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強 薇 張甜甜
溫州市是民營經濟的發源地。為保證民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助推溫州市“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該市各級不動產登記機構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突破口,結合“三服務”活動,創新實施“助企優抵”工程,打好“降本減負”組合拳,推出“十大”服務舉措,讓企業“輕裝上陣”、安心發展。今年全市共辦理企業不動產登記1.89萬件,其中抵押登記5406件,抵押金額1845.61億元,共收到錦旗66面,感謝信、表揚信37封,被《浙江日報》等各類媒體正面報道55次。
企業從拿地到投產階段是融資最困難的時期,土地抵押和在建工程抵押是主要手段,但企業從土地抵押轉為在建工程抵押時,以往需要先注銷原土地抵押登記,簽訂新抵押合同后重新辦理抵押登記,不僅辦理手續時間長,還需要一大筆還貸周轉資金,財務成本高。
為破解這一普遍難題,該市通過流程改造,實現了土地抵押登記直接轉為在建工程抵押登記,為企業省去了還貸、抵押注銷等環節,不僅為企業節省了一大筆還貸財務成本,而且辦理時限從原先的15天縮短至1天。今年2月,該市經開區辦證處為某標準件企業辦理了首宗該類業務,全程僅用時30分鐘,不僅為企業免去近1億元的“過橋資金”,還為企業增加了4000多萬元貸款資金。截至目前,該市市本級和平陽縣已為多家企業辦理了該項業務,涉及抵押金額1.4億元。
企業不動產在抵押狀態下辦理權屬變更的,通常需要先注銷抵押登記、后辦理變更登記、再重新辦理抵押登記,環節多、耗時長、成本高。為此,該市經開區、城西辦證處及瑞安市、平陽縣、永嘉縣等多地不動產登記機構創新組合登記,在依法依規、風險可控和抵押權人同意的情況下,企業無需還貸就可直接辦理相應變更登記,辦理周期從原先的20天左右縮短至3天內,大大減輕了企業負擔。今年以來,全市共辦理此類變更登記93件,涉及抵押金額74.13億元,其中經開區辦證處辦理的某鋼業集團變更登記案例被列入全市“營商環境提升年”典型案例之一。
企業按份共有的不動產在辦理抵押登記時,無法各自辦理,企業為此苦惱不已。為破解企業的這一難題,今年4月該市城東辦證處率先探索工業廠房“按份額抵押登記”新模式,通過評估企業征信、行業前景及發展趨勢等情況,在法律規定范圍內、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為龍灣某五金廠辦理了廠房“按份額抵押登記”業務,抵押金額2000萬元,實現無需共有人共同申請即可辦理按份額抵押登記手續,打破了工業按份共有不動產必須共同申請抵押登記的桎梏。該案例在今年全省縣委書記會議上進行匯報交流,并被溫州市政府列為“三服務”典型案例。
根據溫政辦〔2011〕197號和溫政辦〔2013〕81號文件,申請順位抵押登記時,需順位在先的抵押權人、抵押人和順位抵押權人三方簽訂協議,而實踐中順位在先的抵押權人一般不愿簽三方協議,給順位抵押登記造成了不便與阻礙。為此,該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先后兩次請示溫州市政府,并與政協委員、企業代表、金融機構代表面商,對相關問題進行反復探討研究,取消了憑順位協議辦理順位抵押的做法,既規范了抵押登記的審查邊界,又拓寬了抵押人的融資渠道。今年以來,溫州市本級、平陽縣等地已為114家企業辦理了順位抵押登記,抵押金額37.87億元。
早在2017年10月,該市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就率先開展了銀行貸款抵押登記“直通車”業務,將不動產登記窗口向銀行網點延伸。通過銀行前臺受理、不動產登記主管部門后臺審核的方式,該市不僅實現了抵押登記辦證窗口“零次跑”,還實現了辦理時限的大幅縮減,即從原先的3—6個工作日壓縮至0.5個工作日。根據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的部署,該市于今年6月完成了抵押貸款登記線上“總對總”辦理的測試,成功對接浙江省金融監管平臺。今年以來,全市共辦理線上抵押登記20304件,其中市本級和瑞安市的線上抵押登記約占了抵押登記總量的70%—80%。
溫州市是著名僑鄉,僑商在家鄉辦理不動產需求比較大。以前僑商為了回來辦理不動產登記,往往需要花十幾天時間、耗資幾萬元路費。為解決僑商們“來回跑、多次跑”的難題,去年8月,該市文成縣不動產登記機構依托該縣海外服務中心平臺,利用海外遠程視頻取證系統,梳理涉僑不動產登記業務清單,再造涉僑不動產登記流程,將登記服務窗口延伸到海外,為荷蘭籍僑商王某辦理了不動產轉移登記,成功打造了不動產登記“國際航線”,讓海外僑商也享受到了“最多跑一次”的貼心服務。目前,瑞安市、城西辦證處也已開展了不動產登記跨境辦理業務,全市已辦理10宗。
該市不動產登記機構為企業辦證開辟了“綠色通道”,專人負責對接,提供事前咨詢、事中速辦、事后回訪的全程跟蹤服務,并可根據企業需求,提供預約辦、協助辦、上門辦、專場辦以及容缺受理,做到提前介入、全程指導、精準服務。溫州市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還將企業綠色通道服務和黨員先鋒崗創建結合起來,實現了服務工作和黨建工作的有機融合。今年以來,全市不動產登記機構累計為企業提供綠色通道服務10999次,受到了企業的歡迎和好評。
根據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關于不動產登記收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規〔2016〕2559號),小微企業免收不動產登記費。雖然小微企業的標準是明確的,但應當由誰來認定小微企業,各地做法都不一樣。之前一般要求小微企業自己到經信部門開具小微企業證明,再憑小微企業證明免收登記費。各類證明清理后,該市通過查詢市場監管部門“小微企業名錄”數據庫等方式直接予以認定,避免小微企業為了減免登記費還要另外開證明的麻煩。今年以來,全市共為5115家小微企業免收不動產登記費,涉及金額288.42萬元。
去年4月開始,該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率先對“標準地”首次登記業務實行“網上申請,數據跑路”新模式,將申請材料由過去的7份縮減至1份,僅憑身份證明材料即可辦理,辦理時間由10個工作日縮短至1個工作日,實現了全程網上辦理、“一次不用跑”。
今年以來,該局對該流程進行再優化,平均辦理時間縮減至0.5個工作日。目前全市共辦理企業“標準地”首次登記161件。同時今年7月以來,根據《浙江省優化營商環境不動產登記“一件事”便利化行動方案》(浙改辦發〔2019〕43號)要求,該市對已辦理房地不動產統一登記客體無變化的廠房、倉庫類轉移登記實行“即日辦理”,目前已辦理此類不動產登記1834件。
在市本級率先試行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首次登記與權籍調查工作進行融合,實現權調與登記“一張清單、一套材料、一窗受理”,登記部門在權籍調查前介入審查,完成權籍調查測繪成果審查的同時,相應登記初審工作同步完成。權籍調查測繪成果審核后,材料同步共享給登記部門,企業申請登記時不再需要重復提供。同時加強登記部門與前置審批部門的密切配合,解決測繪成果堵點,如新出讓項目,用地審批與登記共用同一套標準測繪成果,實現直接數據入庫,企業供地后的登記辦理時間從原先的10天縮減為3天,并為企業節省了重復測繪的費用。截至目前已惠及67家企業,為企業節省測繪費用92.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