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生極易被社會和家庭中一些不好的行為和習慣所影響,表現出很多陋習,缺乏責任意識和團隊意識,而這些意識的培養在學校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在學校教育的大環境下,可以運用團體輔導技術培養學生小干部,借助小干部的榜樣作用和組織管理能力去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團隊意識。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團體輔導技術;小干部培養;責任意識;團隊意識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9-015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9.140
“愛以養正,誠以育真”是我校的核心辦學理念,追求“人的成全”,創造“適切教育”是我校的辦學特色。在“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理念引領下,我校遵循學生的年齡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適度、適時地滲透到了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
一、師資力量持續成長
團體輔導技術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非常適合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因此近幾年來我校教師一直沒有間斷過團輔技術的學習提升。2010年邀請廣州的桂花崗小學的骨干教師來到石家莊,我校40名年輕骨干教師在五岳寨開展了為期三天的封閉式的“教師團體輔導訓練營”;2012年我校18名“團體輔導工作室”的老師,奔赴香港烏溪沙青少年訓練營基地,進行為期三天的深造,通過形式新穎的團隊建立模式,讓我校的導師團隊逐漸成長和成熟起來。
幾年來的實踐證明,團輔這股新鮮血液的注入,給附小的教育工作增添了時尚、活躍、創新的元素。在教師中進行團輔知識與理念培訓學習,使教師們能夠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的心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能發自內心地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保護好學生稚嫩幼小的心靈。
二、家庭教育影響巨大
我校定期開設家長學校,專門邀請專家對不同年齡學生的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協助他們共同解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同時成立“家長教師會”組織,家長亦教師,學校組織家長來學校參加活動,了解學生在校表現,發現優點及不足。家長在學校活動中有充分的自主權和引導權,使學校和家庭成為互相尊重、相輔相成的統一體。例如開展生動有趣的“家長講壇”,使學生學習到課本以外的知識,學會分享;利用午休時間組織“午間伴讀”,讓陪伴成為最重要的教育方式;把家長請進課堂,做一名“課堂觀察員”或“過程性評價”的“主考官”,更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在學習和行為習慣方面取得進步。“家長教師會”作為學校與家長之間高效合作、高效溝通的橋梁,通過家校活動增加了父母對孩子的陪伴,讓心育之花在孩子心中悄悄綻放。
三、教學是開展心理教育活動的契機
一方面,在不同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通過生動的心理課堂讓健康教育的陽光普照每一名學生。另一方面,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語文、數學、音樂等學科中。瓶子傳遞活動是我校“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一種展示方式,千余名學生拿著裝有綠豆的礦泉水瓶子,在音樂的節拍下進行瓶子傳遞。音樂與動作緊密聯系,環環相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控制力、身體協調等能力,還使同學間體會到默契配合、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四、德育活動是培養良好心理品質的有效途徑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背景下的教育,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有效途徑。我校針對不同層面的學生開展了各式各樣的學生訓練營,例如“學生領袖訓練營”,就是針對小干部舉辦的活動。活動方案基本按照學術界對于團體輔導進程的一般共識設計:團體暖身階段——團體轉換階段——團體工作階段——團體結束階段。在團體暖身階段,安排了熱身游戲“捉蟲”“抓賊”“傳蝠”等活動,促進團體成員初步互動,充分展示了導師“尊重、接納、關愛”的輔導態度,并將團體基本規范及輔導活動的注意事項融入“捉蟲”游戲中。團體轉換階段是一個重要的過渡時期。輔導設計了兩次溝通訓練和“信任天梯”、愛心早餐等活動,基本引出了團體成員中不同觀點和不同認知方式、行為方式的碰撞和沖突,催化了團體動力。每個游戲完成之后都會有團體討論,“變化是必然,不變是偶然”的理念帶動團隊成員不斷進行創意思考。
運用團體輔導技術培養小干部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效率提高:如果要一對一地去培養,從時間上是不允許的,團體輔導技術可以高效完成干部培養。2.資源和觀點的多樣化:聽到許多不同的觀點,使活動經歷有趣且頗有意義。3.歸屬感增強:成員間彼此認同,感到自己是整體的一部分,歸屬的需求可以在團體咨詢中得到部分滿足。4.承諾的意義:承諾如果是面對許多人做出的,那么遵守它的動機就會強得多。5.類似于真實生活:成員在這樣的環境中學會表述和應對的方法,并能夠擴展到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
各小隊合力完成“盲人之旅”“穿越火線”等活動,既培養了學生干部開朗自立的健康人格,又增強了小干部的領導能力,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2]黃惠惠.團體輔導工作概論[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田靜敏(1971.1— ),女,漢族,河北晉州人,中學高級,研究方向:團體輔導技術在學生自我成長教育中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