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人臉識別技術所具備的系統功能與管理優勢,對高校圖書管理系統引入人臉識別技術應用進行探討,分別分析人臉識別技術在學生入館信息管理、安全管理與書籍借閱管理等主要的應用模式,從技術和應用原理上加以闡述,表明了人臉識別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將有利于服務和管理的創新。
關鍵詞:圖書館;人臉識別技術;管理模式
高校的圖書館管理系統是圖書館開展業務工作的主要管理系統,尤其對師生人流量、圖書借閱情況等都借助計算機系統對其進行管理統計。而隨著新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人臉識別技術逐漸在高校圖書館中應用。它是一種安全管理方式,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可以高效率的進行用戶信息登記、圖書借閱、安全管理等功能,減少圖書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同時提高工作的正確性與效率性。下面我們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原理及優勢,對其在高校圖書館里的應用進行分析。
1 人臉識別技術原理及技術優勢
1.1 人臉識別技術原理
人臉識別技術是利用攝像頭或是攝影機等圖像采集設備對人臉進行數據特征收集,并且將其存入計算機圖像數據庫,在數據庫中檢測和對比已有圖像信息,以此來對不同人的面部特征進行身份識別與鑒定。人臉識別技術由于針對人的面部進行技術處理所以也被稱作為面部識別或是頭像識別。人臉識別的技術目標是對個人身份進行檢索或是校驗[1]。近幾年已向著教育、金融等眾多領域延伸推廣發展。
1.2 人臉識別技術的功能與優勢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圖像攝影技術的不斷完善,人臉識別應用技術憑借計算機為載體具有以下的功能:
1)人臉識別技術具有全面性。人臉識別技術借助計算機網絡為動態載體,可以實時的對一些公共場所的人員出入進行身份信息的鑒別,同時可以在出入時間、出入次數等方面進行多維度分析,并且可以進行動態的視頻拍攝,所以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對使用場所出入人員信息進行全面性的檢索與監督。
2)人臉識別技術準確度高。人臉識別技術是基于計算機的計算算法與使用工具,所有的集成信息都是通過計算機和攝像裝備進行,同時通過相應的軟件和算法對集成信息進行分析與處理,從而獲得管理部門想要獲取的個人身份信息。
3)人臉識別技術具有高智能性。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只是針對通過人員的面部信息與身份證信息進行對比與分析,其數據結果難以保留,而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將每次的數據分析結果進行及時的存儲與保留,可以將這些數據隨時調用和提取。
人臉識別技術在與其他新興技術進行對比分析中,有著性價比高、使用簡單以及精確度高等眾多優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安全度高。人臉識別技術圖像信息數據的采集,必須本人到場,通過攝像裝備采取其面部信息與特征數據,是非他性實名對應取樣,而指紋識別或是虹膜識別就存在可能被他人冒用的風險,其身份的使用與采取就不具唯一性,而人臉識別技術就排除了這些隱患。
2)性價比高,設備價格低。使用人臉識別技術,一般的攝像頭以及攝影機就可以作為采集圖像信息的工具,不需要額外購買專用設備。而且其技術載體是計算機及其計算機數據庫,現在計算機在高校中被普遍使用,計算機網絡監控技術已經普遍各個高校的各個部分,因此使用人臉識別技術不需要額外的設備資金投入,通過一定的軟件和調試方法就可以在原先監控技術的基礎上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拓展高校中計算機監控的范圍與精確性。
3)方便快捷。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在高校圖書館中,學生們可以在入館或是借閱圖書時,在入口處將面部對準攝像頭進行識別,就可以快速的進入館內,少了登記及長時間排隊的麻煩;另外,人臉識別技術不同于指紋識別等安全管理技術[2],使用人員只需在攝像范圍內就能夠進行身份識別,這種非直接接觸的性質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管理識別的方便性。
