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在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以及圖書共享模式的改造和優化過程中,采用互聯網+思維,進行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優化,是一個熱門的話題。構建互聯網+思維,需要對服務模式方案的進行重構,包括服務對象、服務過程服務、評價體系等等,都進行重新的要點設計,形成采用一體化服務和新媒體服務網絡的架構體系。在互聯網+思維模式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需要不斷進行創新,采用重構的方式,形成一種新的態勢,這是互聯網加思維下圖書館服務模式重構的一種建設思路。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公共圖書館;圖書共享
作為一種新形態,互聯網+是經過不斷的技術碰撞和思維碰撞產生的技術革命。在當前創新技術不斷融合的前提下,經濟社會需要對技術進步浪潮是必須要迎合的態度。互聯網+具有高效零距離的特征,在互聯網+模式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需要結合互聯網+技術特點。因為互聯網有著很大的差異性,例如當前云計算平臺大數據等在互聯網加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進行用戶市場產品以及服務的思維模式的思考屬于非線性的思維領域,在變化中發散性的尋求不同的解決方式,把傳統的思維方式進行打破。
1 互聯網+思維下圖書館管理模式創新
由于圖書館的存在是當前社會發展需要的一種架構,這種機構的存在與社會環境是緊密相連的。互聯網加思維的大環境下,對圖書館的發展需要社會進行深入的思考。圖書館為未來會提供更多的服務,需要進行規劃和設計。互聯網加正是以這種設計需求相契合的,通過互聯網加思維展開圖書館服務架構的新的優化,將圖書館的社會價值從未來的角度進行探索,尋求圖書館未來的發展機會。這是現有的一種認知的需求和用戶的需求的磨合,在現有服務體系中,互聯網+思維,使得圖書館的服務體系進行了創新,將館員和用戶的關系加以融洽,打破了信息資源的壁壘,方便了用戶獲取信息[1]。
互聯網+思維,在受到互存互補的圖書館網絡關系的建立之后,得到了更廣泛的行業接受度。它提供了一種圖書館服務創新意識的思考,同時也提供了一種變革的思路。
2 互聯網加思維下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的改變
當前人們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的生活體驗使得虛擬的世界也被帶到了現實世界中。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中都可能有互聯網的影子。由于互聯網加思維在認知特征上有著深刻的認識,因此必須要提高互聯網加敏銳性的思維方式,才能適應新的社會發展條件,實現圖書館服務的發展和生存。
1)互聯網+的發展,它是具有服務方面的性質的。人們獲取資訊主要依靠傳統媒體,沒有互聯網的。圖書館管理是需要進行高效互動,才能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的。互聯網出現之后,人們通過快速瀏覽網頁,能夠將消息掌握在心中,然后把媒體和人之間的距離有效縮短。例如人們通過微博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無時無處地將對事件的描述呈現在網頁上。人們獲取信息已經通過搜索引擎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時效不斷提高,獲取的方式也更加便捷了[2]。
人們可以獲取更高速的信息,這種信息與技術的更新緊密相連,人們享受移動網絡,同時快速地獲取互聯網的信息,并且創造和獲取信息是同步的。圖書館必須在這種網絡搜索信息的流行態勢下進行改造,適應互聯網時代的高效互動的要求,提供更有機的服務,將圖書館功能和互聯網技術緊密結合,謀求圖書館的發展。
2)隨著技術創新形態不斷變化,互聯網+的發展建立在人為中心的理念上,圖書館提供的服務不能只停留在圖書館空間和圖書館館舍等基礎性設施的提供上,還要將服務模式和服務理念加以真實地呈現[3]。
