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燕
摘 要:新時期,教育改革已經不斷深入到實際課堂教學中,使不同階段的教學質量均得到了改善。小學英語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其教學質量及關系著整個小學教育事業發展,故一直以來都得到小學生及英語老師的重視。教學評價是衡量教學課堂有效性的主要方式,在小學英語課堂中也適用,不但是衡量老師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還是了解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所以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實現有效的教學評價是必要的。
關鍵詞:小學英語;評價方法;課堂教學
很多國家都將英語作為本國的第二大語言,在中國亦是如此,所以在很早以前就被納入了教育體系,在各個教育領域中都占據著重要地位。小學英語作為小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有著基礎性作用,還有著重要性作用,是小學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教學科目,所以提高其教學質量是小學教育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任務,而有效利用教學評價則是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措施。對此,本文作者根據自己的英語教學經驗,結合小學生英語實際水平,分析如何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有效利用教學評價。
一、將日常評價融入定期評價中
“日常評價”簡而言之就是在日常課堂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日常作業安排,讓對學生日常作業進行檢查和考評,并進行日常測試的一種行為活動,評價的目的是了解學生的日常表現及學習成績,以實現對學生小學英語的學習狀況。日常作業一般是指家庭作業,可進行等級評價及綜合評價,即在期中和期末對學生進行測試屬于綜合評價,可以辨別出優秀的學生,而日常的作業檢查及試卷練習是鍛煉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及綜合能力得到提高,所以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
定期評價是指在規定的時間段內對學習進行英語學習成績測試和評估的一種課堂教學評價方式,也是小學英語課堂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教學評價方式,通常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試兩種形式,能夠很好的測試出優秀的學生,并對其他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進行了解,為下一步的英語課堂教學提高重要依據,也被稱為綜合評價方法。
由上面的分析我們了解到定期評價與日常評價中的綜合評價是相通的,故可以將日常評價融入定期評價中去,以更加深入的去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具體措施如下:第一,在英語課堂中增加提問、回答、朗誦、對話和比賽等英語教學項目,并通過貼蘋果和星星等標簽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記錄,以區分學生等級,如藍色星星來表示積極向上的學生,紅色星星表示英語學習出色的學生等;第二,除期中和期末考試以外,還可以適當增加日常測試活動,如開展英語閱讀競賽、英語口語競賽等,以了解非常教學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
二、將相互評價與自我評價結合起來
傳統的英語教學評價都是由老師單方面進行,也就是學生學習有效性全憑老師一人評定,雖然很多時候老師可以通過考試來評價出英語學習最好的學生,但少數老師卻存在吹噓的現象,即日常測試中出現偏袒的想象,如同樣的解答題,差不多的回答方式,平常成績優越的學生所得到的分數就高一點,而日常成績不突出的學生分數就低一點甚至被評為0分,使這類型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及主動性。所以要將相互評價及自我評價結合起來,即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和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的學習效果,并對老師的教學方法及質量進行相應的反饋等,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從而保證教學評價的全面性及公正性。
其中相互評價的作用還在于加強學生相互之間的監督、競爭和學習,使學生英語學習進取心得到激發,主要評價內容不僅包括學習態度和紀律,還包括學習內容及方法等,進行相互評價時要特別注意次數的控制,一般評價的次數最好在每學期三次左右。
而自我評價更偏向于老師教學評價,即老師要提高對自我評價的力度,所以實現相互評價與自我評價的結合能夠保證教學評價的全面性。
三、將能力評價及知識評價結合起來
小學英語教學中老師會發現有些學生口語很好,但詞匯量卻很少,而有些學生詞匯量大,但卻不善于表達,所以在評價中,老師應將知識評價與能力評價相結合,尤其要注重對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的評價,以評價出學生英語學習效果的好壞。例如將考試成績和日常學習表現結合一起對學生學習進行評價。
四、結語
在教育事業急速發展的今天,各領域的教育制度均得到了完善,并高效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對各領域教學質量及效率提高均起到了促進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教學方法及模式,使各學科的課堂有效性得到提高,小學英語也不另外,在該背景下課堂有效性同樣得到了提高。教學評價作為一種評價手段,也可以當做一種教學手段,有效利用教學評價,能夠提高課堂有效性,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得到了廣泛應用。故上文從日常評價、定期評價、相互評價、自我評價、能力評價及知識評價等方面,分析了小學英語課堂中有效利用教學評價的幾點措施。
參考文獻
[1]馬俊紅.小學英語課堂中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教學評價[J].學周刊,2017,(11):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