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體化教學可以讓教學和實踐融會貫通,讓學生的理論修養和實踐素質能有效進行結合,從而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學習,將自己的實踐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通過各個教學環節來使得自己的整體學習目標達成。本文通過進行高中化學一體化作業設計,為廣大教師的教學模式改進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中化學;一體化;模式
一、 引言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學生來到學校學習,一方面是接受新的文化知識,另一方面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擁有會學習的能力。但是好習慣的培養卻并不容易,需要教師科學正確的引導。因此,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應掌握心理學等相關知識,在學生習慣的培養過程中,及時合適地加以指導。高中的新課內容學生接受起來較困難,教師給學生科學有效地布置作業,課前通讀本節課內容,找到問題的答案,這節課學什么知識?知識是如何來的?怎么用?帶著問題進行預習,預習時沒弄明白的內容,上課時就要特別留意聽,這樣就可提高聽課效率,教師應給予積極的反饋,逐漸鼓勵引導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后,學生還需及時復習總結,獨立完成家庭作業,完成新知識的內化過程。通過課內教師指導,課外學生實踐,課上解決問題,課下獨立操練,這樣一個積極循環的發展,這個過程教師正面的幫助和促進不可缺少。
二、 一體化作業設計模式概述
一體化教學是實踐教育當中的常用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被教育者的綜合能力,理論和實踐并重。教師在制定內容的時候就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對其進行目標的規劃,從而使得被教育者所學的理論知識能夠實時地應用到實踐當中,有效地做好其能力的提升。在教學當中,教師應當認真地安排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因此學生和教師對教學中可能產生的各種結果均有更多的期待,學生更愿意在課堂上將自己的各種新發現展示出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來,其實這就是一體化課堂教學的體現。當高中化學的問題成為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的核心時,這種教學指向所產生的教學效果自然會更為理想。一體化思想指引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是在師生密切互動的基礎上對各種高中化學根本問題的探究,這種教學設計并不反對精心課堂預設,卻是引導教師對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新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而不是受限于已經擬定好的教學設計。從本原性問題的分析發現中找到學科的本質,有效促使學生積極進行自主“再創造”。
“一體化”高中化學教學觀的教學理念指引下的課堂教學才會讓每一個學生能夠有機會接觸到高中化學學習的真正本質。這一教學觀點的形成源自經驗主義的高中化學觀,高中化學學科的常識的出現不是以往簡單、機械的“復制”和“遷移”,而是采取了“再生”這種新的形式,學生能夠更為迅速地在頭腦中對這些高中化學知識實現“再現”,此時新學的高中化學知識就被賦予了學生個體思維參與的實際意義。
三、 一體化作業重要性
在目前的很多學校對于學生作業的布置水平并不高,在我們對于高中化學進行教學的時候,目前來說,一些老師會在上課期間對于學生的思路有一定的限制,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思路來進行回答,但是問題就在于高中化學學習并不能是完全客觀的,而是應該通過主觀的努力去發現客觀的規律。這種教學觀點與目前的學習觀點存在顯著差別,很多老師固執地認為學生的學習問題只能由學生自己去面對,教師只體現指導作用,不需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介入。教師只是為學生提供一些問題與答案,這樣的教學模式是枯燥無味的,學生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很小,教師在其中的引導作用并沒有得到展現。因此我們需要一種方案能夠盡量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在高中化學的教學當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作業,安排課題,可以為其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化學一體化作業的布置,可以讓學生對于化學本質有更深的理解,初步理解是化學理解的初級階段,它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礎上進行的,水平較低且精確度較差,但是它是進一步理解的重要基礎,確切理解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理解,學生可以進行簡單的分析概括歸納等工作,來認識到化學的表面的規律,從而對相關的概念有一定的認識,要進行深入的理解難度較大,需要學生不僅理解并且要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達到對知識的熟練掌握,同時對于化學思想也有了一定的認識。
四、 一體化作業設計案例
比如讓學生交流討論“雙液原電池在生活和工業生產中的應用”。作業制定為:在生活中尋找各種電池的內部結構圖,在此過程中學生積極熱烈地討論并指出了隔膜取代鹽橋的好處是為了減小電阻。通過分析生活中的各種電池,加深了學生對鹽橋的理解,真正實現了學以致用。
五、 總結
在一體化作業設計模式中,教師的及時出現能夠及時調控學習的方向和節奏,從重點和難點兩個方面有效把控學生的學習節奏。因此我們希望通過一體化教學的方式,來讓學生真正地學會高中化學從而做好相關的學習與技能鍛煉。
參考文獻:
[1]曹戰新.高中化學作業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
[2]蔣小鋼,張賢金.高中化學作業多樣性設計的實踐與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5(7):65-67.
[3]陳君良,王小平.高中化學個性化作業評價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3(4):167-168+170.
[4]朱亞萍,王后雄,彭慧.高中化學有效作業的標準及設計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1(25):60-62.
作者簡介:
何焱焱,貴州省遵義市,南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