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第五小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強勢推進,僅靠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目前的課堂教學,必須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生活的聯系。以“微課”和“希沃白板”為特征的信息技術的發展,給當今小學英語教學改革帶來了契機。實踐證明,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能豐富教學形式,優化教學過程,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微課是微型課程的簡稱,是基于學校資源、教師能力與學生興趣,以主題模塊組織起來的相對獨立與完整的小規模課程。[1]微課是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教學內容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一般時間在十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2]
希沃白板以多媒體交互白板工具為應用核心,提供云課件、素材加工、學科教學、思維導圖、課堂活動等多種備課、授課的常用功能,并基于K12各個學段提供了諸如漢字、拼音、幾何、公式、英漢字典、畫板等對應的學科工具。
問學案是由山西太谷的導學案演變而來,問學單是由吳正華校長提出來的導學單演變而來[3]。依據我校的教學特色將原有的導學案和導學單由原來的結構演變成校本化問學案和問學單。
1.基于問題的教學模式。基于問題式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它將學生置身于一個映射真實情境的結構不良問題之中,以積極的問題解決者的身份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同時使學生掌握課程要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4]2.基于情景學習的教學模式。情景教學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為載體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情境認知”強調將知識視作為工具,并試圖通過真實實踐中的活動和社會性互動促進學生學習。[5]
國外對于微課程的研究,其概念最早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創的。2008年美國創辦基于維基功能視頻資源庫“觀看知道學習”。[6]
相對于國外,國內的微課程建設和開發應用的起步相對較晚,國內最早進行微課的是廣東的佛山地區,但是隨著國內教學改革的步伐,國內的微課程開發與實踐呈現出了“起步晚、發展快”的特點。發展猛更新快是國內微課程在教學應用過程中的一大優勢。比如近年來深圳地區、山東的昌樂一中等在翻轉課堂方面取得不錯的成績。[7]
小學英語作為為一門基礎學科,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們要建構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僅僅需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還需要通過課堂的提問即問學單中的主問題來提升教學效果和質量。課上使用”希沃白板”,和“微課”,使課堂變得靈動、有趣起來。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參與課堂。使用問學單,讓學生在思維情境中學會思維,在探究問題中學會探究。課下使用微課和問學單,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內化重難點知識,學以致用。
本研究選取的對象是本校5.1 &5.2班的90名學生。本研究內容是信息技術與問學單的結合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運用,有助于提升課堂效率。教學時,認真解讀教材和分析學情,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問學單,問學單中的基礎鋪墊激活學生的舊知,自主探究引導學生思考,學以致用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拓展提升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
通過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實踐信息技術與問學單的結合,學生參與度高,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次數明顯增多。信息技術與問學單的結合使用,將課堂還給了學生,教師能夠關注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不同程度的學生在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獲得發展。
信息技術與問學單的結合使用雖然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也產生了以下問題:
教師方面:1.課堂靈活駕馭信息技術能力不強。2.制作微課耗時又復雜。2.課堂給學生推送微課,網絡不穩定。3.問學單的制作耗時耗力。學生方面:1.學生觀看微課時,電子屏幕對視力有影響。2.部分學生自控能力差,在家學習微課,會不自覺玩游戲。
針對于以上問題,筆者試著提出了以下解決措施。教師方面:1.邀請專業人員進行信息技術培訓,在教學中思考與反復實踐。2.業余時間多看觀摩課,向名師學習,優化教學設計,優化問學單。學生方面:1.教授學生在觀看微課時將電子設備的屏幕亮度調低。2.加強家校合作,把控學生使用電子設備的時間與用途。
小結:在小學英語課堂中,融合信息技術與問學單,有助于創設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指導我們師生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