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培養學生數學課本閱讀能力,是幫助學生培養自我學習能力、形成多樣化思維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促進教學發展的重要內容。本文對于培養初中生數學課本閱讀能力的教學策略進行了簡要的研究分析。
關鍵詞:初中生;數學課本;閱讀能力;教學策略
一、 前言
初中生處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其學習有一定的應試性存在。近年來我國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展,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初中生心智尚未發展成熟,學習時會存在無法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等問題。這就需要初中數學教師合理正確分析初中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以幫助初中生培養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其學習能力。而對于課本的有效閱讀便是培養初中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師要研究教學策略以幫助初中生培養良好的數學課本閱讀能力。
二、 目前我國初中生數學課本閱讀能力不足的原因和現狀
初中生的課本閱讀能力不足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數學這一學科本身的特點影響,也有初中生自身學習方式方法和學習能力的不足,此外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缺乏一定合理有效的教學手段。
(一) 數學學科的特殊性
數學這一學科在初中學習過程中屬于理科性、思維性和理論性很強的一門學科,盡管初中的學習內容并不是太多且學習難度也較適中,但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數學這一學科仍有一定的學習難度。
首先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于形式科學的一種。其次數學是由數字符號和文字組成的一門考查學生邏輯性、思維嚴謹性的學科。
因此數學這一學科本身也是一種較為特殊的語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感到困難。
(二) 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一定問題
初中數學教師為了適應應試考試的要求,只是單一地給學生講解課本知識從而忽視了培養學生對于初中數學教材本身的學習。而且在教學過程中,初中數學教師多數是將課本知識自己歸納總結出來并安排到自己的教學內容中去,這樣就導致教師很少在課堂上帶領初中生閱讀數學課本,只是安排學生將課本上的習題抄寫練習。
這樣的教學無法給初中生提供一個學習課本、仔細閱讀課本的機會,從而不利于培養初中生閱讀數學課本的能力。
(三) 學生自身對于數學課本的閱讀能力不足
初中學生從小學階段過渡來,所掌握的學習方式方法還未形成一個自主的系統性的體系。缺乏良好的思維能力便無法在閱讀過程中自主獲取有效信息。初中學生在閱讀課本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概念不清晰、理解不到位、數學語言轉化能力不足等問題。
且初中學生在閱讀數學課本的過程中,其思維和思考方向僅局限于課本中所出現的文字信息或圖表信息,而不會通過數學課本所給出的內容來進行問題的思考轉化。除此之外,初中學生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缺乏閱讀耐心,往往是簡略地讀一下課本內容或題目要求便進行到下一部分的學習內容中去。這就導致初中學生在閱讀數學課本的過程中出現無法獲取完整有效信息等問題。
三、 培養初中學生數學課本閱讀能力的教學策略
數學這一學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難度,因此初中生很難對數學產生較大的學習興趣。缺乏良好的學習興趣就導致初中生無法積極主動地去閱讀數學課本并感受到這一過程中的學習樂趣,不利于初中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養成。這就需要初中數學教師合理安排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初中生學習初中數學、閱讀數學課本的興趣和積極性。
(一) 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初中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學科理論性知識較多,需要學生充分理解知識點進而將其運用到實際的練習題中去。而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大多只是沿著傳統的講授教學模式進行知識講解,會令初中生感到數學知識單一枯燥,無法提起較強的學習興趣。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適當地增加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數學故事,以提高學生對于初中數學和數學課本的學習興趣及閱讀興趣。
例如在圖形這一部分的學習內容中,教師可以增加實踐故事:每一張紙均有兩個面和封閉曲線狀的棱,如果有一張紙它有一條棱而且只有一個面,使得一只螞蟻能夠不越過棱就可從紙上的任何一點到達其他任何一點,這有可能嗎?通過實踐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才能使學生增加對閱讀數學課本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 增加初中生閱讀數學課本的機會
目前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會安排學生提前預習下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但預習的安排往往是讓學生去做一部分簡單的練習題,這種預習方式會讓學生帶著完成習題任務的思想去完成任務,而無法讓學生靜心去閱讀課本。因此教師要合理更改預習內容,根據本章所學的內容提出一些需要熟讀課本內容才能解決的問題。例如在三角形這一部分內容的預習過程中,課本上有提到三角形的各種類型,這時教師就可以提出“根據課本內容,回答如何判斷一個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的問題。
除此之外,在學習完一章內容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據課本來提出一個相關的數學問題,促使學生再一次回顧仔細閱讀數學課本內容。在平時講課過程中如果學生對于某一個知識點的掌握并不牢靠,教師可以隨時讓學生翻開課本閱讀知識定義。
(三) 提高初中生閱讀數學課本的技巧和能力
教師在盡可能增加初中生閱讀數學課本的機會的同時更應重視對初中生閱讀習慣和閱讀技巧的培養,這樣才能幫助初中生持久有效地保持閱讀。初中教師在安排學生閱讀課本時應提出明確的要求,在閱讀時要劃出知識重點和相關的習題,此外還要將自己所不明白的內容用另一種符號標記出來,這樣在閱讀完課本之后能清晰地看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提出針對性的教學措施。
在重難點明晰之后教師應進一步培養初中生閱讀數學課本的技巧,如教師在安排初中生閱讀二次函數這一部分的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觀察總結一次函數與二次函數之間的區別和做題要求、側重點等。通過閱讀課本,幫助學生合理回顧之前所學過的知識,形成一個系統性的知識體系。
除此之外,在閱讀數學課本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轉化的意識。如課本習題中會出現文字和數字語言符號所組成的題目,當學生難以理解這一題目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其轉化為圖形來幫助思考并歸納總結題目要求,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課本的水平。
四、 結語
初中數學課本的有效閱讀是幫助初中生更加有效地學習初中數學、培養良好的思維模式和閱讀習慣的重要內容,因此初中數學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初中生閱讀數學課本能力的培養。根據本班初中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安排學生課本閱讀的內容、時長等,使數學課本的閱讀成為幫助初中生理解教學內容、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初中生的數學成績,提升初中數學教育教學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奚飛.關注數學閱讀 成就高效課堂——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11):21-23.
[2]李靜.淺談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數學閱讀能力的策略[J].教育,2017(1):00012.
[3]沈萬華.如何培養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能力[J].讀寫算:教師版,2016(36):59.
[4]肖婉平.在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解決問題的策略”數學閱讀教學實踐與思考[J].生活教育,2016(20):100-101.
[5]陳愛利.如何使用數學課本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J].考試周刊,2015(65):53.
作者簡介:
蔡玲玲,福建省石獅市,石獅市華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