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丕濤
摘 要:在新的教育課程改革中,我國教育部門將初中德育課更名為《道德與法治》課。這也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做出相對應的改變。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素質也需要得到更高的提升,培養公民的道德法律意識已成為教育的重要任務。德育與法治教育需要從小抓起,因此關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成為德育老師們努力的方向,今天我將圍繞這一問題展開討論,希望可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更進一步地滲透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教育,培育孩子們健康成長。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中國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中慢慢消失,令人嘆息。在當代,很多學生都崇尚于外來文化,認為外來文化還一種時尚,一種潮流,甚至有些學生只知道到西方節日而忽視了我國的節日。當代社會物質文明高度發展,但是學生的個人素質、社會的公共道德卻有待提高,所以作為一名初中政治教師,義不容辭,要去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學生自身道德素質,幫助學生去全面發展。本文就結合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如何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一、激勵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逐步建立起來以后,還需要教師采用相應的策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實施的能力,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將所學的知識轉變成可以利用解決問題的自身技能,真正的做到學能所用。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重點的幫助學生養成凡事依靠自己的能力加以解決的認識觀念,使學生在遇到問題是,第一個想到的是如何尋找方法進行應對,而非去尋找老師或者其他人來幫助自己。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是一種潛在的能力,需要教師積極的發掘并不斷的培育,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轉變“別人帶領自己學習”為“我應當如何學習”。
例如,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可以結合課程的內容,如以“義務勞動”為題,安排學生進行小組的討論和合作學習,學生之間自由組合,制定實施計劃,從選擇勞動的對象、開展計劃的時間安排、勞動環節的流程安排等方面著手,制定一個完整的流程并加以實施。在這一過程中,將遇到的困難進行總結,課堂上與教師交流討論,并發表心得體會。如此的教學安排可以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實踐和行動力。
二、強調引導,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初中課程的教學內容中,德育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應當首先強調愛國主義思想的教育,并大力推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價值標準深入學生的思想認識層面,并借助具體的、貼合生活實際的案例教育使學生真正的認識理解、消化吸收并能夠親身踐行正確的價值理念。只有在學生的內心深處形成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念的指導,才能夠有效的避免學生形成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逐步的成長為優秀的社會公民。教學實踐過程應當結合初中生實際的認知特點和接受能力,采用一些簡單的實例說明大道理,具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例如,“認識自己”的課程學習中,可以結合自身的所學知識的感悟,讓學生發表見解,應當如何正確的認識和對待自己身份的轉變,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生,應當如何承擔起自身的責任和義務,為建設祖國的美好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師生之間的學習中,通過介紹一些優秀的人民教師兢兢業業干好本職工作、為了學生奉獻自己的感人事跡,讓學生領悟到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是多么的無私和偉大。價值觀念的普及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事物,在反思自我的基礎上升華自身的精神層次。
三、文化滲透,教學傳承優秀文化傳統
教師在教學計劃的制定和教學內容的選擇中,應注意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具體案例和事跡選擇時,應當盡可能多的引入一些國內外經典的傳統文化的概念,以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形成一種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思維,我們既不能忘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同時也要發展一種國際思維,教給學生用更加多元的觀點看待問題,實現自我素質的更好發展。在課程教學改革的發展過程中,德育教學的內容應當同時彰顯中國傳統韻味,又有一些人文主義的包容和關懷情感,從而使學生能夠與時俱進,實現全面的發展和提升。
例如,《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中,就包含了對中國傳統文化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愛護子女等優秀思想的發揚,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介紹自己家庭成員以及自己和家人發生的印象最深的事例中,喚醒學生對這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進一步升華為更高層次的愛。《家鄉變化大》中,通過對城市古往今來的發展變化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祖國的建設和發展之快速的自豪感,在這一過程中,是千千萬萬勤勞勇敢的建設者不懈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同時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升華認識,鼓勵他們盡情的暢想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作為初中生應當如何更好地培養自己,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
四、結語
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教育,是一門重要的課程。此課程教學中既要引導學生學習法律法規和遵守道德規范的要求,還要讓學生通過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學習培養良好品德。通過德育教育的普及,不僅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意識觀念,還能夠演化為一種約束力量,使學生明確在日常的社會生活中,什么應該做,什么禁止做,從而具有明辨是非的判斷力,自覺的承擔起自身的責任和義務,從精神層次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參考文獻
[1]殷玲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關于傳統文化的滲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80.
[2]彭偉鋒.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8(Z1):45-47.
[3]程鳳.中華優秀傳統道德思想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對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