2 人臉識別技術在高校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
人臉識別技術具體分為人臉圖像采集、數據特征提取和圖像識別等多個模塊,人臉識別技術可以通過對面部信息進行識別而自動確認客戶的信息。在高校圖書館管理中由于其方便性與操作簡單性可以結合校園卡進行使用,我們下面就入館讀者管理、安全管理和圖書借閱管理三個方面進行應用技術的探討。
2.1 入館讀者信息統計
高校圖書館是學生進行課后活動與自主學習的主要場所,校園一卡通作為在校大學生身份的唯一識別方式在圖書館門禁中被廣泛性的使用,將人臉識別技術引入到圖書館的公共場所,在門禁方面可以更高效率的對入館學生信息進行統計,并且可以全局性的對每一位在場館內的讀者信息進行動態性質的監管,在進行刷卡時可以將其與人臉識別技術進行結合,從而提高學生身份管理與鑒別的效率性與安全性。當學生的學生卡身份與面部信息特征匹配時允許學生進入館內進行閱讀,在出現偏差時,則需要認證、登記。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在門禁檢測中的應用可以動態性的對學生數據信息進行統計分析。
2.2 圖書借閱管理
借閱證是學生進入圖書館借閱圖書的重要憑證。目前以條形碼的方式刷卡比較普遍,并僅限本人使用不能轉借。因此學生必須高強度的對借閱證進行管理,在出現遺失的情況時需要立刻到圖書館進行掛失和補辦。而引入人臉識別對借閱率、圖書借閱動向進行數據統計與動態分析,可避免因借閱證丟失而造成圖書借閱費用的增加和補辦證件的不便性,可以真實對讀者的個人信息進行反映。例如,在借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圖書時,圖書借閱系統可以分析出借閱學生的學號、班級、借閱時間;同時可以對借閱書籍進行信息處理。可以分析出這本書的價格、作者和條形碼,從而可以使借閱系統數據更新更加準確、及時,針對性地對讀者進行實時定位信息推送服務。有的放矢的進行不同學院、專業、年級讀者到館的數量、頻率的分析,來不斷提升圖書館服務。
2.3 圖書館安全管理
圖書館存放著大量的圖書文獻資料、固定資產等物件。例如圖書借閱機、計算機和日常各種辦公用品。而對于入館讀者而言,他們的個人物品,手機、錢包、閱讀筆記等具有較高價值的私屬物品。在圖書館內,由于其對外開放的性質,館內的人員流動性強,會出現物品被盜、丟失情況,對學校和讀者個人將造成經濟上的損失,引起矛盾和糾紛。在高校圖書館管理系統引入人臉識別后,所有的入館讀者都必須親臨現場進行身份確認,直觀且不易被仿冒。身份的唯一性和高精確度,極大的避免使用借閱證等措施進行身份認證而無法一一對應的問題,杜絕身份未被確認的社會人員進入館內,即使發生盜竊情況,也能夠通過人臉識別系統快度的查找到事件相關人員,通過其動態的監控系統對個人身份進行確認,從而減少學校和個人的經濟損失,提高圖書館管理的安全性。
人臉識別技術具有安全性、準確性、智能性、方便性以及成本低等眾多優點,在高校圖書館管理中正被逐步推廣應用發展。人臉識別技術實現了從進出圖書館、借閱、歸還、預約到相關信息查詢等流程的全面升級。這不僅提高了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的水平和安全保障,也讓讀者感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和個性化服務。更是促進圖書館成為新數據集的創造者,分析者和對數字平臺的完善。圖書館的刷臉時代正在悄然來臨。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創新,人臉識別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將有利于服務和管理的創新。
參考文獻
[1]李佩蓉,解解,崔旭,等.人工智能在高校智慧圖書館中的應用與發展——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及其算法實現[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8,13(7):13-14.
[2]吳明.學校圖書館管理中的人臉識別技術初探[J].科學大眾,2017,6(13):33-34.
作者簡介
陸波(1969-),女,漢族,浙江杭州,本科,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數字圖書館、學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