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藝術教學受到社會及越來越多的家長的關注與喜愛,所以我園選擇了手風琴教學作為特色課程。本文針對幼兒手風琴的入門學習,從趣味游戲、基礎樂理、正確的節拍節奏、簡單的視唱練耳、標準的指法及正確的訓練方法入手,引導幼兒學習訓練,促進幼兒積極、主動、自覺地學習手風琴來論述,將手風琴特色課程中的有效方法提供給幼兒及家長,以求得對學習者有啟發和借鑒的作用。
關鍵詞:手風琴特色課程;音樂教育;節奏與節拍;識譜視唱;固定耳音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9-016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9.155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兒教師應向家長介紹幼兒園的保育教育工作,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參與;要了解幼兒的特點和家庭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而家長想要自己的孩子學習一點音樂知識,掌握一門專業樂器,有一項特長的愿望也日益增高。我作為一名有鍵盤特長的老師真心想為幼兒園、為孩子、為家長,盡一點綿薄之力。多年前我曾經把手風琴教學運用到幼兒的音樂活動和一日生活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教育部長陳寶生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強化幼兒園的專業指導,讓每一個在園兒童接受專業化、有質量的學前教育。陳寶生同志的講話又一次為我指明了方向,更堅定了我的想法。
一、幼兒園手風琴特色課程的形成
《綱要》中指出: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活動。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中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教師要理解并積極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注意不要把藝術教育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
我在業余的時間教一些學手風琴的學生,組織他們參加中央音樂學院的不同級別的校外考級活動,也曾被聘任為手風琴比賽的評委。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好多幼兒園的幼兒參加考級和比賽,但在考級和比賽中他們的表現明顯成人化,絲毫感受不到他們對手風琴的興趣和喜愛,樂曲的情感表現也不流暢,完全變成了一種機械化的琴技展示。我從小學習手風琴,也是憑借著此項特長考進了音樂學院,在音樂學院除系統地學習手風琴以外,還學習了音樂理論知識,又有多年從事學前教育的經驗,所以,我認為開設手風琴特色課程是有一定的必要和優勢的。
教育部頒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培養幼兒喜歡傾聽各種好聽的聲音,感知聲音的高低、長短、強弱等變化,通過游戲認識周圍世界,感受生活,享受快樂。手風琴的特點是不插電、拿放方便、輕巧靈活、音色悅耳動聽,我彈奏它來組織幼兒音樂游戲,幼兒根據音樂的強弱、長短、高低、快慢,動靜交替做著不同的動作,而我可以面對面地和幼兒交流,輕松自如地引導幼兒。他們能看到我的表情,直接感受到我在音樂活動中的情感表現。我在他們中間和他們做著同樣的動作,感受節奏的變化,盡情享受著快樂。由此可見,我們開設的手風琴特色課程是符合《指南》的精神的,也是適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的。
二、手風琴特色課程的實施策略
《綱要》中指出,根據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整體性、綜合性、自然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中。因此我從“游戲活動”入手,引導幼兒感受手風琴表現出的音樂之美,激發幼兒學習手風琴的興趣。