用戶體驗是圖書館服務的非常好的衡量標準。用戶和圖書館之間的關系只要得到了完善,那么用戶的意識和服務的意識就會被樹立起來,圖書館的服務就會增強。用戶的感受比加以重視,獲得更好的用戶評價。在當今社會,互聯網加時代已經成為一種新形態,每個成功的互聯網案例背后都會有一些成功的構建思路和服務模式的構建。當前互聯網時代下,很多企業會把免費的產品拿出來試用,形成一種競爭態勢。在互聯網模式中,這種免費的商業模式從線上到線下,通過條件的創造,爭取了國家從經濟上政策的支持,圖書館公益的服務可以負責覆蓋到更多的人,而且還可以增加增值服務,虛擬產品獲利,廣告收入等等。
3 互聯網加思維下公共圖書館服務的要點
1)通過個性化的服務,改變傳統服務中圖書館提供多元服務的模式,按照不同的公眾類型提供個性化服務,就要按照服務的職能進行服務的開展。通過生產技術信息可以對文獻進行搜索和查閱,用戶到圖書館之后也不再是簡單的閱讀,而是可以從自身需求出發,進行廣泛的各個領域的延伸,相關的信息可以通過購買獲取,民眾可以閱讀自己喜好的信息。由于技術的支持,民眾的閱讀效率不斷提高,公共圖書館已經可以滿足大多數民眾需要的服務,與傳統模式相比,服務的主動性增強了。
2)通過對服務過程的重構,將圖書的借閱和歸還與相應的聯動機制加以聯系。圖書館可以在相應的學習小組中進行圖書的傳閱,也可以對特定的人群進行閱讀的服務,甚至可以對公眾進行調查和了解之后送圖書上門[4]。
3)對服務評價進行重構,是將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性和公益性加以放大。構建授課地點,基層人員可以進行指導和授課,人們可以在授課中獲得最新的文獻信息。文化信息的共建共享,可以為重構服務評價模式電影基礎。
各級圖書館可以在活動結束后進行回訪,對服務效果進行上下協同,通過主管部門獲得相應的文化服務信息,抽調人員帶到基層,還可以獲得統一的績效參考。各級圖書館考核都可以對圖書館管理者進行監督。
4 互聯網+模式下,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建構方案
1)為了給為用戶提供服務,可以運用互聯網思維對服務模式進行重構。服務平臺提供知識服務方面的需求,用戶為中心理念滲透在科學創造過程中,科學服務無微不至送到用戶身邊。圖書館和用戶之間是一種伙伴關系,圖書館的知識服務是嵌入式的,圖書館和用戶之間的距離被拉近為用戶的科研需求起到支撐作用,陷入過程是采用學科服務向學術顧問轉變的方式,對用戶的工作和生活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與用戶之間的互動,了解用戶需求,使用戶的利用信息查找的需求得到解決。
2)在新媒體的幫助下,通過互聯網加大環境的技術服務網絡,可以把圖書館的服務提供給用戶,顯示圖書館服務的無處不在和觸手可及。從用戶的角度,用戶感受和需求被得以了解。在互動交流中,零距離的溝通是可以實現的,讀者的粘度不斷增強,借助微博微信等平臺圖書館的理念得到大更好的宣傳,對讀者的投訴還可以進行及時的反饋。
5 結語
通過專業學科服務用戶日漸擁有更多的信息獲取渠道和信息源。在互聯網加背景下,館員能夠進行不斷的創新和實驗,得到了嶄新的圖書館服務模式以及意想不到的效果,圖書館提供了開展服務的契機,面對海量的電子信息資源,在專業領域中,用戶可以進行零散無序的信息的提煉,得到更好的有效的整合信息,在學科情報分析能力上,圖書館的課題申報項目研究,項目成果評價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加進行信息和工具的獲取,使用這些工具,用戶的服務是多方面的,用戶可以進行科研第一線的深入提供信息支撐和保障,學科化服務起到了科技系統的結合作用。在互聯網時代,圖書館是大有所為的。
參考文獻
[1]張鈺梅.”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微服務創新案例分析與啟示[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8,(4):61-64.
[2]葉文偉,肖瓊.“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共享信息資源的技術架構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8):61-64.
[3]唐虹.”互聯網+”時代城市圖書館跨界服務發展模式研究[J].現代情報,2018,(10):142-145,172.
[4]王運彬,李健.“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學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9):80-85.
作者簡介
張杰輝,男,漢族,助理圖書管理員,本科,海南省圖書館,研究方向:公共圖書館電子資源。