現在的他們占座位是搶后排座位,往往前幾排沒有學生,上課課本和筆記可以不帶,但一定要帶著手機。同時,老師對學生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授課過程往往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共同交流互動的過程,但是現在的大學課堂多數為教師的講,而學生并沒有參與其中,課堂的教學仍然是較為低級的記憶學習,教師固定的教學方式也讓學生慢慢失去了興趣,如此循環教師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往往會忽略互動,久而久之,課堂上的互動就越來越少,課程與學生最為密切相關的就是期末考試,主對大部分同學而言,難度并不是很大。
研究表明,現如今有部分學生是不能適應高校學習的,在調查中就會發現,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習成績優異,學生也樂于交流,但進入高校,需要自己獨自生活和學習時,往往無法自我安排和自我調整,同時情緒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在大學校園里出現了交際的障礙,研究中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多門科目不及格,原來被安排好的生活和學習此時需要自己去完成時,他們無法接受,也沒有能力去完成,這就需要在高等教育階段的時間來學習,這無形是增加了大學學習和生活的負擔。
基礎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國民素質教育,基礎教育的發展水平決定了整個國家教育的基礎,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基礎工程。就目前來看,基礎教育的課堂教學中問題還是頗為嚴重的,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們看到了其中的問題,也對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改變其并不能憑一己之力,只有看到了問題,才會去解決問題,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動機,有研究表明,對于將枯燥的學科知識轉化為幽默和風趣的語言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樣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會提高,同時愛上這門課程和老師。
基礎教育處于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一味地追求知識本身的學習,而忽視其他方面的培養,這無形中會增加高等教育的負擔,基礎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基礎,應當承擔其責任,因而課堂教學應該重視對受教育者的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培養,可以這么說基礎教育階段,特別是小學教育階段對學生習慣的培養重于知識的學習。基礎教育的課堂教學大多以教師來引導,并且希望教師們積極改進自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不斷的吸收新的教學理論與觀點,在對學生進行文化科學知識的培養中,重視學生興趣、習慣的培養,而不僅僅看到的是升學,從而能夠適應高等教育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培養方式。
與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相比,高校的教師同樣應該具有基礎教育階段教師的共性,但也有其獨特性,高校教師有著很重的科研壓力,科研是他們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方式,也是如今絕大多數高校都很重視的問題,往往這就忽視了教師的本質工作—教學,教學是作為一名教師的根本,教師的本質不能忘記,大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依然很重要,他們不僅要教會學生們走入社會的基礎,也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鍛煉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如今智能化的發展改變著大學生的生活方式,那么課堂教學與智能化的結合是現在在線課程運用的主要方式,就目前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學生能夠積極的投入到課堂中是現如今高校課堂的重點。
在研究中發現,絕大部分人在接受了本科教育之后,會走上工作崗位,其中也有教師,也有人會走進基礎教育的課堂,試問隨著高校課堂教學的影響,學生將來走上教師崗位后會怎樣進行教學呢,今后的基礎教育兒童將會面對什么樣的教師呢,這都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從教育的發展趨勢來看,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改革都是必然的趨勢,兩者相互統一的教學理念才能促進其發展,單獨的去看某一個階段的教育都是不科學的,只有兩者一起協同發展才會對整個教育事業的成長有所幫助。
基礎教育是每個受教育者經歷較長時間的階段,也是為了將來的高等教育打下的基石,若能夠在基礎教育階段運用一些高校的授課方式,能夠不僅僅看到知識的重要性,在課堂中教師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方法,培養學生善于思考,自主研究的能力,將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課堂教學相結合,從而更好的促進它們的共同發展。課堂教學只是一個小小的緯度,對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研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今后的學習中會將視角放在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其他維度,從而更深層次的對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