第一次手風琴特色課程中,以游戲“猜猜看,什么樂器在唱歌”引入,我抱著被布簾擋住的手風琴出現在幼兒面前,背對著幼兒演奏樂曲《小紅帽》,讓幼兒猜猜看是什么樂器在唱歌。然后將手風琴展示在幼兒面前,引導幼兒觀察,并指導幼兒認識手風琴的各個部位與功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接下來我又彈奏了一些幼兒熟悉的、歡快的、輕松的歌曲,如《我愛我的幼兒園》《滑滑梯》《可愛的藍精靈》《葫蘆娃》等。在老師彈奏樂曲的過程中,有的幼兒跟著教師的節奏邊唱邊拍手,有的幼兒還扭動著腰、晃動著小屁股跳著舞蹈,還有的幼兒蹦蹦跳跳。幼兒們充分感受到了手風琴的魅力,在優美的手風琴旋律中喜歡上了老師拉的這個可愛、神奇的“大玩具”。這一興趣的激發,為今后手風琴特色課程的開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下面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論述手風琴特色課程開展的策略:
(一)“音樂基礎知識”策略的實施
音樂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和有效途徑。一代文豪雨果曾經說過:“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孔子也曾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這些名言都道出了音樂教育對提高素質的重要性。因此,我在開設手風琴特色課時不是單一地讓幼兒彈奏樂曲,而是先讓幼兒學習一些音樂理論基礎知識和五線譜的識譜視唱,以提高幼兒音樂理論的基本素養。在手風琴的特色課程中涉及基礎樂理知識的游戲活動是進行得最多的,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下面選一個主要的小例子與大家分享。
例如,我在教幼兒認識五線譜中的Do、Re、Mi、Fa、Sol與視唱時,設計了一個綜合活動“音符娃娃住哪里”。活動開始是以故事“音符娃娃住幾樓”導入,老師邊講故事邊出示圖片,讓幼兒了解故事中音符娃娃分別住地下一層和地下一層與一層的間(樓梯間)是下加一間及一層與二層中間(樓梯間)是第一間,這兩個間住的音符娃娃分別是Re和Fa,而Do、Mi、Sol分別住在地下一層、第一層和第二層。游戲“擺擺讀讀”讓幼兒動手操作五線譜磁性卡片,互換角色認讀下加一線上是Do,下加一間上是Re,第一線上是Mi,第一間上是Fa,第二線上是Sol的準確位置。延伸活動是視唱,老師來拉手風琴和幼兒一起看譜唱上行音階Do、Re、Mi、Fa、Sol和下行音階Sol、Fa、Mi、Re、Do,鞏固認識五線譜中新學習的五個音。
(二)“手風琴彈奏”策略的實施
兒童教育專家建議,每個孩子應該至少學一種樂器,我們不用要求孩子在這方面有很高的造詣,起碼是讓孩子懂得音樂,進而懂得什么是生活,提升孩子的素質。《綱要》中也指出,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喜歡藝術活動,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
手風琴是適合孩子學習的一種樂器,它的結構分右手鍵盤、左手貝司和風箱運用三個部分,彈奏起來音色優美、節奏豐富、表達樂曲情感直接、悅耳動聽,攜帶方便,通過手風琴的學習可以拓展幼兒的思維、促進大小腦并用開發智力。在彈奏手風琴時,一是要用眼讀譜,二是拉手風琴特有的風箱,三是右手鍵盤的彈奏,三者的配合訓練會促進幼兒協調能力的發展,長期學習手風琴還可以提高幼兒的注意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上述說到的手風琴特色課程中的音樂活動、游戲活動、語言故事、幼兒基本樂理以及讀譜視唱等趣味教學活動,幼兒已接受并喜歡上手風琴特色課程,因此對幼兒手風琴的彈奏訓練也進行得非常順利。
我在幼兒樂曲的彈奏訓練中一般運用六步法:1.欣賞老師演奏樂曲。2.唱右手樂譜的同時滲透右手指法。3.唱左手節奏譜的同時滲透左手指法。4.彈奏右手旋律。5.彈奏左手節奏譜。6.左右手配合彈奏。
例如,樂曲《小弟弟,早早起》的彈奏訓練,首先老師要表情優美、動作協調地演奏樂曲,引起幼兒練習樂曲的興趣,然后展示《小弟弟,早早起》的大樂譜,告訴幼兒唱右手旋律譜同時做右手旋律譜的指法。教師用語言引導幼兒“看誰的小嘴唱得準,誰的小手做得對”,嘴里唱樂譜,同時手上做對應的指法彈奏動作,練習兩遍右手鍵盤譜。練習中教師示范并指導幼兒風箱拉開、拉平,回風箱時盡量是倒扇面以利于風箱繃緊,音色悅耳動聽。左手貝斯及節奏譜的訓練同樣是教師用語言引導幼兒“看誰的小嘴唱得準,誰的小手做得對”,嘴里讀“do,噠”,do是左手貝司的根音,噠是左手貝司的大和弦,同時左手做指法動作,do做4指、噠做3指的動作,同樣是練習兩遍,達到左右手基本熟悉,風箱的要求和右手練習時相同。最后是左右手的配合訓練,這是幼兒最喜歡的環節,因為我用了“自主”練習的方法,也就是說不受教師的限制,自己看譜子練習,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根據幼兒個體差異,以鼓勵為主,耐心指導。幼兒也可以練習以前熟悉的樂曲,所以,每一次幼兒的練琴都是非常快樂的。即使新學的樂曲不熟悉,也可以在以前熟悉的樂曲中獲得不同樂曲的情感體驗,并且大膽地表現,因為幼兒知道,在今后的練習中還可以繼續練習今天學習的內容,事實證明這個環節的設置非常好。
(三)“幼兒合作與表演”策略的實施
經過一段時間的手風琴特色課程的訓練,幼兒也掌握了一些音樂基礎理論知識,視唱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進步,儲備了一定數量的樂曲,看譜過程中還滲透了簡單的意大利音樂術語,如:p(piano)的縮寫,表示弱,f(forte)的縮寫,表示強,mp(mozzo-piano)的縮寫,表示中弱,mf(mezzo-forte)的縮寫,表示中強,Fine意思是結束。
為了檢驗這一段時間我們手風琴特色課程的成果,也為了調動幼兒今后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加強他們的競爭意識,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因此,我多次組織“小聯歡會”,將班里幼兒分成若干個答題小組進行答題和活動競賽,然后邀請家長參加,讓家長見證幼兒的成長,一起分享幼兒的快樂。
聯歡會節目形式多樣,有全體幼兒表演的手風琴合奏《我愛我的幼兒園》《小星星》《小松樹》《波爾卡舞曲》等,還有幼兒合作表演的二重奏《粉刷匠》《小弟弟,早早起》《打電話》等,還有幼兒的獨奏《花兒與少年》《小紅花》《娃哈哈》等節目。除了樂曲表演外,還安排了游戲互動“聽聽猜猜”。選一名幼兒彈奏老師準備好的音級,讓其他幼兒“聽音搶答”,說出聽到的是什么音,以檢驗幼兒的固定耳音的形成。游戲“拋拋撿撿”,教師將寫有樂曲名稱的小紙條隨機拋在地上,幼兒自行撿起。撿到視唱小條的幼兒,由老師配合彈奏,為家長現場視唱簡單的樂曲;撿到節奏小條的,幼兒用小鼓為家長表演打節奏;撿到樂理小知識問答題的幼兒要當眾說出答案;撿到音樂術語小條的幼兒,為家長讀出意大利語音;撿到小條答不上題目的可以由同小組幼兒補答,如果本組答不上,可由其他組來回答。
組織了幾次這樣的小型聯歡會,效果一次比一次好,幼兒一次比一次興奮,而且答題正確比例越來越高,最后一次答案全對。家長們的支持率很高,對手風琴特色課程非常認可。有的家長直接買琴讓幼兒回家練習,作為幼兒今后的特長來發展。還有的家長咨詢我,孩子能不能學習鋼琴、電子琴,我都會根據孩子的特點給家長合理的建議。家長對手風琴特色課程更加支持,同時對老師也更信任。
三、手風琴特色課程中的反思
音樂教育活動不是孤立的藝術,它本質上是一種依托于文化土壤中的情感教育。正因為音樂教育活動具有“豐富想象、開拓思維、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的功效,在幼兒的手風琴特色課程中,尤其是練琴的環節中教師應該更多地引導幼兒、啟發幼兒,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幼兒練琴效率,開拓幼兒的思維。這方面我在教學中做得還不夠。另外,在手風琴的特色課程和聯歡會中,經常會發現幼兒跟著琴聲唱歌詞的現象,當時我怕幼兒唱歌詞會干擾記憶曲譜的思維,就沒有鼓勵,甚至還阻止幼兒唱歌詞,可后來從家園配合的反饋中發現,家里有琴的幼兒在家練琴的時候會讓家長來演唱。這樣不但不干擾幼兒練琴,反而能達到輔助練習的效果。由此可見,我當時不讓幼兒唱歌詞這一做法是不對的,在今后的手風琴特色課程中我會加以改正,并將邊彈邊唱引入到教學中。
參考文獻:
[1]閆陸.幼兒園特色課程——手風琴教學略談[J].學周刊,2014(28).
[2]李丹丹,鄧偉.幼兒園手風琴教學探索[J].北方音樂,2017(37).
[3]熊承敏,李鳳蓮.論學前教育專業手風琴教學的優勢[J].音樂大觀,2012(11).
[4]辜靖.淺談在學前教育中手風琴教學的幾點思考[J].黃河之聲,2014(10).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 侯杰君(1969.5— ),女,漢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小學高級,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